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经济发展新信号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总结近几年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又有了一些新体会,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深刻认识到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施红 《中学文科》2007,(7):30-35
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们一直讲的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一字之变,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预示着在发展的方针、政策、举措、方法等多方面将会有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4.
《学习之友》2009,(5):9-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 2006年12月7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词序的变化,折射出的却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10,(7):4-5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方针;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第一次将这四个字的次序作了调整,变成“又好又快”。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看似细小的排序变化,却并非玩文字游戏。“又好又快”,蕴涵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不仅更加清晰准确地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重新论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这一战略的提出背景重点论述架构又好又快发展的双重视域,即时代视域和理论视域,从而表明“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提出的必然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尝试带出这一战略的理论旨归——科学的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去洗手,有的人脚步声很响,我提醒他们要走得轻一些。结果,有的人弯着腰,慢慢走,样子很难看。那是因为他们才三岁,把“轻”理解为“慢”了。于是我说:“走路要又轻又快。”小朋友学着老师讲“又轻又快”,但有一个小朋友却说“又轻又慢”。孩子爱模仿,有几个小朋友又学着他,异口同声地讲“又  相似文献   

9.
李学勤先生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对“”字的旧释提出了疑问,他说:“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对此,我们偿试着来作一点探讨性的解释。卜辞中出现“”字的句子有这样一些:1.甲午卜,,贞于甲。(前七·四0·二)2.翌丁未酒岁于丁尊。(前五·四七)3.贞:于王亥卅牛,辛亥用。(前四·八·三)4.甲寅卜:于唐一牛。(前—·四七…  相似文献   

10.
《在炮兵阵地上》有这样一段话: “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又”字以删去为好。理由有二: 其一,句中的“又”字有重复或继续的意思。“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可理解为:我今天已不仅是一次说了错话,而是说了两次或多次。这样与彭总的身份、言行就很不相符。  相似文献   

11.
冷永  石荣侠 《语文天地》2009,(10):25-26
“写作文的日子又来了,怎么那么快呀!” “我拿起笔,觉得像孙悟空金箍棒一样重,我咬了又咬,咬不出字来。怎么办才好呢?”  相似文献   

12.
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对于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崇仁县教育局根据省市有关活动安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这一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历代论诗,讲到“诗眼”、“炼字”,几乎都要例举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为句中的“绿”字用得极好,堪称妙绝。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续笔》卷八中说:此句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今人周振甫在他的《诗词例论》专著中也引用了洪迈的评说,且称道不已,说“又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能“唤起我们的联想”。一般语文教师也认为句中的“绿”字是王安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07,(12):6-9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教育是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要进一步研究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并以此带动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真正体现教育先行、教育优先,为海西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在2007年全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省委卢展工书记的一席话在全省教育系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因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而深受鼓舞,为十六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成就而深感自豪。大家豪情满怀,信心倍增,正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更新的作为、更大的提升,扎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女儿第一次写作文是在小学二年级。那时,她识的字不多,好些字都需要用拼音代替。有一天,她放学回到家后对我说:“妈妈,老师让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噢,你喜欢吃什么呀?”我问。“山楂!”她拍着小手说。“好,那就快去写吧。”不一会儿,她拿着一张纸跑到我面前说:“妈妈,看,我写好了!”“这么快!”我称赞道。女儿很得意地把那张纸递给了我,只见上面很认真地写了三行字,大意是:山楂是红色的,有弹球那么大,身上长有斑点,体内有核,味道酸甜,我特别喜欢吃。念及这是孩子的“处女作”,且语句还通顺,层…  相似文献   

16.
其一本刊一九九一年第九期《这个“又”字应删去》一文,提及了《在炮兵阵地上》中的这段话: “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该文作者从“又”字的意思和四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句话中的‘又’字应删去”的结论。笔者不同意这种意见。笔者认为,在这句话中,妙在这个“又”字。看起来似乎可有可无的一个“又”字,恰恰能反映出彭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崇高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赵锋 《上海教育》2007,(3A):12-13
2007年1月26日,来自中国教育报刊社和全国各省市级教育报刊社的60余名决策者齐聚上海,参加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发起主办的“中国教育媒体(上海)论坛”,共议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教育报刊事业”。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新立出席论坛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请勿“又高兴又后悔”李有义美国教育家威廉·坎宁安曾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讲过一则寓言故事:有个人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口袋,发现是钻石、绿宝石...  相似文献   

20.
经典作品总是惜墨如金,耐人品味。《孔乙己》一文中共使用了20个“又”字。作为大家的鲁迅,在篇幅不大的文章中使用一个简单的“又”字达20次,细细品味,隐含着作者深深的用意。概括起来,文中的“又”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