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中首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规定填补了以往婚姻法在离婚救济制度上的空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这一制度认识的逐步深化,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了举证难、法不得用的尴尬境遇,违背了这一制度的立法本意。笔者从法律实务的角度,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在我国法学界到底是属于物质损害赔偿还是属于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侵权法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由来、性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潘德勇 《科协论坛》2007,(3):241-242
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规范,冲突规范是立法者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物,也是司法者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依据。冲突规范在立法层次上表现在范围和系属的确定,而在司法层次上主要是识别。与此相对应,法律冲突的概念仅存在于立法层次上,在司法层次上的则是法律适用。区分立法与司法层次上冲突规范的不同含义,对于建构合理的国际私法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四兰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6):716-718,725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它们的技术创新热情不高和创新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制环境不优.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因素主要包括立法不系统、执法不到位、司法不健全,因此,应完善立法、健全司法、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以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通常也认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应予以赔偿。但司法实践中却存有许多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判例。本文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应否予以赔偿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我国应承认守约方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为具有确定性和严重性的、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可预见的违约可能导致的精神损害。提供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8.
朱玛 《科技管理研究》2016,(12):146-150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在立法秉承了"慎用"的精神,但在司法实践中却被广泛适用,甚至出现了滥用的趋势。鉴于法定赔偿本质上只是一种补充性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应对法定赔偿的实践异化进行纠偏,规范法定赔偿的使用。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经验,完善立法和综合各种考量因素,避免适用法定赔偿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善用证据规则,优先采取其他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真正回归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本源。  相似文献   

9.
建立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制度既是婚姻关系中的法定义务的要求,又是婚姻关系民法属性的直接反映,这是保护离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构成以后,即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主要是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我国立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确立了现行统一的顺序法定模式。但司法实践却与立法完全脱节,从修法趋势看也存在单行法之间再次分裂的可能。基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为更好的保护权利人,抑制侵权行为,考虑实践的可操作性,我们应当与国际接轨,采取统一的自由选择模式,并将其定位为一种指引性规范。针对法定赔偿泛化、赔偿数额整体偏低的问题,应当坚持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导向,强化证据思维,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1.
欺诈性抚养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或离婚以后,受欺诈的配偶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之非婚生子女所承担的抚养义务。欺诈性抚养的被欺诈人基于侵权有权向抚养义务人请求损害赔偿,婚姻家庭法中应当对此作出规定,并注意解决好处理损害赔偿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技术“价值分裂”的四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技术既行善又作恶这一可称之为“价值分裂”的现象 ,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和说明 ,论述了导致技术“价值分裂”的四大根源 ,进一步揭示了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德国的信赖保护原则,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承认,从而使得信赖保护原则成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行政法治中有重要价值,是我国构建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之必需。尽管信赖保护原则之理念逐步获得共识,但规范相对薄弱。理念与规范之间的差距与博弈亦非常明显。随着司法实践和行政法治的推进,理论需要进行深度探索,规范内容也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科教文汇》2014,(30):221-2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婚姻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在这些新的变化中,老年人非婚同居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逐渐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人非婚同居既是一种准婚姻模式,也是一种养老模式。老年人非婚同居现象的产生有特定的群体因素,这种现象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来说也有利有弊,本文从一定的法律角度出发,对于这一现象涉及的司法问题作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洲  夏晓宇  冉戎 《科研管理》2019,40(2):44-53
本文采用199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以Driscoll-Kraay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司法保护、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司法质量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司法效率更大,司法效率对发明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影响不显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则对司法质量更为敏感,法律服务对发明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司法效率只是对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司法质量以及法律服务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黄建华 《科教文汇》2012,(1):185-186
在校学生提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高校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提前培养员工的一种形式,深受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欢迎,但是顶岗实习学生因工受伤甚至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已成为社会焦点之一。我们通过多次实践和总结,为该类事件处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司法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基本要素,也是保障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正义的理念溯源于权力制衡理论、自然正义观念与正当程序实践。通过对司法正义理念及相关范畴的解读与反思,司法正义的实现需要对司法制度从正义价值层面进行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18.
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初步构建的案例指导制度,旨在将指导司法实践的案例上升为制度的方式,发挥指导性案例对统一法律适用的作用。此项举措是我国司法审判机关的一项制度性创新,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依据及其定位问题无以回避,成为该项制度能否得以有力推动和有效发挥实际作用的关键。本文从中西方法律统一适用的历史发展背景中还原“判例”在不同法系、典型国家和传统文化差异下的效力性及其状态,在遵从司法规律的前提下,讨论在既有制度框架和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9.
毛牧然 《科学学研究》2012,30(6):841-847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可以将专利侵权分为轻过错专利侵权和重过错专利侵权。如果将专利侵权过错分类制度移植入我国的《专利法》,就可以依据专利侵权的过错类型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政策,再依据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政策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专利制度价值分析后发现,新政策与制度较之当前的政策与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专利制度的正义价值、效率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