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文学奖在整个20世纪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是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文学大奖,一直没有中国作家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作家的遗憾。新世纪新开始,中国作家应该去反思自己,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我们期待诺贝尔文学奖在新的世纪里,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底层写作成为当代文学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和书写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王安忆在其小说中,以民间性的视角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的城市底层人物形象,书写了城市底层平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去体察城市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丰富了底层叙事的审美内涵。此外,她在对城市底层的书写中表达了对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思考,体现了作家浓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聪明的作家一位知名作家应邀去一个城市演讲,演讲结束时,作家请听众及来宾们通过递纸条的方式进行现场发问。这时主持人递上来一张纸条,作家打开一看,上面只写着"糊涂虫"三个字。  相似文献   

4.
在作家素素的眼里古老的东北是一本尘封的书,没有多少人乐意去翻开它;是一眼深井,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打捞它的底细。那里的山是白的,那里的水是黑的,那里的风是黄的,雪像种子一样发芽,春天像白驹一样来去匆匆。生活在繁杂喧嚣的都市里,她怀着无数次的追问与遥想,终究有一天揣上了饱蘸深情的笔墨从城市的某个角落走向整个东北。以她自己深深的体验与敏锐的嗅觉去触摸东北大地的每一根脊梁,每一缕脉搏。今天让我们走近作家素素。(编者)  相似文献   

5.
1 20世纪城市题材的小说创作在30年代呈现勃兴发展,而且是经由老舍这样的作家去实现,并不是偶然的。这其中包含着一个现代作家城市意识的文化觉醒的大问题。相对于大盛一时的知识分子题材和乡土题村小说,“五四”城市生活的小说创作,显得过于匮乏,以至于人们几乎忽视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红灯、绿灯,来来往往的汽车,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是一座忙忙碌碌的城市。站在陌生的马路上,你迷路了。“需要帮助吗?”一个精神抖擞的老人走过来,笑眯眯地问,“如果你有时间,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好朋友埃米尔吗?”当然愿意!和大名鼎鼎的儿童文学作家埃利希·凯斯特纳先生,一起去看望能干的小侦探埃米尔,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啊。作家跟踪仪:创作冒险故事的凯斯特纳德累斯顿是德国一个美丽、宁静的古老城市,了不起的埃里希·凯斯特纳先生就出生在这里。凯斯特纳的父亲是皮革工匠,母亲做一些家庭手工产品,增加家庭收入。后来,母亲还…  相似文献   

7.
我们向往城市,我们居住在城市,可是我们偏偏最不理解它。城市规划的专家吴良镛先生告诉我们,世界上竟然有1000个作家,做出3000条对城市的引文,洋洋大观。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已经迅猛发展,我国应奋起直追,应对城市重新认识,对城市科学重新阐发。  相似文献   

8.
我们向往城市,我们居住在城市,可是我们偏偏最不理解它。城市规划的专家吴良镛先生告诉我们,世界上竟然有1000个作家,做出3000条对城市的引文,洋洋大观。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已经迅猛发展,我国应奋起直追,应对城市重新认识,对城市科学重新阐发。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城市作家或现代派作家身上,而对乡土作家或具有乡土文化倾向的作家则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但后者的城市叙事恰恰形成一个独特的层面,可以与城市作家或现代派作家共同构成对城市叙事的现代性张力。本文以《结婚》的审美局限为切入口,从作者对城市的价值选择、审视角度、城市形象“寓言化”几个方面探讨了乡村作家在城市叙事中的文化倾向与道德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前段时间,科幻小说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获得第七十四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在小说里,她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筑了相互折叠并共享四十八小时的三个空间区域,而这三个区域组成了未来北京。虽然这样的末来确实让人感觉脑洞太大,但谁也不能否定这一类城市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化的不仅仅是我们城市,还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中的一切物品,这当中自然也包括谁都离不开的卫生间。那么未来的卫生间会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1.
沿着沈从文的生活足迹,我们从乡村走向城市;追随他的精神,我们又从城市回到乡村.包括沈从文在内的许多现代作家,甚至整个人类,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的矛盾.这种矛盾究其实是城市(工业)文明与乡村(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走亲访友     
萧丁 《当代学生》2011,(Z2):20-21
欢度春节,各地的风俗精彩纷呈。那么老一辈上海人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礼仪呢?让我们一起随作家萧丁去看看——中国人过春节,不外乎两种安排:一是吃喝游玩,放松休闲;二是走亲访友,共叙情谊。不论在城市在农村,走亲访友恐怕是春节里最普遍、最主要的活动。我少年时代在浙东农村度过。因为家贫,只盼望过年。过年有两件开心事:一是有新衣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7,(2):23-28
小说、散文集《桥》是萧红对民国时期哈尔滨城市空间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的文学载体,倘若从社会文化地理学范畴的空间视域出发,我们就会重新认知作家与哈尔滨城之间复杂而隐秘的关系,聚焦于如家屋、门窗、街道等典型城市意象的阐释,回到民国历史场域,进一步透析哈尔滨俄化社会的都市空间对作家生存空间所带来的挤压与异化,探寻作家萧红的创作心态、精神焦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4.
智利地震     
余平 《留学生》2014,(8):49-49
前几年我随团去智利旅游,我们在首都圣地亚哥停留了四天,随后驱车来到智利中部城市康塞普西翁。康塞普西翁是智利的中心城市,我们下榻在康塞普西翁闹市中心的爱尔阿劳科酒店,从这里可以方便去往市内的商务区购物观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在西方,作为理论话语的城市。也愈为世人所关注。毛姆是20世纪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却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城市是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要背景,因此,他无疑归属于城市作家的行列。纵观毛姆的作品,他笔下的城市呈现出3种姿态:孤独的城市、狂欢的城市和怀旧的城市。透过毛姆独特的都市体验,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元主义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毛姆笔下的城市就具备了现代性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同时,我们教师也有义务去帮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7.
凡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信息,都与其审美主体(作者)的审美体验具有一种微妙的同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再度体验”去“还原”作家的原初体验过程。那么。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去探寻他的心路历程吧。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作家的文学素材又是从哪里来?是不是必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单位,或者说一个人群当中,才可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作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当中,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存在,还是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存在?是为了写作去关注生活。还是由于关注了生活,作家才会写作?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的人经常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家是社会的一员.作品是作家进行专门的社会实践——文学创作的产品.研究作家作品,必须将其作为社会的存在来研究.依据这个认识,我们研究茅盾及其作品,就要研究作为“社会的存在”的茅盾,以及同样作为“社会的存在”的茅盾作品.然而,这并不是要我们从茅盾及其作品去索隐社会历史问题,继而去证明社会学或历史学上的问题或观点.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指出的:“倘若研究者只是想当然地把文学单纯当作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的一  相似文献   

20.
感悟语文     
我曾经和几个作家朋友聊天,谈到很想到郊县的民工子弟小学去上一堂语文课,结果大家都非常赞同,这让我看到,在大家的心底里都有这样的一种向往和渴求.这一方面可以说是作家在关注农民工这个群体,但其实更多的是作家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和文学紧密相连的,也和作家们年少时的语文学习分不开.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去民工子弟小学上语文课这个想法一直未能实现,但是有这样的一种心情有这样的一种愿望时时伴随着我们繁杂浮躁的生活,那是美好的,是能够让人安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