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走向是国际化,路径是群众路线,行为是适度理性。全球化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减弱了大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户外荧屏等新媒体,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陶冶爱国情怀;利用课外实践,巩固爱国情感;与时俱进,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既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也是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资源。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探讨高校利用红色资源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现状,并提出利用红色资源涵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魏子斐 《快乐阅读》2023,(9):123-125
<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场域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出生于千禧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陆海燕 《文教资料》2012,(14):110-112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载体互补。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章从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活动三方面探讨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5.
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状况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着边境民族团结、稳定的大问题,因而开展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目前边境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总体态势良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化和教育内容民族化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变化,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致。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提出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以建设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为主导,以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为关键,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时代,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要重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引导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生活在物质丰富年代的青年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和国防意识,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其主要途径和方法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科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要用民族精神培养时代精神,应将民族精神的培育纳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应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精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科学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感悟家国情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坚持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担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弘扬爱国精神,以奋斗之姿,自觉承担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使命。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依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性内涵,使他们所受到的爱国主义熏陶既承续着丰厚的历史传统,又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为此,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晰、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及其文明发展,进步所负担的崇高使命,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赋予自己的具体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国情、历史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红色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途径与有效形式。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就应增强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有效性。应从更新教育理念、健全运行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入手,推进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防汛抢险知识水平及政治素养,文章设计了防汛抢险原理与技术的洪灾及防洪系统部分中关于“学习‘九八’抗洪精神”的思政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残酷的洪水灾害面前,中华民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和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向上的,同时呈现时代特色,即错综复杂化、重功利、心理素质差、自我责任感淡薄等特点,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二要结合邯郸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四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凝聚一个民族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的前提.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