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贵州小说曾有过火山爆发式的崛起,何士光、石定等小说家以其清秀凝炼的叙述语调,向中国小说界展示了贵州高原神奇而艰难的画卷,这种饱含高原石头和泥土味的独特人生体味,坚韧地显示了高原小说的特色,因而引起全国文坛和读者群落的注目。然而这种热热闹闹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火山爆发期一过,贵州小说便日渐冷却下来,喧嚣与骚动已逐渐瓦解,只剩下无边延伸的黑色火山熔岩在风和阳光中沉默无语,在高原小说的  相似文献   

2.
贵州新时期小说是高原生命历史积淀的结果。一场暴风雨过后.高原的阳光格外辉煌灿烂,强劲的东风从外面世界带来了春的讯息,于是一颗颗小说的种子破土而出。带着高原的古老和雄奇的泥土味,带着高原生命的坚韧和顽强,痛饮着无边无际的风和阳光.在生命的喧嚣和愤怒中长成了一株株异彩纷呈的花树,小说在高原的呼唤中热闹了起来,在万山茫茫的检阅下,形成了三股奔腾咆哮的小说潮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乡土书写传统由鲁迅缔造,中经沈从文与赵树理的开拓,并延续至新时期文学阶段,一直保持了与现代中国的现代性诉求和焦虑的深层关联。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何士光的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启蒙的解构、诗意的消解、时代的内化三大主题内涵,为中国现代乡土书写提供了另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4.
要评价何士光与贾平凹这两个全国一流作家是比较困难的。这是生长在中国小说森林中的两株参天巨树,都枝叶茂密,虬枝苍劲,树冠入云,盘根错节地闪耀着浓烈的树脂味和不同层次的眩目色彩,仔细分辨,又各有其生命的韵味、风格、节奏和旋律感。他们都是以农村小说登上文坛的著名作家,都有过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又都先后从乡村迁  相似文献   

5.
出版传媒对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影响很大,其载体性和中介性使它对贵州少数民族诗歌发展产生了孕育作用、桥梁作用和平台作用,进而影响到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文本呈现和文学机制,使这两方面都通过出版传媒实现了升级和更换,并为贵州诗坛培育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对无限的神往。主要分析并探讨这部小说及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贵州省拥有丰富的适于乡村旅游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当前,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就乡村旅游涵义、特点及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分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想 <荷花淀>这篇小说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那就是疏朗淡雅的诗情画意与清新质朴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时代,然而作者却滤去了硝烟战火,血污泪痕,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去描写白洋淀那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看似平凡却让人深深感动的人,在美中展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它以独特的美吸引着广大读者.对于这篇笔触独到、极富美感的作品,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2005,(3)
沐浴明媚的阳光,乘着春风的翅膀,叮当姐姐又与大家在此相“见”啦!真的很高兴哟!三月,多么美好的季节!一切都开始萌动,整个世界都在向我们微笑,充满幻想充满爱。亲爱的同学,想不想经历一次奇特的旅行?想不想遭遇感人肺腑的事、富于爱心的人?想不想认识奇遇的小主人公———独脚大侠小布偶乌丢丢?在此,我们向你推荐金波爷爷的新作———《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部充满美丽幻想的诗体童话,刚刚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哦!快快跟随我们,开始美妙的阅读旅程吧!  相似文献   

10.
吴恩泽是贵州后新时期实力派小说家,其长篇小说《伤寒》以粗砺的声音宣示了贵州梵净山人的历史生存相。分析其存在的创作缺陷,对贵州后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如一股无边无际的春风拉开了我国新时期的序幕,这时候,春之声组合成雄浑浩瀚的旋律,催醒了我国沉睡的小说江河,先是听到雪白的冰层咔嚓嚓地碎裂成块,拥挤着撞击着向下流涌去,接着春的气息这里那里地弥漫,阳光在蓝天下轰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乡土小说无疑是其中一个"重中之重"的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鲁迅创作的乡土小说登上了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还在于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开启了新文学直接并多角度地面向乡村民间、关注和审视乡村民间文化的先河。本文从五四时期的社会基础、作者的心理现状分析了乡土小说产生和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新时期带来的花讯吹暖中国当代文坛的时候,贵州农村小说尚在冬眠时期,还象一粒粒翡翠色的种子,温馨地沉睡在高原粗犷而沉雄的大地深处。曾几何时,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潮一下子汹涌起来,在阳光和闪闪蓝天下喧嚣激荡,大地  相似文献   

14.
"外来者"形象是"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以"启蒙者"、"布道者"等身份出现在作品之中,来为当地传播新的思想,启发民智。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外来者"这一形象被赋予了更丰富多样的内涵。在沈从文乡村题材的小说中,"外来者"这一形象更加的丰富多彩。这一形象将都市题材和农村题材结合起来,表明"乡村"与"病态都市"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乡村的淳朴民风人情已经发生了改变,某种程度上是"病态都市"的一种变相延续。  相似文献   

15.
林斤澜毕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发表于新时期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被称为"怪味小说"。《矮凳桥风情》的创作扎根于民间,以民间价值立场叙写普通人的命运遭际。林斤澜将温州文化中保留的原型形象与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性格特征相结合,以通俗典雅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相结合,做出了小说语言回归母语的努力。地域色彩浓厚的形象与原始而别致的小说语言,促成了作品充满文化意蕴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新时期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几大思潮阶段,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拓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多元开拓”到底是什么呢?寻根文学之后,有没有一种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呢?如果有,它是什么?它和前面几个阶段的文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所谓先锋文学和新写实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流变中意义怎样?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大思潮阶段,实质到底是什么?审美嬗变的机制又是什么——如果不进行“人学”考察,不对新时期文学各个时期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很难回答上述问题;就无法对新时期文学,作出整体性实质性的把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多元开拓文学这一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17.
王朔小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王朔个性化的文学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王朔小说使文学回归到了庸常和琐碎的原生态中;而其商业策略的成功为文学的市场化提供了宝贵的感性经验,从此文学艺术大踏步地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8.
孙犁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善于“从生活的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用这生活的忠实描绘来震撼灵魂”.孙犁的小说始终梦魂牵绕着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那片根据地人民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情景和此中凸现出的人情美、灵魂美,所以人们常常把他的小说称为“诗化小说”.孙犁小说中的诗情画意,至少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中充溢着一股诗一样的激情;二是浓烈的激情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深蕴着劳动人民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三是作品洋溢着诗歌那种富于想象、夸张的浪漫气息.一、情感投入方式的自觉孙犁是个极富感情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涌流着一股激情,时或象奔腾不息的川流,酣畅淋漓地倾泻;有时又像潺潺的溪水平静地流着,柔和而滋润.这使得他的作品仿佛有一股袭人的力量,紧紧地牵引着读者,让人迂回于作品深层的情感漩涡中.孙犁自己也非常强调作品中的情感,他说:“情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区,也是世界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多的一个片区。喀斯特自然生境是形成贵州文化特色的基础,从文化心态、身份认同到小说的书写模式上都影响了贵州20世纪小说的面貌,从这个起点入手应该更利于发掘贵州小说的文化个性,拓展贵州小说研究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