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伍子胥在春秋末期史中无疑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左传》和《国语》都分别加以记载。在《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楚世家》、《越王句践世家》等篇中不仅多次出现,而且所占篇幅也较大。特别是在《吴太伯世家》中,已基本叙述了伍子胥一生在吴的重要活动,诸如自楚奔吴、向公平光推荐专诸刺杀吴王僚、与孙武协助吴王阖庐伐楚、“鞭子王尸,以报父仇”、又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句践、屡谏夫差不要伐齐要先灭越,以及夫差听信伯嚭谗言迫令子胥自杀等。在《楚世家》中则记伍子胥先人伍举对楚王室建立的功绩,以及楚平王信费无忌谗言杀其父奢及其兄伍尚,子胥奔吴,也一笔带过伐楚简况。在《越王句践世家》中重点描述子胥看穿越王句践必报吴仇之心,提出“吴有腹心之疾”,夫差不听,反被赐死。通过以上三篇世家重点记述,使伍子胥的性格、形象以及在吴楚、吴越争霸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刻画,似乎已无必要再为他立专传了。  相似文献   

2.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借春秋时期吴、越两诸侯国争霸的史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这一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吴国的灭亡及越国的兴盛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在《浣纱记》中,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一系列因果选择,导致了吴灭越兴的历史局面,而这些因果选择中所体现的各种人物形象,更是值得一再探究玩味.  相似文献   

4.
对“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是吴文化”的论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求证。《孙子兵法》十三篇,撰著在吴国,问世在吴国,离不开吴国的国情和吴地文化特征。孙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以书干阖闾……庶必见用”,显示吴文化属性的特征。为适合吴国的强国称霸需要提出“进攻战略”、“攻心战术”、“诡诈战法”等新的战略思想,体现吴国军事文化特征。在兵法各篇中较多反映吴国地形地貌,充分显示江南自然环境特色。吴国军队编制以及寿梦时“吴始益大,称王”和“专诸之勇”都翔实应用在孙子战略谋语中。研究《孙子兵法》与吴文化,就能深入了解孙子著述原意及《孙子兵法》的精髓和真谛。  相似文献   

5.
《勾践灭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国语》。背景为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只剩下五千人。  相似文献   

6.
《史记》《汉书》的多数梦真实反映了梦者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具有可贵的实录精神;而一些神道设教之梦则甚为荒诞离奇.二书叙梦的不同,表明班固的梦观念远比司马迁高明.二书叙梦显示出在占梦活动的边缘化过程中,伴有一定的矛盾反弹.  相似文献   

7.
《预示》是“《孙武兵法》82篇”(以下简称“82篇”)中的最后一篇。该篇以孙武的口气自述其著述兵法、晋见吴王、起兵伐楚、功成身退的事迹。有人断言:“82篇”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预示》篇在“82篇”中成节最晚,但其“成书年代也与银雀山汉简不相上下,甚至不能排除由韩信或其门客拟作的可能性,其价值相当珍贵”。但我们发现,这篇“相当珍贵”的东西淆混史实,错乱年代,伪迹昭著,决不可能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吴孙子兵法》之中,而是一篇道地的伪作。辨析此篇之伪,对认识“82篇”全书之伪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女仙传》是中国道教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典籍,但其书究竟作于何时、作者何人,却众说纷纭,似难定论。今天传世所见《女仙传》的内容主要保存于《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等书中,尤以《太平广记》在后世影响为大,经考证发现,《太平广记》所引《女仙传》实为晚唐杜广庭《墉城集仙录》的别称,二者同书异名。  相似文献   

9.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14篇《勾践灭吴》中有几处翻译 ,笔者感到有出入。现列举出来 ,与大家商榷。第一处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这个句子之前的内容是 :“越人饰美女八人 ,纳之太宰喜否 ,曰 :‘于苟赦越国之罪 ,又有美女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喜否谏曰 :‘喜否闻古之伐国者 ,服之而已 ,今已服矣 ,又何求焉 ?’”夫差听信太宰喜否的进谏 ,最终“与之成而去之”。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教学参考书上这样翻译 :“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 ,让文种离开了。”我认为这样翻译不妥 ,查阅资料《古文鉴赏辞典》 ,上…  相似文献   

