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黑非洲的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19世纪末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由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倡导推动,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桑戈尔不仅是"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扎根非洲黑人文化传统,赞颂黑人传统精神的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黑人性"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物发生"位移"是艾丽斯.沃克非洲三部曲中的一种重要现象。通过对非洲部落位移的描写,沃克揭露了西方帝国主义逐步侵占非洲部落的过程;通过消极抵抗的位移者的悲剧,沃克暗指了殖民地民族文化的真正出路。沃克并没有盲目认同非洲文化传统的全部,而是对非洲文化陋习进行批判,表现出深刻的文化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之一,维.苏.奈保尔从未忘却自己的使命,于2010年推出新作《非洲的假面剧》,该书记录了作者奈保尔2009年至2010年间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该书表面看起来是一些游记故事,但字里行间却表达了他对殖民地边缘人状态的关注。异质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美好愿望一直是奈保尔作品中不变的话题,本文分析了边缘人身份遭遇的困境、身份的混杂、及边缘人的觉醒这个漫长的历程,最后边缘人在混杂中重新定义和塑造自己,这恰好契合了作者要传递的世界主义者身份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英国在全球数百年的殖民扩张中,殖民手段逐渐成熟,隐蔽,从早期的武力征服到中后期的语言文化殖民,从肉体枷锁到精神桎梏。乔治.兰明的成长小说《在我皮肤的城堡中》为读者充分展现了宗主国英国的语言文化殖民在殖民地巴巴多斯的深远影响:语言文化殖民凸显帝国的强势文化,隐没少数民族的弱势文化,使殖民地人民失去自我,成为驯顺的他者。  相似文献   

5.
<正>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基于共同的经济、文化、语言、地域,在十八世纪中叶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融汇了欧洲移民、非洲黑人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的血液。同样年轻的美国由十三个州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发展为拥有五十个州的九百三十七平方公里的国家,成为发展最快的超级大国。为何它能有如此之快的发展,如此迅猛的经济增长?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从美国的崛起轨迹去探究他的发展奥秘。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是一部引起很大争论的小说,本文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中的非洲和非洲人形象以及欧洲殖民者形象,认为康拉德虽然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对非洲的苦难表示了同情,但由于受欧洲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在小说中又一次复制了非洲神话,并且相信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它会给殖民地带来光明。因而,康拉德仍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非洲人认为一个人的姓名是他的生活意义和灵魂归属所在。基于非洲文化赋予黑人名字的重大意义,莫尼森笔下的人物姓名或反映他们的身份、性格,或讽刺地体现他们在白人主流文化压迫下的悲惨境遇。本文通过阐述莫尼森笔下受非洲文化影响的两个对立式命名模式,为读者赏析莫尼森文学作品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8.
温旎 《海外英语》2014,(13):188-189
当代非洲文学面临着选择的困境,一是恢复前殖民地时期的非洲本土文化与社会形态,一是模仿殖民者所代表的欧洲文化。作为弱势民族同强势民族文化碰撞下的结晶,非洲英语文学既代表着非洲传统,又反映了外来的欧洲文化,表现了后殖民语境下非洲作家寻根与流放相交织的矛盾心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研究者对非洲英语文学的关注通常多在南非,东、西非英语文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寻。该文试图梳理东、西非英语文学的发展脉络,以探讨它们各自的概貌、特点、继承与影响、文化属性和创作表征等。  相似文献   

9.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全国人口百分之八、九十都从事农牧业的农业国.从15世纪肯尼亚又受到英、德等国的瓜分,后成为美国的殖民地.直到1963年12月,肯尼亚才获得独立.由于遭受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独立之前,肯尼亚的教育不仅带有很深的殖民主义性质,而且发展极其落后.直到50年代末,议会在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仍然是:维护欧洲人的标准,提高亚洲人的标准,建立非洲人的标准.深刻反映了教育中的种族不平等.殖民主义者在肯尼亚办了几个世纪的学校,但直到肯尼亚独  相似文献   

