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学思想应是一个以老子"道"论为基础的学术文化理论系统,数千年来由道家道教文化传统积淀起来,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对道学思想在当代乃至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反对现代西方中心主义式的全球化,也要反对传统东方主义式的自大;道学思想至多只能成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而不可能成为主导世界文化的新文化模式。将道学思想参与到世界对话的格局中,可以将我们民族的价值理念贡献给世界,并展现其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政治主体诉求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秩序、权利等政治价值,由此体现出民主的增量发展。影响民主增量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缺失的现代政治文明。反之,促进民主增量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现代权利观念的深入人心。消极和谐与积极和谐的辩证逻辑转换研究和审视现代民主,对于推进现实政治生活的规范性和价值性,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社区的一部分,也是社区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指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能够满足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高校自身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需求;其次寻找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着力点,主要可以通过利用高校硬件、软件资源以及文化传承实现对社区教育的影响;最后总结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四条实现途径,即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创办社区学校、校企合作以及高校参与社区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社区及其居民发展、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需要。社区参与具有可行性,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同”观念为社区参与提供文化基础;旅游发展与社区利益关系密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可满足社区参与的要求;面临较好的机遇。社区参与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包括自主原则、赋权原则、增加居民各种机会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性别敏感性的原则和动态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谐是武陵山片区和谐发展与跨域协作治理的文化要件,同时具有特色的各民族文化在创新发展中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为区域和谐与繁荣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武陵山片区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区域各民族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上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面临三大文化矛盾: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非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此外,矛盾还存在于国内各亚文化、次亚文化之间。矛盾发展至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文化冲突,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实现文化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目标的重新认识与创造性构建;以目标引领增进文化认同,通过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来实现文化和谐,这是较为可行的“路径依赖”。选择这一路径实现文化和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四个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以确保文化和谐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前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迁得出”的目标早已实现;后移民时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则成为关键。语言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问题对三峡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语言生态良好及语言和谐,将有助于改善三峡移民社区的社会环境、推动三峡移民社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三峡移民社区的社会融入与合作。为此,文章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从语言生态基本面貌、语言生态问题成因、语言和谐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考察了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问题。文章的考察及其结论,对三峡移民社区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都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设都离不开社区参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以南充市木老乡何家村为例,对社区参与生态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逐层分析和定量评价,获得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经营情况〉收入分配情况〉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社区规划〉旅游知识培训〉果园技术培训〉参与能力〉性别参与〉参与年龄〉文化程度〉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治理。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参与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创造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解读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城市社区中出现了新的成员——农村妇女。然而,这部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边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借助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场域、惯习和文化资本"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分析认为,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边缘化的原因有:生活场域的冲突限制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的空间;生活惯习的迥异制约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文化资本的差异影响了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的主动性。消融农村妇女城市社区参与边缘化的路径为:场域外的前提条件——改革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场域内的利益趋同——社区积极提供活动平台;惯习的适应性——农村妇女"社区人"意识的形成;文化资本的融入——提高农村妇女自我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谐农村社区体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公共治理视域里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的难点进行分析。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在运行机制上需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多种公共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坚持"以民为本"、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西方现代社区教育在同社区的关联度和结构功能上存在着重要差异。首先,它是为了社区的教育,以社区需求和终身学习为导向;第二,它是属于社区的教育,强调社区参与与公民精神;第三,它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重视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探讨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理念的启示在于:我国社区教育应着眼于我国社区发展的特殊需求,重视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避免产生新的教育分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以社区及其居民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新形式,能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公平上达到持续进步。构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要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体系,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有效的旅游技能培训和环境知识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当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主要受政府组织因素、利益主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制度失范等因素的影响。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千方百计争取有力的社会支持,以及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鲁文 《成人教育》2019,39(1):49-53
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在此背景下,聚焦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主题,通过对社区教育政策发展史进行梳理和分析,考究当代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的机理和演绎过程,从"实践切入""实践路径"和"实践方向"三个角度,对现代社区教育实践特性进行剖析,以审视现代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的逻辑关系和理论内涵,呈现社区教育服务社会治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政治参与与构建和谐农村本质是一致的,农民冷漠型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给和谐农村带来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等途径,引导农民健康有序参与政治,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促进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时至今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仍存在很多政治、文化困境.所以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应从行政决策体制改革、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保障公民监督权利入手。  相似文献   

18.
品牌社群作为新的消费现象是消费社会的发展趋势,标志着个体消费行为开始嵌入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社会网络结构。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社群感概念来探索品牌社群的作用机制;将消费者参与设定为中介变量,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影响品牌社群消费者参与的四个前置因素,以及消费者参与对品牌认知、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从而建构出品牌社群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行为影响的机制;最后为企业的品牌社群建设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上主要存在参与内容具有明显选择偏好、参与行为具有区隔性以及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不符等问题。通过建构利益驱动机制、认同驱动机制和制度驱动机制,帮助居民拓宽获取社会资本的渠道,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搭建社区参与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居民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转型时期公民参与社区管理过程中权责界限不清晰、积极性不高及参与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公民参与管理的职责权限,强化权力运转机制并加强对社区管理的监督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