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与人正常交往也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懂得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家长自身要克服交友的一些思想误区,共同构筑起与人交往的桥梁,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陆兰 《教育导刊》2007,(11):54-54
在成人生活中,看望慰问生病的亲友乃人之常情,可谓司空见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友善同情的良好风尚。然而,在孩子的交往中,看望慰问生病的小伙伴却不多见。不少家长认为这是成人的事,小孩子懂什么,没必要,因而从未加以启发和指导。笔者认为,这种交往活动对孩子来说同样需要。因为一切良好的品德都应从小塑造,能有机会慰问生病的小伙伴是培养孩子友爱互助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孩子加以引导呢?  相似文献   

3.
四岁到五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如何发展孩子对自我和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和接纳,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建议家长不妨与孩子经常玩玩这样一些社会性游戏,促进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的社会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重要.所以,家长和学校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作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每一个家长,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对这个时期都有着多多少少的感受,都能对这个问题说上几句。但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谈虎色变"、说三道四,甚至是横加指责,会武断地下结论,定调子,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不和谐,引发家庭矛盾,更有甚者会引发家庭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大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魔新的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相似文献   

7.
林珠娜 《广西教育》2004,(10A):34-34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本能力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能力的高低决定人的生存质量,所以要注重幼儿期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它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孩子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家长对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在所有的基本能力中,思考能力、自制能力、阅读能力和交往能力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要求。 交往是一种技能,需要家长的亲身示范,也需要孩子用心学习, 交往也是一种态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0.
现在,家长普遍不太重视孩子与人交往,更有甚者,不主张甚至害怕孩子与人交往。他们总认为,社会复杂,孩子易被人欺负,上当受骗。因此,孩子放学回家,总是把他们关在家里做作业,生怕孩子出去玩会出事。这些家长,心情可以理解,用心固然也很好,但这种消极防范,并不科学。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安全”了,但实际上,不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安全”,相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却危害很大。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城市,家家几乎是单门独户,孩子与人的交往本来就很少,如此这般,交往范围则更小,机会更少,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孩子与人交往,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家长非但不要害怕,相反更要予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纠纷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可避免要面对孩子之间各种原因引起的纠纷,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纠纷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态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1.隔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未认识到孩子交往的价值,不帮助、不赞成甚至阻挠孩子的交往,使孩子在家中缺少甚至没有同龄伙伴。2.控制型。由于双亲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闯祸或发生意外,对孩子的交往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一、根据幼儿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孩子善于模仿,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递水果或饮料,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交谈,小客人走时,要礼貌地送行,欢迎…  相似文献   

14.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是件既令人高兴又令人烦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可是让他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这时的孩子一回家就喜欢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爱买带锁的日记,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家里还会时不时地接到孩子异性同学的电话。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看到孩子男女相处,就大惊小坚,紧张敏感,怀疑孩子的收信是否是情书,疑惑电话中是否有秘密,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严加防范,甚或横加干涉和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面地类似问题或欲言又止,或旁敲侧击,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异必效往呢?  相似文献   

15.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在实施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家长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其次 ,家长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相统一 ;另外 ,家长还应注重加强对孩子的耐挫能力、自控能力、健全人格、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 ,教会孩子与人交往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和嫉妒心理 ,这些都是改变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之现状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下面介绍11种有效的交往技巧。1.介绍信。在学年伊始,教师写给家长一封介绍信是一种积极接触的良好形式。介绍信可以让家长明确他们对孩子成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学校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说话和表露自己,总 喜欢一个人单独待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合群,不愿与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不爱交往的个 性,一经形成,将会阻碍他今后的成长,影响其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强调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在交 往中健康成长。  首先,针对孩子内向性格形成原因,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调查 了解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 ,孩子…  相似文献   

18.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在实施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其次,家长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相统一;另外,家长还应注重加强对孩子的耐挫能力、自控能力、健全人格、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教会孩子与人交往,帮助孩子无服依赖心理和嫉妒心理,这些都是改变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普遍较这现状,促进其自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指出交往行为是指“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助,并以语言为主要媒介,通过对话、沟通,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是指家庭和学校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对孩子施以协调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使孩子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交往,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该交往的目的承担者是人——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收集了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故事来阐述和分析孩子之间的交往,通过这些故事能够更深地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