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根绳,一只小板凳……我描述给你这么一个场景,你会联想起什么?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如此想。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梁上垂下来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架秋千。秋千又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花园、草坪、浪漫……我们又错了。秋千上的孩子的父亲前年去世了,母亲早已离家,他是孤儿。每天,孩子从村支书那儿领一元钱,是他一天的生活费。每天,他背着这个补了很多次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他做饭给自己吃;每天,做完了功课,灯下,他荡秋千……荡、荡、荡……小小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根绳,一只小板凳……我描述给你这么一个场景,你会联想起什么?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如此想。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梁垂下来的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架秋千。秋千又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花园、草坪、浪漫……我们又错了。秋千上的孩子的父母前年去世了,母亲已离开了这个家,他是孤儿。每天,孩子到村支书那儿领一元钱,是他一年的生活费。 每天,他背着补了很多次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他做饭给自己吃。每天,做完了他的功课,灯下,他荡秋千…… 荡,荡,荡……小小…  相似文献   

3.
可儿是我们楼里的一个孩子。可儿喜欢荡秋千,那秋千吊在院里一棵大树上。我从楼下走过,总看见可儿在秋千上荡,荡得老高。楼里的孩子,没人荡得有可儿那么高。当然,荡秋千只是一种游戏,可儿荡得高,只证明他会玩。可这个可儿,不但会玩,也会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可儿一直当班长,是班上成  相似文献   

4.
可儿是我们楼里的一个孩子。 可儿喜欢荡秋千,那秋千吊在院里的一棵大树下,我从楼下走过,总看见他在秋千上荡,荡老高。楼里很多孩子,没人荡的比他高。当然,荡秋千只能证明他会玩,可是这个可儿,不但会玩,也会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一直当班长,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不仅如此,可儿还会画画,是个小画家。在市里得过一等奖,在省里也得过一等奖。11岁的时候,在全国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一师:课下杨赛军同学问我,蚯蚓截成两段能活吗?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生:我认为能活,因为蚯蚓有两个脑袋。(观点1)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大家想,蚯蚓要是有两个脑袋,如果一个脑袋想向前走,一个脑袋想往后退,会怎样呢?再说,蚯蚓若长两个脑袋,它在哪儿排泄呢?师:那你  相似文献   

6.
(课前谈话)师:大家上语文课的时候来过这个舞台,与今天比,这个舞台多了一个什么东西?生:多了一个摆!师:这个装置叫摆?你们在哪里看到过用个绳子挂个重物。生:钟。师:还有哪些地方?生:秤上看到过。师:你还要说,是吧?生:婴儿床上有个玩具摆来摆去的!师:像这种装置,我们把它称作摆  相似文献   

7.
秋千     
莫小米有一篇短文,是这样写的: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根绳,一只小板凳……我描述给你这么一个场景,你会联想起什么?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如此想。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梁上垂下来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架秋千。秋千又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花园、草坪、浪漫……我们又错了。秋千上的孩子的父亲前年去逝了,母亲早已离开这个家,他是孤儿。每天,孩子到村支书那儿领一元钱,是他一天的生活费。每天,他背着个补了很多次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他做饭给自己吃。每天,做完功课,灯下,他…  相似文献   

8.
关于秋千     
风吹在脸上,柔柔的,阳光照得人微微有些醉意,走路都似乎摇晃起来,像是在荡秋千,一荡便荡回了童年,依稀听到风中传来欢快的笑声。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青年了,竟还对童年的故事念念不忘,而一半以上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妈妈上班去了,我自己坐在秋千上,把秋千荡得老高老高,我笑得好开心好开心……”秋千是我童年时最好的伙伴。只要秋千荡起来,我的心也随之起飞,飞得好高、好远。因为秋千,我喜欢上了做梦,喜欢上了那种双脚腾空的自由自在的感觉。代表年龄的数字一天天做着加法,而我依然喜欢荡秋千。我总是尽力把秋千荡得高高的,仿佛它可以把我…  相似文献   

9.
可爱的咪咪今年三岁,她是一只松鼠。这几天,咪咪感到很委屈,因为,她荡秋千的本领非常出色,可是,狮子大王从来不让她上台表演。她看见金丝猴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心里想:我会比他荡得好、荡得高、荡得更精彩。要是我荡秋千,准会让满场的观众都为我鼓掌,为我喝彩,还会给我献上许多鲜花。  相似文献   