10.
罗朝秀  李巍 《文教资料》2008,(33):92-95
清教思想是美国早期最为连贯、强大的唯一因素,作为殖民地时期的主流文化,清教主义在北美早期殖民地时代发挥着重大的社会影响,它融入了北美清教殖民地--新英格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随着新英格兰人不断向西拓居而影响了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清教对美国人的思想和美国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持久的作用,清教的许多道德和政治原则在现今美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Africa.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for educators who want to root African education in African traditions? After a brief look at pre- colonial and coloni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goes on to describe the situation after independence and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n higher education of a concentration of resources on basic education. To what extent do the link arrangements built up between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perpetuate a colonial situation? What can be done to restore the dignity and heritage of the African people through university training? Examples are mostly taken from Tanzania, the country in Africa the author knows best.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Africa.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for educators who want to root African education in African traditions? After a brief look at pre- colonial and coloni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goes on to describe the situation after independence and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n higher education of a concentration of resources on basic education. To what extent do the link arrangements built up between universities i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perpetuate a colonial situation? What can be done to restore the dignity and heritage of the African people through university training? Examples are mostly taken from Tanzania, the country in Africa the author knows best.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文学批评界就康拉德对殖民主义到底持何种态度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殖民者角度出发,结合黑格尔、拉康关于"自我"的哲学理论,分析康拉德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康拉德通过描述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指出殖民主义进程不仅给殖民地人民造成灾难性的毁灭,而且反过来让西方殖民者在权力和欲望下不能自拔。他们逐渐暴露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西方社会的白色神话由此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有三个表现形式:对权威的意象质询;使一个音调的权威形式不稳定;对殖民权威的反讽。本文应用混杂性理论对约瑟夫·康拉德的作品《黑暗的心》进行了分析,从而阐释了康拉德颠覆殖民话语、消解殖民权威的努力确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奥古斯特·威尔森的《钢琴课》揭示了在美国现实生活中美国黑人面对本种族群落的文化传统时所处的两难处境。威尔森通过对钢琴的去与留这一矛盾的解决 ,阐明了美国黑人要想立足于美国社会开创未来就要把握好过去和未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香港火凤凰》是香港著名诗人王一桃先生发表于香港回归前夕的力作。这首洋溢着港人赤子深情的长诗联想奇特,思接千载,语言凝练,形象鲜明,刻画出香港从沦落,抗争、奋斗,繁荣到走上回归路的百余年沧桑。它是香港的恢弘史诗,是对香港儿女不屈精神的赞词,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颂歌。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作为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以创作中国题材的小说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其身上的后殖民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她的中国题材小说以她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为西方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另一方面,她的小说中也存在着浓厚的说教意味或说是化殖民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practices of Achimota School,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the Gold Coast Colony (the southern part of today’s Ghana) in 1927 as the governmental model school for leadership education. Achimota’s education aimed to develop leaders who were ‘Western in intellectual attitude’, ‘African in sympathy’. To fulfil this objective, Achimota attempted to develop a curriculum that took into account the sociocultural background of African students while trying to provide an education on a par with that available at English public schools. The paper first examines the discourse surroun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secondary school for African leadership, which involved diverse groups of people – colonial officials, missionaries, European educationists, traditional chiefs and African nationalists – and then reviews the relevant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nal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chimota education as experienced by students, a mixed product of English public school tradition and ‘African tradition’. Regardless of the efforts to balance the two ‘traditions’, what was actually created was a new Achimota culture that selected essences from different ‘traditions’ and remoulded them for a novel purpose.  相似文献   

19.
李白在《白马行》、《结客少年场行》、《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中,数次自我标榜“杀人”。根据对唐代法律的了解和对李白理想追求的考查,这实际上是他在当时任侠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用一种反常理的方式来凸显自己超然独立的个性,展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理想追求而已。  相似文献   

20.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