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教学必须和生活相结合,用音乐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美,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从生活的角度解读音乐,感悟美,增强音乐的育人作用;把音乐融入生活,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词以其独特、鲜明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的词语言雅致、简洁,尽显含蓄之美:清新、自然,尽显生活之美;生动、传神,尽显创造之美;和谐、明快,尽显音乐之美,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美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说它年轻是因为“音乐美学”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十八世纪末;说它古老是由于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之时,就出现了《乐记》这本音乐理论专著。那么,什么是音乐美学呢?简言之,音乐美学就是“音乐美”的学问。除此之外,研究音乐与外界的关系,如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特别是与人的情感关系,则可称为音乐的美学。要弄清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最好从它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来进行分析。首先,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着重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对艺术的审美关系,它要…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相似文献   

5.
音乐美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英诗汉译的过程中,音乐美会削弱,丢失,甚至失去本来的面目。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讨论了如何在忠实原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再现原诗歌的音乐美。文章通过比较、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1.好的译本一定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2.音乐美是由源语的文化内涵和译者的翻译观,以及翻译方法共同决定的;3.通过一定的翻译技巧,音乐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创作中的节奏美是生活与事物发展中的起伏、高低、强弱、快慢、急缓、曲直的一种不平衡运动在艺术中的反映。艺术是生活的形象化的反映,她无不呈现着节奏美。音乐是由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不同音响构成的听觉节奏;绘画是由粗细、浓淡、明暗的不同点线、色彩构成的视觉节奏;舞蹈是由快速的旋律与短暂的间歇、停顿构成的形体动作节奏;平仄、抑扬、顿挫构成诗歌韵律的节奏;密不透风与稀可走马构成书法布局上的节奏;幽雅的抒情与粗犷的武打构成舞台上表演的节奏;辽阔的远景与微细的特写构成荧幕镜头上的节奏。正是这种种形式的节…  相似文献   

7.
儿童与音乐     
丰子恺 《中文自修》2005,(7):106-107
大人们弄音乐,不过一时鉴赏音乐的美,好像喝一杯美酒,以求一时的陶醉;儿童的唱歌,则全心没入于其中,而终身服膺勿失。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乐趣、志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理趣、意趣;领略音乐鉴赏的美趣、谐趣、雅趣,而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了形式上的艺术美外,还有内容上的道德美。道德美从外在的形成看,是由于音乐中包含的道德因素与艺术形式的结合;而从内在的根源看,则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追求“善”的社会规范,在具有道德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道德美与艺术美是音乐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一般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冲突。应当发掘和体会音乐艺术中的道德美,利用其价值,为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歌和音乐水乳交融;诗歌本身具有格律化、音乐性、具有韵律的美;入诗的乐器多种多样;诗歌和音乐也相互促进和结合;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段和效果非常独特。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十条新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我认为,应该在快乐中体现它。只有快乐,才会有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感受、体验音乐美;只有快乐,才能唤起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只有快乐,学生才会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音乐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教学必须和生活相结合,用音乐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美,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从生活的角度解读音乐,感悟美,增强音乐的育人作用;把音乐融入生活,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旨在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幼儿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歌剧《托斯卡》从两个方面表现了音乐中的戏剧美;音乐的戏剧性与音乐的抒情性高度结合;使典型的创造和意境的创造水乳交融,音乐的戏剧性推动音乐的发展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音乐因生活而亲切和灵动,生活因音乐而丰富和精彩。音乐和生活本来就是对话的、和谐一体的。在解决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可以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6.
孟为红 《小学生》2013,(11):76-76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涵盖科学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等。除了这些,艺术美同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音乐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乐审美上,很多审美专家与教育学家将其看做是对人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委婉动人的音乐能够使人身心愉快、烦恼抛去。激昂奋进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音乐所蕴含的力量是无限的,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审美变得极为重要,尤其是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抓起。本文对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做了一些调研。  相似文献   

17.
孙涛 《河北教育》2004,(5):35-35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萌发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强调兴趣第一,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让他们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中直接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高师院校学生的化素养,音乐教育和音乐素质提高是基本内容之一。给普系学生上好音乐选修课,有以下几条途径:1、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史、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的关系;2、在了解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引导学生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用音乐来丰富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锻炼素质和最终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启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一样。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会哼着欢快的小曲,于是他的步履就会轻松;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听到悲哀的旋,律,步履就会沉重。这说明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和音乐紧密相关;情感中的喜怒哀乐,都与音乐相容并行。而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乐”起来,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