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品安全报道——构建科学与理性的媒介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利 《新闻世界》2009,(12):130-131
媒介所构造的“第二世界”是当今信息社会人们行动的重要依据。食品安全报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构造一个食品安全报道上科学与理性的媒介景观成为必然诉求。本文侧重于论述如何从新闻工作者自身来正本清源,以净化食品安全报道的空气。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传媒相关报道成为公众关注食品安全的重要窗口。不可忽视的是当下一些媒体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中,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轻视其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导致一系列新闻议题失真,不仅引发了食品安全舆情,也严重损害了传媒公信力。本文阐述了拟态环境下传媒议程设置对受众的影响力,分析传媒议程设置过程中产生的若干问题及其危害,并进一步提出从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品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有效舆论导向机制和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四个层面构建科学、理性的传媒景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界定了法官媒介素养概念的内涵,并提出法官媒介素养的本质是其如何调节与化解审判公开和公正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通过“庭审报道第一案”和“谢波德案”,探讨了美国法官媒介素养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宇 《新闻界》2012,(6):3-7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报道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和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6.
于阳 《新闻世界》2014,(7):366-367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作为科学议题,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导致公众对其认识有限,媒体向公众传播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食品安全风险生产与再生产的角色。本文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生产标准报道为例,分析在我国现存不完善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简化核心信息,制造单一冲突对立框架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传播乱象,并提出了构建科学而理性的报道景观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者及来自于社会的监督者,怎样才能构建好真实的媒介环境,而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又应该定位在什么样的角色当中?本文就此做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之后,会出现公众恐慌和行业损失,人们由此往往归罪于媒体。本文试图从风险社会的角度,以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为例,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了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这里面既有因果关系的难以确立,也有事件本身的后果无法测量,把责任全归之于媒体是不公平的。同时,中国的媒介在报道食品安全时,也必须改变观念,从自以为是的监督者成为客观公正的"雷达"。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时代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性别的认知和塑造。目前,媒介对性别的报道存在刻板印象化的问题,而女性受众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对媒介报道缺乏辨别能力和批判意识,这种状况加深了性别的二元化对立,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提高报道主体和受众主体的媒介素养是解决性别意识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建构:媒介批评的精神归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的精神归指不是批评而是建构,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净化媒介报道内容、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守护媒介公信力、建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建构民主社会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Cable in the Classroom (CIC) is the cable industry's education foundation and has been active in the fields of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more than fifteen years. This article explains media literacy and its connection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details CIC's work in these areas, and describes related resources available on CIC's Web site (http://www.ciconline.org). Finally, the article examines digital citizenship, a new term encompassing teaching youth about Internet safety,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digital ethics that is generating attention in education policy circles.  相似文献   

12.
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媒介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西方近年来兴起了媒介认知能力运动。媒介认知能力指的是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它不仅包含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及传播信息这四个要素 ,更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媒介信息认知与媒介社会认知两个层面。本文还同时探讨了与媒介认知能力运动有关的各种争论 ,并指出依据国情在国内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Moving media literacy messages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onto the Internet, where much news consumption happen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extend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o a wider public. However, in doing so it become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the context in which such messages are seen conditions their impact on media literacy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test suggest that a media literacy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inforcing media literacy beliefs when paired with a partisan, rather than a neutral, political program. The effects of presenting media literacy message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食品安全法律为研究对象,针对法律条文中存在"档案"与"资料"混淆使用的情况,对食品安全法律中"档案"一词的使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探求问题根源,指出立法者档案素养欠缺是导致立法语言使用欠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档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6.
Within both academic and policy discourses, the concept of media literacy is being extended from its traditional focus on print and audiovisual media to encompass the internet and other new media. The present article addresses three central questions currently facing the public, policy-makers and academy: What is media literacy? How is it changing? And what are the uses of literacy?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definition: media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to access, analyse, evaluate and create messages across a variety of contexts. This four-component model is then examined for its applicability to the internet. Having advocated this skills-based approach to media literacy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et, the article identifies some outstanding issues for new media literacy crucial to any policy of promoting media literacy among the population. The outcome is to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media literacy so as to encompass the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conditioned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processes: (i) the symbolic and material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culture and values; (ii) the diffusion of interpretative skills and abilities across a (stratified) population; and (iii) the institutional, especially, the state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that access to and skilled use of knowledge brings to those who are ‘literate’.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媒介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在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建立书、刊、报、视听、网络、讲座等多种媒介并存的媒介素养阅览室的新构想,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但极具现实意义的命题。青年亚文化在青少年中很有影响力,它的存在自然会影响青少年对媒介使用和对信息的接受,也自然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青年亚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较多,最突出的是认同感的调整。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使青少年从对亚文化的强烈认同中转化过来。为此,要发挥学校社区的作用、组织讨论、让学生学会控制自身行为、强调媒体自律、强化经典的传播渠道等。  相似文献   

19.
施博  魏佳 《传媒观察》2020,(5):82-87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积极以"艺"抗"疫",用艺术的视角,聚焦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民生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媒介素养。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艺术专业媒介素养的教学与实践,分别从图片、影像、音乐、社交平台、产品设计以及装置等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媒介素养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通过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数字移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因素,为适应其不断改变的个性特征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期缩小代际鸿沟。[方法/过程] 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采用以定性研究(扎根理论)为主、定量分析(问卷调查法)为辅的混合方法,对观察、访谈资料进行组织编码,从动机、情感、能力特征等层面归纳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 分析结果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移民活跃好学却又相对保守,其媒介素养水平与使用动机、情感感知、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未来针对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持一种更为开放、互动的态度,在不断参与、接触的过程中提升其数字悟性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