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报摊上最多的杂志是哪几种类型?就现在来说文摘类期刊一定属于其中一员.<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意林>、<杂文选刊>、<喜剧世界>等一大批心灵鸡汤、幽默类文摘占据了书报摊的大部分地盘.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期刊经营概况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是由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青年杂志社合并组建的,成立于2003年12月.总社现有期刊10种.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以系统发行为主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如<中国青年>、<农村青年>、<中国共青团>;一类是以广告合作为主,由广告公司承担广告经营责任的时尚、艺术类刊物,如<虹>、<青年视觉>等;一类是以<青年文摘>为代表的主要面向市场发行的刊物.期刊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经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青年>和<青年文摘>都是青年刊物中的重要品牌.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文摘类期刊市场就像一场正在比赛的马拉松.如果说<读者>已经跑过10000米,那么,<青年文摘>已经跑过2000米,<特别关注>跑到了1 500米,<格言>、<意林>也跑到了1000米.  相似文献   

4.
青年期刊细分市场的探索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波动的青年期刊--从鼎盛到衰退 青年报刊界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中国传媒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仅就期刊而言,<中国青年>开展人生意义大讨论时,期发行量高达400万;在中国版图上,南有<黄金时代>、<福建青年>,北有<山西青年>、<辽宁青年>,甚至远在贵州的<青年时代>都曾经十分红火,一般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发行量.它们介绍青年楷模,探讨青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当时确实鼓舞了一代人.  相似文献   

5.
老牌文摘期刊:冰火两重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升国 《传媒》2007,(1):46-48
在中国的期刊中,文摘期刊尤为引人注目.<读者>作为先锋,开发了文摘类期刊市场,获得空前的成功,月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不仅成为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执牛耳者,加上<青年文摘>等几本发行过百万的第二梯队和一些发行几十万的新进部队,我国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期刊,文摘期刊俨然成为愈演愈烈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体育期刊一度辉煌,如<中华武术>、<围棋>、<搏击>等的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期刊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类、纪实类、生活类、时尚类和各种实用期刊重重包围.  相似文献   

7.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8.
展现数字力量 创新期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青年文摘>、<电脑爱好者>为代表的第一批和龙源期刊网签约的刊社,他们的积极尝试对我国的期刊网络化传播来说,无疑是一次可喜的开端.事实证明,谁先得其要领,最先行动起来谁就将掘到第一桶金.<青年文摘>、<电脑爱好者>在2008龙源期刊网TOP100排行中的高点击率就是最好的说明.一本成功的纸质期刊凭借什么可以在网络传播中也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以下简称<期刊表>)体系结构与<中图法>相同,共分五大部类,22大类.Z类是依照期刊特点重新编排的,其他类目设置基本与<中图法>相同.  相似文献   

10.
<大学时代>杂志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教育报刊社、<大学时代>杂志社出版发行的一本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综合性青年期刊,2002年9月创刊于长沙.作为一个社办期刊,<大学时代>用了3年时间,就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大学时代>是怎样定位与管理的?记者采访了<大学时代>的执行主编吴新宇.  相似文献   

11.
查国伟 《传媒》2007,(6):18-19
<特别关注>这本杂志也许是中国这几年来发展最快的杂志,它排列在中国的第四位.作为一本文摘类的刊物,<特别关注>可谓是在前有<读者>、<青年文摘>的前辈高人,后有<意林>这样的天才在追赶,就是在这样一个异常惨烈的文摘类期刊市场上,<特别关注>凭着自己的一身肝胆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有人说,他是沾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光,仿佛是个衔着金匙降生的世家子弟,但是正如<特别关注>总编辑朱玉祥所说,当第一期他们印三万份的时候,也是不知道把这个杂志卖给谁的,和其他新创刊物有着同样的困惑和为难.  相似文献   

12.
在林林总总的综合性期刊中,有一类十分显眼的杂志,如<读者>、<女友>、<深圳青年>、<少女>、<交际与口才>等,以其鲜、活、跳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的年轻读者,近几年来一直保持旺销的势头.我想将它们归为青春类杂志,它们以青年读者为对象,包装靓丽、选题时尚、文字精致、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13.
傅小北 《传媒》2004,(12):61-61
一 在期刊如林、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创办一种新刊,并使它能够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无疑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作为拥有多种名牌期刊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着品牌资源的优势,因此<人物版>创办时就借助<青年文摘>的品牌.这样做的好处是:使<青年文摘>这样一本有着良好声誉的、经过20余年几代办刊人精心打造的品牌资源,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14.
女性生活类期刊的危机以及内容定位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本文所界定的女性生活类期刊是指<家庭>、<知音>、<婚姻与家庭>之类以女性为阅读主体的生活类期刊.这类期刊已经进入了市场倦怠期,也许由于体制的保护尚未完全被打破,或者发行与广告等经营方式的改进,单从发行量与广告额的绝对数据上,还不容易看出这类期刊的衰退迹象,甚至有少数明星刊无论广告还是发行继续走高.但如果深入考察整个女性生活类期刊,我们便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社办期刊(含合并的报业期刊集团)共有文化、文学、教育、建筑、环境等12个门类的刊物24家杂志,占全省期刊总量的7%.文中涉及的社办期刊是15家,近两年吸纳的报业集团中的<老同志之友>、<青年科学>等9家期刊,因时间短,少代表性,故未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瞭望>和<半月谈>的创刊拉开了中国时政类期刊发展的序幕,这两本期刊由新华通讯社主办,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了一批新型的时政类期刊,如<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它们紧密关注国际国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并给出独立和客观的评论,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厚重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品牌首先要明确市场主体地位,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应对市场挑战,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非常关键.作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社办期刊,<青年文摘>是出版社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只是个社属编辑部,主要负责刊物内容的编辑,并没有什么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从1988年起,<浙江档案>已是第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的核心区.第一次1991年公布的档案学与档案工作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1年第5期61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排为第11名.第二次是1996年8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6期末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已猛升至第5名.第三次是2000年5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又进了一步,排为第4名,成为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排头兵.<浙江档案>自1978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至今已是一株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这骄人的成绩,当然是编辑部诸位编辑"园丁"般的辛勤栽培、广大作者、读者还有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精心呵护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19.
《赢未来》是家庭期刊集团于2010年6月正式创办的青年类期刊,目标读者为高年级大学生及初入职场的知性青年群体。受网络等新媒体冲击,青年类期刊(指《中国青年》、《大学生》、《黄金时代》等传统青年期刊品类)的整体环境并不看好,而且家庭期刊集团既没有创办青年类期刊的成功经验,也没有优势渠道资源。实际上,在前期论证过程中,该项目也一直争议不断,意见从来没有统一过。家庭期刊集团为何最终决定投资创办《赢未来》,其决策依据是什么,前景又会怎样?本文将带我们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20.
引言:从一个有关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预言说起 大约三年以前,曾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最多只能再撑三五年,替而代之的将是蓬勃兴起的时尚、财经等全彩杂志,即所谓高端市场的期刊.然而今天,无论是高端市场的期刊,还是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都有了长足发展,如<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比三年前增长了50%以上,<知音>杂志从2003年起,月发行量结束了连续几年徘徊在430万份左右的局面,目前月发行量达到550万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