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又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和语境.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与翻译以及在交际过程中语境对英汉词语意义的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双语能力以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总是和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脉搏而发展变化。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同时期,汉语中外来词大量入、经济词语逐日升温、科技术语广泛应用于等新的语言现象就折射出这种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原则是我们进行汉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之所以要强调这个原则,是因为: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用于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它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掌握它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有可能。离开实践,任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社会的交际活动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教学,口头交际占据相当一部分的比重,因此培养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就应被视为汉语教学的重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因为高考不对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专门的考核,许多老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无  相似文献   

6.
怎样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东北师大赵俊峰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否培养起来了,也是在使用当中检查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里...  相似文献   

7.
外语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蓉 《教学与管理》2005,(12):65-66
语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不断发展中的人类为了达到各种社会目的而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社会工具。许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与调查表明,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社会为前提的,是社会造就了语言,离开了社会就不存在语言,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从来就是一门交际工具,母语的习得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的,那么,学习一门外语也是如此。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对外交际的工具。学外语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外语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即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同时获得这两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岳林英 《小学生》2011,(2):46-46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否培养起来了,也是在使用当中检查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里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强化语言基础 培养交际能力杨丽娜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建立在中学英语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强化语言能力的基础训练,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美国...  相似文献   

10.
冷文峰 《江西教育》2001,(7):112-112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综合性学科。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社会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汉语更是我国各民族社会交际的实用工具。在我校民族中学就读的全都是藏族学生,为了加快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校的青少年藏族学生掌握汉语就势在必行。我认为语言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提高汉语能力要做到口头语、书面语一起抓。  相似文献   

12.
罗芳  唐敏 《西藏教育》2008,(1):42-45
在师范教育领域,人们逐步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在西藏,随着双语政策的不断发展,汉语已成为西藏第二大交际语。对于肩负着培养小学生汉语能力的藏族师范生来讲,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藏族师范生在汉语口语交际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1)缺乏良好的汉语口语交际环境;(2)存在自卑和从众心理;(3)训练量不够、形式较少;(4)口语交际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初探王琴霄对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母语不同,学生是为了掌握汉语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以达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而学的,因而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学的中心目标。吕必松先生在《...  相似文献   

14.
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趋势将使汉语成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的应用价值已经为世人所瞩目,全球与日俱增的汉语学习者迫切需要快速掌握这种工具.这就迫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求高效培养学习者汉语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文章在分析对外汉语交际教学的现实需求和社会性网络的应用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以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和社会活动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种技术支持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型——IAST-A模型,并通过博客(Blog)、QQ、iTalki这三种代表性的社会性网络工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证明IAST-A模型在培养学习者汉语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否培养起来了,也是在使用当中检查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学里的交际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中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希望通过专业英语课来学习普通英语而非用普通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的误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种交际工具。通过双语教学解决学生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转变问题,学生可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外语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较强的口语交际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下面我就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做法结合我的个人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利用语言这一人类所专有的交际工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其中更依赖于口头言语交际。《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是基础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组织好口头交际活动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现在的小学生,十年以后就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将走向社会,投入紧张激烈的竞争当中。展望21世纪,要求人们不仅有聪明的头脑、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伶俐的口才、能言善辩和据理力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招之即来,而是应该从小培养,所以说,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很有必要。作为语文教师,都应有这种使命感、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不断发展中的人类为了达到各种社会目的而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社会工具。许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与调查表明,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社会为前提的,是社会造就了语言,离开了社会就不存在语言,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从来就是一门交际工具,母语的习得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的,那么,学习一门外语也是如此。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对外交际的工具。学外语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外语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即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