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瓦氏夫人崇拜形成因素中,她所创造的军功政绩是形成的外因;特殊的地理环境铸就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是形成的内因。二者相互作用,构成边疆区域土司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壮剧<瓦氏夫人>搬上舞台,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瓦氏夫人的关注.关于瓦氏夫人的评价,广西学术界多有精辟论述.探讨和揭示瓦氏夫人的军事才能,对弘扬壮族优良传统文化、激励壮族妇女的参与意识、提升广西的民族形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瓦氏夫人(以下简称瓦氏)作为壮族历史上少有的女英雄,广西历史学者对她研究颇多.本文从壮民族文化角度来研究瓦氏,以分析其历史底蕴,挖掘其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层的理论内涵。以民族梦为基点,结合瓦氏夫人的历史事迹,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其精神内核进行新的解读与分析,认为"民族梦"是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自发表以来曾获多种奖项,是当代壮剧的经典剧目。该剧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对少数民族传统题材的大胆开掘,二是对少数民族戏剧传统叙事架构和肌理的创新。文章借用叙事学的理论和视角,从虚实交叠的叙事手法、内外交互的叙事视角、跌宕起伏的叙事情境、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在故事讲述、人物塑造、情节冲突、民俗展示等方面,分析《瓦氏夫人》的叙事策略,探讨由此所产生的审美特性和舞台效果,为提高少数民族戏剧创作的文学性、戏剧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方志材料,叙述了福建临水女神崇拜的形成,试从历史角度探讨临水女神的历史真貌,提出:临水夫人崇拜是闽中造神运动的产物和巫道文化的“嫁接”,并分析了女神崇拜与福建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被凯特米利特喻为"准宗教性质的宣传品"。劳伦斯在其中大肆宣扬了女性对男性生殖器的神圣崇拜,并塑造了其理想的女性角色查泰莱夫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梅勒斯的前妻,伯莎库茨则是被劳伦斯剥夺了声音的"缺席"女性。她在男权话语中被建构、被象征化、被定义。她的女性主体意识遭到了劳伦斯与梅勒斯的大肆抨击。然而,也正是伯莎的女性主体意识赋予了她解构的力量。劳伦斯通过男女主人公建立起的"伪和谐"也最终在她的解构力量下坍塌。  相似文献   

8.
大元魏氏夫人墓志铭是近年皖北元代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它的出土为考证元代状元李黼的籍贯与家族世系、确认元代工部尚书李守中家族墓地的位置与布局、校勘李守中墓志铭自元代以来传抄刊印之讹谬、梳理阜阳颍州西湖变迁史、研究元末刘福通红巾军破颍之役、解决皖北元史文献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证史”、“校史”、“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看似把焦点集中到路瓦栽夫人—马蒂尔德的身上,其实,在我看来路瓦栽在整篇文章中看似是一个小角色,其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执着、坚强、勤俭、耐劳、诚实、守信,从角色来看似乎是"小角色",但从做人来看他是"大人物"。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链》一文中的路瓦栽这一人物形象,以期待通过教师引导,使中职生对路瓦栽先生的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会馆是明清时期易籍同乡人士在客地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场所。本文以许真君、关公和药王三位神礻氏为主 ,分析了外省在兰州所设会馆中的神礻氏崇拜现象 ,认为神礻氏崇拜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浚 《家教指南》2016,(5):63-70
筇竹寺五百罗汉人物造像,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飞灵神动的艺术性并非偶然,与杭州灵隐寺、四川宝光寺在姿势、形态、服饰、体量等都有明显的承袭关系,传承过程中又不断创新,最终集夸张写意性、装饰民俗性、生动叙事性于一体。这些罗汉造像一反同时期五百罗汉造像的程式化风气,创造出自由多变、内外合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陕北庙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以庙会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自发性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庙会活动由于其仪式古老而复杂,加上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形成的"保护机制",使之形成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明代西北马政是明朝政治经营西北特别是巩固西北边防的重要步骤,而仆苑官牧制度则是西北马政重要内容,这些制度及其演变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西北马政始盛终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庙从祀制度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家圣贤附祭文庙,从而彰显国家对孔子、儒学的尊崇.依照与孔子关系的远近和对儒学发展贡献的大小,文庙从祀可分为"配享"、"配祀"、"从祀"三个位阶.这一制度的形成,既有上古礼制作为依据,又有后代统治者及士人阶层的大力推动.从本质上讲,从祀制度代表了儒家道统的衍续,但政治势力特别是皇权的介入,使得这一制度本身体现出道统与治统的争斗与交融.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台时期,福州鼓山涌泉寺对台南开元寺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开元寺住持传芳法师、玄精法师都曾在福州鼓山受戒,他们或用福州鼓山仪轨传授三皈五戒、举办浴佛法会、参照福州鼓山涌泉寺寺规来拟定开元寺寺规,或在开元寺推行福州鼓山禅修、以福州鼓山仪轨治寺、邀请福州鼓山僧人来寺弘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玄奘图像考察的开篇,主要讨论玄奘图像之诞生和中国早期玄奘图像及相关人文历史背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黄州赤壁龙王山修复天庆观与承天寺,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高屋建瓴之举。黄州赤壁龙王山既有佛家的承天寺,又有道家的天庆观以及儒家的楼台亭阁,儒释道文化融合渗透,和谐互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就真正落实到了有形体、有质感、有生命的宫观庙宇和楼台亭阁的立体展示上。  相似文献   

20.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虽然不尽相同,但变化中都遵循着“因革损益”的原则。探寻孔庙祭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可对其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