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静波 《新闻大学》2012,(3):136-146
上海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的出版业中心,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这样的大型出版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书局是构成上海书业生态坚实的基础。光绪十三年(1887年),浙商何瑞堂开设鸿宝斋书局于上海英租界,1956年方才停止营业,历时69年。该局可按经理人的更替,划分为三个时代:沈静安时代、乌仁甫时代和丁方定时代,而这三个时代恰又对应了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繁盛、衰落与终结。以石印书局为主体的书业公所是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同业组织。作为创建者之一,鸿宝斋一直在书业公所中拥有较高地位,并为维系公所的运作和发展贡献颇巨。  相似文献   

2.
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经济活跃、文人荟萃的上海逐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心.尤其是民国成立以后,上海的民营书业发展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除老牌的商务印书馆外,大的书局还有1912年成立的中华书局,1916年成立的大东书局,1921年成立的世界书局和1926年成立的开明书店.中小型出版机构更是不胜枚举.这批主要由民族资产阶级出版商投资创办的出版机构,虽然从事的是一项文化事业,但他们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希冀通过出版图书来获得利润,取得投资的成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现代印刷术传至上海,上海于1861年创刊了第一家铅字排版印刷的中文版纸《上海新报》。1872年《申报》、1883年《新闻报》相继在上海创刊。与此同时,书籍出版也一改以往的木刻雕版印刷而引进了铅字排版印刷的新技术。自清同光年间始,上海的书籍出版销售业务已有一大发展,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为适应这一形势,使同业有一联系的机构,在清光绪中叶,由扫叶山房经理朱槐庐等发起成立了上海书业公所,实为上海书业出版销售的一松散型行业组织,这是上海市有书业行业组织之始。所址设在上海老北门,取堂名崇德。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的渊源,中国近代图书馆不少在编目、流通等常规业务之外,也进行出版印行活动.文章从图书的出版、印刷与发行,出版图书的广告,出版图书的书评,出版图书的呈缴四方面介绍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书业性质;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一定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具有“观照当代,展望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民营书业作为一支出版行业的新兴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支新兴出版生产力。由于中国巨大的教辅市场的存在,民营书业早就开始关注并进入教辅市场,以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占据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教辅市场,涌现出了如山东海澜天韵、天利公司等大型民营书业。资料显示,在2009年国内图书市场上,除教材由国有出版社专营外,在其余品种里,民营书企占据了50%至8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马晓琼 《今传媒》2012,(4):123-124
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虽然其真正出版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始于1924年,但一举成功,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结束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三家激烈的竞争的态势,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售价比较低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书局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7.
强化资本的纽带作用、突破制度性障碍、创新合作方式和内容、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是推进国有出版整合民营书业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我国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在分析国有出版整合民营书业从而推动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更为有效的整合举措。  相似文献   

8.
鲍红 《出版广角》2018,(14):6-9
伴随着改革开放,民营书业已经走过40年,逐渐撑起出版业半壁江山.在发行领域,民营书业的网点和从业人员都占行业绝大多数,并形成较为完备而细分的发行渠道,书店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在出版领域,一批大中型出版企业成长起来,并打开了独立上市的出口,新媒体更有望重塑出版格局.与此同时,民营书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实体书店网点持续减少等.在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对民营书业进行一次全面调研,以便政府科学决策;二是推进图书制版分开,理顺产业流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营书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民营书店为基础,以图书工作室为出版制作中心,以与国有出版社合作出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发展过程清晰地勾勒出了从书摊到书店,从书商到书业的轨迹.总结中国书业30年发展成果时,民营书业是其重要的篇章和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国民营书业30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我同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而推进,从权限规定这个最具改革标志性意义的角度来考察,民营书业的改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且基本上以10年为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6日,由《出版商务周报》、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新知杯·2009中国民营书业评选暨2010民营书业年会在北京中旅大厦举行。今年的民营书业评选奖项共分四大类,分别为人物奖、书店奖、出  相似文献   

11.
杨嘉 《出版参考》2010,(2):I0002-I0003
1月6日,由出版商务周报社与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主办的“新知杯·2009民营书业评选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年会”举行。民营书业评选已经进行四届,四年辛苦不寻常,正如颁奖典礼主持人、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王竞所言,“当这个奖项第一次被设立和颁发的时候,民营书业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那个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名词来称呼这些从业者们,他们有的被叫做二渠道书商,有的称自己为工作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出版业兴起于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商务印书馆初为一家印刷工厂,其能“做大做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称雄于出版界,应归功于教科书的出版。商务印书馆董事陈叔通在《回忆商务印书馆》中说:“商务发财主要是靠教科书。”1904年,由张元济组织编制的《最新教科书》陆续出版,成为清末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一、此书既出,其它书局之儿童读本,即渐渐不复流行。二、在白话教科书未提供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  相似文献   

13.
书业的逻辑     
8月3日下午,在北京海淀图书城第三极书局会议室,第一期"书业观察论坛"开坛. 活动的主办方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身为民营书业,他们自称"民工委".负责人薛野说这些年,出版业滞后了,而且有边缘化的趋势.他们希望有一个平台,探讨这个行业的兴衰、发展、制度、政策、理念等一系列问题,并希望产生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来影响这个行业,引起政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档案工作》2009,(8):F0003-F0003
上海的出版机构,可追溯到宋代年间华亭县学的刻书。上海开埠以后,在外侨创办的出版机构刺激下,上海出版印刷行业风生水起,这些出版机构有称“印书馆”的,也有“书局”和“书店”等,涌现了如商务印书馆那样资本达500万元的中国出版业巨擘。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度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红 《出版参考》2007,(10S):I0002-I0003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本刊原编辑部主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红负责撰写了《民营书业发展专题报告》,对2006~2007年民营书业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现本刊予以摘编发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化兵 《出版参考》2006,(9S):I0006-I0006
2006年9月19日-21日,“第四届中国民营图书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协办。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无锡人廉泉、俞复、丁宝书等人,在上海合股创办文明书局。在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前,文明书局是近代中国出版新式教科书最多的出版机构。"文明书局向以玻璃版、金属版、石版精印之旧拓碑、名人真迹负盛名。"①民国初年,文明书局因经营困难而盘给中华书局,"存货、生财、房地产均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论坛”在北京香山脚下、植物园边的杏林山庄举行。在京的部分出版界领导、各地管理机关的负责人、知名民营书业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的一百多位民营书业的代表出席了论坛。与会代表就我国民营书  相似文献   

19.
魏玲 《出版广角》2018,(14):10-13
如果说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近二十年,是中国民营书业逐渐脱离灰色身份的年代,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十年,则是中国民营书业逐渐形成产业,走向书业中央地带,参与制定规则,甚至在大众出版领域甚至已经成为主角的十年.民营书业已经占据中国大众出版市场的显赫位置,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国民营书业已经走上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已经成为主角的民营书业走向未来还会遇到多少重关隘?民营书业如何才能越过这些关隘?  相似文献   

20.
张曼玲 《出版科学》2010,18(4):60-62
从第三极书局撤离北京中关村地区入手,对出版业内存在的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民营书业与国有书业的竞争状态和书业零售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