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各界给予高校大学生教育高度重视,使贫困学生也能接受同等教育。然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高校在对大学生提供资助同时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感恩思想教育的引导。因此,高等学校对贫困生资助后必须强化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弥补资助体系中的制度缺陷,完善资助体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谭群英 《科教文汇》2009,(36):63-64
高校贫困生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在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资助项目落实和日常管理中,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友善、互助、关爱等情感,就能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诸多矛盾。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资助体系,帮助诸多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各项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些新问题,如诚信缺失、感恩意识不强、贫困生不能合理分配助学金等现象,反映出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应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资助政策的解读、宣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资助体系,帮助诸多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各项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些新问题,如诚信缺失、感恩意识不强、贫困生不能合理分配助学金等现象,反映出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应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资助政策的解读、宣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陈天利 《内江科技》2011,32(12):58-58,72
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感恩是必不可少的道德素质之一,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自觉奉献。当前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知感恩、情感冷漠等现象。本文对当代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唤醒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对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贫困大学生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贫困生自身的性格比较自闭、高校学生感恩教育普遍不到位,高校的贫困生的感恩回馈行为明显还不够。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贫困生感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对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贫困大学生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贫困生自身的性格比较自闭、高校学生感恩教育普遍不到位,高校的贫困生的感恩回馈行为明显还不够。  相似文献   

8.
诚信感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人格品质,也是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在高校资助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存在大学生缺少诚信感恩意识的现象,这就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现状,围绕现存的问题及工作核心,深刻剖析诚信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并将其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之中,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育人体系、打造育人生态、丰富社会实践等层面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摸索出一条“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9.
仝江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5):I0013-I0013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阶段,对于提高我国公民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也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的融入,从而推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良性和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须明确其感恩的对象和感恩的方式。在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内在要求驱动下,贫困生不仅应感恩所在学校,还应对社会、家庭心存感恩。在增进贫困生职业思想意识的内在需要导引下,感恩的方式应落实到贫困生的学习行动和在线职业实践中。经过现实考量,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可围绕四个方面来构建:线上与线下协同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多形式、多途径增强贫困生求学信心;联系贫困生利益关切点,形塑其专业志向;以暑期实践为契机,实现感恩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校学生信息数据为研究对象,主要以贫困学生信息数据为应用点,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学生信息中的有用知识。本文围绕挖掘贫困学生信息这个主题,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得到的综合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并对Apriori算法的应用进行了改进,得出了有利于学生管理部门支持决策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一般存在着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贫”问题。目前高校的资助方式基本上只着重解决经济贫困,而对精神贫困没有给予足够高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的资助模式,认为这种资助新模式不仅通过提供助学金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而且还通过为受助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由肯德基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同致力于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资助新模式可在高校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婉 《科教文汇》2013,(27):172-173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但国家及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主要以经济资助为主,仍然比较单一。要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确保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建立经济资助、精神帮扶、学习帮助、素质拓展和人文关怀多位一体的贫困生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陈慧妙 《科教文汇》2012,(25):169-169,173
激励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贫困生激励教育的研究现状及高职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提出情、理、行和谐统一的激励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上海师范大学新入校的346名研究生进行调查,将贫困研究生与非贫困研究生比较后得出,新入校贫困研究生表现出较高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倾向,以及较低的解决问题效能的倾向。针对这些情况,通过构建"绿色通道",从优化贫困研究生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立意识、创业意识等角度对改善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仍有超过7 000万的贫困人口,且区域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促进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贫困群体的生计改善,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深入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梳理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提出加快精准脱贫的可持续途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机制和减贫的基本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应着眼于区域转型发展过程来着力破解贫困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的区域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体系、土地政策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区域发展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解困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消费水平和学费生活费来源等情况的调查,分析说明奖助学金对于高校贫困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目前奖助学金评定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针对奖助学金在实际执行和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指标综合评定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班级综合评定方法。利用打分制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高校奖助学金评定流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准确地评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贫困动态对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贫困距离指数,在整体、局部和旗县三个尺度上分析了该区2000—2014年的贫困动态。结果表明,在县域尺度,2000—2014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所有贫困县均脱贫。全区贫困县减少了167个,贫困县人口减少了4569.76万。贫困缓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公共财政收入与脱贫县贫困距离指数相关性最大(R=-0.51,P<0.01)。在快速脱贫过程中,该区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加剧。脱贫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长了2.11倍,脱贫地区旗县间人均收入的变异系数增长了41.67%。因此,建议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进一步精准扶贫时,应该注意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减少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治航 《科教文汇》2011,(22):184-185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拓展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等,全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机制,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胡佳 《科教文汇》2014,(18):196-196,202
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体系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去了解学生需求,充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