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当前习作教学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习作等现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体验式习作探究”这~研究课题。这既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大胆颠覆,也是对习作教学应然模式的本真建构。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重现生活情境、打造活动文化、走进儿童天地,回归童真、唤醒童心、激起童趣。该课题研究,“儿童本位”是出发点,“情感体验”是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习作意识是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儿童观经历了由“小大人”观向“儿童本位”观的转变,这集中表现在《申报》中“小朋友”称谓内涵的演进方面。“小朋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一般与儿童相联系。实际上,最初的“小朋友”与儿童无关,而是一个成人专属称谓,它是随着近代中国“儿童本位”观的建立而变为儿童专属性质的。“小朋友”在中国古代“小大人”观指导下产生。从《申报》记载中可以看出,随着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该称呼又经历了同龄化、低龄化和昵称化转向,这是其“儿童本位”内涵形成的过渡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以“发现儿童”为目的的“儿童本位”观在中国的流行,“小朋友”一词的“儿童本位”内涵最终定型,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课程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概念。早在 19世纪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课程综合化的原理———“相关综合原理”与“经验综合原理”。综合课程在整个 2 0世纪的发展则指向于统一儿童与学科知识。从类型学的角度看 ,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课程走向综合化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开发综合课程需要注意若干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视野中的儿童本位论强调的是儿童具有不同本质和需求,与成人世界“二分”式分离的关系已经获得普遍的合法形式。但究其实际,“二分”式分离下的儿童无法与成人世界进行共在的平等对话。儿童以先天内在欠缺的弱文化群体被置于成人世界里的“他者”位置,其本位的身份不过是成人世界对儿童进行的文化构建与想象。现代性视野中的“儿童”身份起源的矛盾是与生俱来的:“发现”儿童的同时,也“遮蔽”了儿童。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阅读,能够润泽儿童的绿色童年。然而,现实中儿童文学阅读却离小学生很远,儿童阅读还处在“非本位”、“非快乐”的状态。如何改变儿童阅读“非本位”、“非快乐”现状呢?本文以“儿童本位”为视角,从精选作品、巧激兴味、师生共读等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阐述,试图给当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的概念历来是文学界讨论的焦点。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及后人的总结都离不开儿童心理的因素。儿童本位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的审美特征展示了儿童的心理,展现了儿童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儿童本位"思想是目前教育领域针对低龄儿童教学的指导思想,"儿童本位"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本位"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儿童本位"思想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从教材内容生活化、语文练习实践化、教学方式符合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儿童文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儿童本位"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儿童本位”是儿童文学翻译的生命,在文化图式不对应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儿童本位”,是儿童文学译者所遇到的重难点。该文结合新时代儿童的新特点,提出在文化图式不对应下,新时代儿童文学翻译应该注重适应儿童不同阶段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适应新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同时满足儿童“国际化”视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树立基于“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文化,为儿童的生命和精神成长服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意识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教科学的语文、游戏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本位”思想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国人瞩目。《大公报》作为优秀的民营大报,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关注国内儿童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之后针对中国当时热衷于学习的西方“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刊载文章,积极宣传普及儿童卫生学常识、改善与加强儿童体育、增加儿童娱乐场所和丰富儿童娱乐内容、注重家庭教育等教育观念,旗帜鲜明地倡导“儿童本位”教育,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较多关注大城市、很少关注乡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宋菲燕  罗青 《福建教育》2023,(20):36-38
不同于成人本位的传统文化课程,儿童经验指向的传统文化课程坚持儿童为本,以三个关键问题“儿童想要哪些经验”“儿童如何获得经验”“儿童获得的经验是否适宜”不断反省课程的内容、实施与评价,以帮助幼儿加深文化了解、体验文化内容、形成文化认同、萌发文化热爱,实现文化启蒙教育。本文将尝试通过对儿童经验指向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价值意蕴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剖析传统文化课程实践中的困境,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崔迎  彭玲玲 《辽宁教育》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幼儿树立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在儿童本位理念影响下,葫芦岛市莲花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坚持追随幼儿的目光,尊重、理解、支持幼儿,构建“可以听见幼儿笑声”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启了一段师幼共情共生的成长旅程。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围绕“基于儿童的课堂评价”这一主题,向全校Yt=放课堂。几位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儿童本位,其尊重儿童、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儿童化伴随儿童学的萌发而产生。儿童本位观念源于西方人主义思潮。贺宜于上一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倡儿童化。茅盾主张儿童学顾及儿童特点,而不能“拔苗助长”。80年代班马提出“儿童反儿童化”观念和“小人读大书”现象,批评儿童学创作不能一味“浅显易懂”。成人化理论促使创作突破了昔日存在题材禁区,极大促进了我国当代儿童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6.
儿童期具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儿童文学作品是关于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要求,能唤起儿童兴趣的作品.对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周作人是倡导翻译以“儿童为本位”的先驱,他是践行并深化这一翻译思想的著名翻译家.周作人推崇“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这就是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文学不是用来说教的,文学本身具有其艺术特点和功能.文学翻译要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不能拘泥于功利主义的需要.本语篇以美国作家E·B·怀特的小说《吹小号的天鹅》与著名翻译家任溶溶的译本对比,举出几个比较典型的翻译实例,论证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的儿童本位翻译思想为指导原则,翻译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作品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批判了封建社会教育对儿童的摧残。同时他提出了以注重未来为核心、“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在其创作和评论中更是指出让儿童“幸福地度日”,使儿童健康自由地成长。今天的儿童教育,成就辉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反思,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神经发育性疾病,传统视角的研究和实践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生理缺陷和治疗矫正,忽视了其为“人”、为“童”的本质特征。基于儿童本位视角重构孤独症儿童发展,需要兼顾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解读孤独症的起源、评估和诊断工具、症状,欣赏孤独症儿童的天性、潜能和价值。扬弃传统救助模式,重塑发展性取向的教育援助,是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发展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20.
虞永平教授在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报告中曾提到:“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并努力落实,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途径。”而班本课程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来源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围绕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展开,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