10.
我最喜欢荡秋千,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蹦上秋千荡个够。这不.我正在秋千上得意地摇晃着,冷不防妈妈突然问我:“你这么喜欢玩秋千,知道秋千是谁发明的吗?”  相似文献   

11.
莫小米 《当代学生》2013,(Z1):98-99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挂绳,一只小板凳……我描述给你这么一个场景,旋即,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作如此想。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梁上垂下来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架秋千。秋千又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花园别墅,青青草坪,富贵,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都知道,荡秋千可以越摆越高.但需要一点技巧:那就是秋千下落过程取蹲位,秋千上升过程取立位,只要严格遵从这个规则。秋千就会越荡越高.关于其中的力学原理,国内已有不少同行发表过不同的见解。下面摘选两篇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听了三节相同课题的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位教师出示课题的方法却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第一位谈话式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评价?生:我希望别人评价这个手工艺品制作得真不错。生:我希望别人说,这是哪个聪明的同学制作的,真好看啊!生:我希望别人说,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东西的同学,一定是个好学生。第二位观赏实物揭示课题师:(出示两幅内容相同的画,一幅很精彩,一幅很糟糕)请同学们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评价?生:虽然两幅的内容相同,…  相似文献   

14.
新的秋千     
小个子毛毛猴和大个子傻大熊是好朋友。这天,傻大熊看到毛毛猴又是搓麻绳,又是锯木板,觉得很奇怪,就问:“你这么累,要我帮忙吗?”毛毛猴说:“你太笨,还是我自己来吧。”忙了半天,毛毛猴做好了一个秋千。毛毛猴刚要爬上去荡,忽然想:“不行,我还不知道这秋千结实不结实呢,要是我一荡,绳子断了,我不是要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小伙伴》,经过一番集中指导,全班绝大部分同学都在草拟写作提纲或提笔作文,只有王宏新同学衔笔拧眉,左摇右晃,如坐针毡.我见此情景便来到他面前. 师:你为什么不写呀? 生:我没得写? 师:为什么? 生:我的小伙伴中没有挺好的同学. 师:谁是你最要好的小伙伴? 生:李××. 师:他有什么特点? 生:懒! 师:哪件事最说明他懒?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阅读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我听了三节相同课题的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起我深思的是三位教师出示课题的不同方法。第一位教师是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评价?生:我希望别人评价这个手工艺品制作得真不错。生:我希望别人说,这是哪个聪明的同学制作的,真好看啊!生:我希望别人说,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东西的同学一定是个好学生。生:我希望别人说,制作这种手工艺品的同学一定心灵手巧。第二位教师是观赏实物揭示课题。师(:出示两幅内容相同的画,一幅很精彩,一…  相似文献   

17.
吴文娟 《云南教育》2003,(34):42-42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比例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师:(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这本书长24厘米,宽18厘米,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这本书的示意图吗?看谁画得最像?中途有学生反映,练习本上画不下。老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发现应该将图缩小了画。老师将学生画的图选出几幅贴在黑板上。师:观察一下,哪几幅最像?(学生指出几幅像的和几幅不像的。)师:请画图的同学说说你画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确定长和宽的?生1:我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我是想3是24和18的公约数,我就把长和宽同时缩小了3倍。生2:我画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相似文献   

18.
师:一起来做个智力游戏,(板书:画一条横波浪线)看到这个符号,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快餐面。 生:绳子。 生:连绵不断的山脉。 生:行进中的蛇。 生:小河。 师: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这条小河吗?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借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上海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这个电视节目你们看过吗?生:(齐)看过。师:你最喜欢这个节目中的哪个栏目?为什么?生:我喜欢“童言无忌逗你笑”,因为这个栏目里小孩可以考大人。生:我喜欢“你我他,做游戏”,因为这个栏目很有趣。生:我喜欢“欢乐蹦蹦跳,跟我做体操”,因为这个栏目能帮助我做好操,锻炼身体。师:王老师也挺喜欢这个栏目。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多媒体播放音乐《喜庆秧歌》,生自选动作自由律动,有的摆臂挥手,有的踏步扭胯,有的跟老师学跳起秧歌)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片段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师:谁能抓住重点,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生: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教师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学生的详细表述。)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讲述后,你认为他讲得怎么样?生:他照着书念,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