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一、填空1·、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2·水、土、植物是的。3·磁铁指南的一极叫、用表示;指北的一极叫,用表示。4·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5·生物是由构成的。6·人类在鱼的启示下发明了,在茅草锯  相似文献   

2.
1、课文性插图。(1)形态图。画面较简单,具有形象直观作用,可用来代替实物。(2)生态图。画面较复杂,把具有一定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事物综合在同一图中。(3)示意图。把变化的自然现象,用形象明了,又有一定抽象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业性插图。(1)模式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画面突出物体主要特征,简略次要部分、具有  相似文献   

3.
几个物体在液体中,由于物体的分开和结合,引起液面升降,经常困惑着学生.本文以整体法讨论这类问题,可使分析过程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4.
试题(一)一、填空。(31分)1.发光的物体叫,光是沿方向传播的,对整个发光体而言,它的光是沿着,向传播的。2.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表面光滑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但。3.红颜色物体反射颜色的光,绿颜色物体反射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比较,反光能力强的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4.我们平常使用表面是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形成的。它成像的特点是与物体。5.潜望镜是根据原理制成的。6.凸透镜的镜片中间;边缘,这是根据原理制成的。7.按照人类的需要,把动物培育成动…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1.蚯蚓适应生活在      的环境里,菜豆适应生活在        的环境里。2.暴雨来临,洪水与坡谷中的大量泥沙、石块混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洪流称为      。3.大自然中的    、    、    、    、    等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遭到破坏,其它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人的生存,使人受到      。4.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5.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是沿着      传播的。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      不同,白色的物…  相似文献   

6.
物体作机械运动时,对应的空间也在变化,这必然涉及角度计算,在一些物理问题中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就是很自然的事,而且明了简洁.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引入。如,教学五册《怎样认识物体(五)岩石》,教师板书课题后,可引导学生从回忆旧知识中引入新课:“怎样认识物体,我们从一开始学习《自然》,就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从认识水、空气、土壤、金属的过程中,学习了哪些认识物体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看、摸、闻、尝、实验……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仍要运用这些方法来认识岩石”,从而引入新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笔者统计,小学语文中涉及到的动物和植物均在120种以上,涉及到的其它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也有几十种,直接介绍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的课文有90多篇。 因此,在进行小学自然教学时,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一些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迁移过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和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了运用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矮、宽窄等,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排序,但也有少数幼儿由于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另外,对粗细、长短、高矮、宽窄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幼儿在用目测区别比较时,常常判断失误,因此,幼儿需要学会除目测以外的其它自然测量方法,以便对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不太明显的物体进行正确分类和排序。内容和要求1、幼儿学会正确使用两种以上简单的自然测量方法来测量物体。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对3~5种物体进行比较排序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启示清楚、明了。五年级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较轻松地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启示。该文又是说理文体的好范本,因此,我们把着力点放在领悟作者的表达上,在领悟启示的基础上,带领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原因 ,有的地方还存在教学仪器设备不足 ,尚有影响自然教学效果的现象。其实不然 ,农村小学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自然。自然界的浩瀚 ,自然物体的广博 ,自然现象的奇特 ,无一不吸引着小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者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物体 ,了解自然现象。怎样结合教学实际走从大自然中学“自然”之路呢 ?一、启发学生善于观察 ,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对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 ,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有的只能看到物体的表面或局部。如何启发学生善于观…  相似文献   

12.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体;大气也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体。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有压力和浮力,那么大气有没有压力和浮力呢?这种推理形式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一册(人教版)第一鱼元是绪论《美丽的大自然》后的重要学习内容,是由《看一看》、《你怎么知道》两篇课文组成。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利用感觉器官,认识自然事物在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冷热等方面的属性。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四种颜色和四种形状,了解一些颜色和形状名称的由来,初步掌握眼、耳、鼻、舌、手(皮肤)在认识周围事物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眼能看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耳能听物体发出的声音,鼻能闻物体的气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三册“物体的重量”课文,基本可分为:①物体的重量相当于向下的压力或拉力;②常见物体的比重;③物体重量的产生和为什么表现为竖直向下的压力或拉力?这里的①、②可用直观实验进行讲解,并使学生掌握测称物重和求物体比重的方法,结合物体比重表熟悉部分常见物体的比重;最困难的是③,这需要把十——十三课全单元讲完后系统、总结、提高才能初步明了,因为这关系地球的作匀速圆周运动比较高深的物理知识,对教师需要明白,对学生只能照书上“物体的重量是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意图: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启示清楚、明了。五年级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较轻松地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启示。该文又是"说理文体"的好范本,因此,我们把着力点放在"领悟作者的表达"上,在领悟启示的基础上,带领  相似文献   

16.
今年,自然常识首次列入小学毕业、升学考核范围。我们根据实践和调查,对该科拟题范围和要求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同志参考。一、试题类型一般说来,自然常识考试题主要有填充、填图、名词解释、回答、判断等形式。填充题是最常用的一种试题形式,例如:浮力大于重量时,物体就上浮;浮力小于重量时,物体就下沉;浮力和重量相等时,物体就不再上浮或下沉。又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这类试题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一些基本科学数据的掌握情况。填图题是让学生把图中的某部分名称和部位填写在适当位置上,如要求学生在人体消化系统的图中标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等。这类题直观性强、简明易懂,适合小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t图象和x—t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18.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方面、因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过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思维过程。在自然常识教学中运用分析与综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1感知物体的性质每种物体都有多方面的属性,如颜...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第三册自然教材,共22篇课文。涉及四季、动物、人体生理,力和运动、生态平衡五项内容。它是在前两册研究自然界单个物体的外部属性的基础上,过渡到研究自然状态下,大范围内众多物体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尤其是教材的重点单元《力和运动》,篇幅较多,教学内容广泛。 因而,教材重点设置了人为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探究物理图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象法是高中物理处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利用图象解题直观,物理过程清晰明了.例如利用物体的运动图象求解运动规律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