10.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2,17(1):62-63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一书,选注了《太平广记》中唐、五代文言小说272篇。所选作品,均首先对其主要内容、思想意义及在原书当中的卷数、类属等加以介绍和评价,然后再加以简明扼要的注解。《太平广记选》(下册)选取了唐人小说专集50余种,作品184篇,数量上远远超过上册,注释上依然保留了上册简明、严谨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注解尚存可议之处,成为本书的“微瑕”,这里选取《太平广记选》(下册)的若干注释与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剧谈 《太平广记选》(下册,下同)第2页,“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  相似文献   

11.
《荀子·性恶》所引三处“孟子曰”,应出自《孟子》外书,反映的是孟子后学“性善修习论”、“性善完成论”的思想,与孟子“性善扩充论”有一定的差别。《性恶》乃针对《孟子》外书之《性善》篇而发,围绕《性恶》所引“孟子曰”的种种分歧和争论,均可由此得到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嘉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一期刊载了王伟民同志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分册注释标点商榷》一文,其中27条是对《勾践灭吴》中“寡人礼先壹饭……”的新解,他不同意《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编注者根据韦昭旧注将“礼先壹饭”解为“吴王自言年长于越王”.而引《史记·淮阴侯列传》漂母饭韩信的故事来说明“壹饭”是“小恩惠”.吴王所指的“小恩惠”是针对二十年之前“夫差没有灭掉越”这件事说的.我觉得王伟民同志的新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从前对这一句也有上述类似的想法,以后因看到《吴越春秋》中的有关记载,否定了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13.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最后,二者都纠结于“梦”与“非梦”这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具有浓厚哲学意味。但是,这两个文本最终的主题指向却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旨趣,《盗梦空间》所要突出的恰恰是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人生因为意义的存在而变得值得期待,表现出一种现世的、务实的人生态度;而《齐物论》中对梦的叙述最终是指向一种超脱的、出世的人生观,其目的是通过宣扬人生虚无,试图减少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本性的束缚,使人回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玄同生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又号姑苏城。姑苏,一作姑胥、姑余、古余、古吴,又作句吴、攻吴、工(?),同为一名而异译。姑、古、句、工、攻,本作干,苏、胥、余、(?),本作吴。干乃古越族的一支,原聚居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后为吴灭,建国为干吴,又作句吴、攻吴、工(?)、古吴、古余、姑余、古胥、姑苏。由于其国初都在今无锡市东南梅里,至春秋时迁都今苏州市,故国名又转为地名,二地同为一名。以后随着吴国强大,其名遂为苏州所独占。今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得名于吴王阖闾所筑古胥台。《越绝书·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伐齐,“道出胥门,因过姑胥之台”,后越军入吴,“焚姑胥台”。《国语·越语》、《韩非子·喻老》姑胥  相似文献   

15.
《滨州师专学报》2013,(2):57-57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17.
《太平广记》收录“梦”类小说共七卷,可分为四类,即“梦休征”“梦咎征”“鬼神”“梦游”。这些小说是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根据传闻改编、杜撰的作品,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时代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太平广记》中唐代之前的“梦”类小说甚至不能称之为小说,更像是故事梗概。而唐代之后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文学价值极高,具有愉悦性情的功用,有“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药》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个重要的短篇,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夕——1919年4月25日。《默》(1900)是俄国著名作家安特莱夫(1871—1919)的短篇小说,鲁迅把它译成中文。鲁迅在《<中国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指出,在《药》的结尾留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本文试从时空结构、象征印象主义和“灵肉一致”三方面对这两篇小说作一比较,来认识“阴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尝试运用心理学梦的解析方法,对《诗经·关雎》篇的文本及艺术形象进行再认识,得出新的推断:《关雎》是一篇梦诗,是描述男子对女子的思慕而形成的一个“焦虑的梦”,而《关雎》篇诗中主人公应为平民。  相似文献   

20.
《平准书》作为《史记》“八书”之一,其体例可追溯至《尚书》中的训体文。《平准书》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训”这一文体,从题材内容来说,《平准书》专门记载了汉代武帝时期的经济货币政策,这是对《尚书》解说知识和政治劝诫题旨的扩展和突破;从思想观念来说,它体现着司马迁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这是对《洪范》篇的继承与应用;从文本形态来说,司马迁革新了《尚书》训体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这是对《无逸》《高宗肜日》等篇的创新发展。《平准书》的体例源于《尚书》,但又远远扩大了其断代式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