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论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该管理办法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中,提出并且规定了“学生类档案”这个概念和类别。这是我国首次在法规性文件中对“学生类档案”的正式明确规范。因此,深入探索一种适合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增设"学生类"档案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学生类"档案概念的明确性、单独设类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学生类"档案概念不明确,设类不合理,必然导致实践成效不明显。建议教育部等权威部门尽快修订相关文件,对"学生类"档案做出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27号令的形式于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一级类目中增加了“学生类”,使得高校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把“学生档案”作为一个一级类目(学生类)来设类,与党群、行政、教学等其他类目档案在管理中存在很大差异.笔者认为,可以将学生档案归入学校档案馆(室),参照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统一管理,不要与其他类目的档案同样设立一级类目,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增设“学生类”档案这一内容,论述了“学生类”档案归档管理的必要性,探讨“学生类”档案归档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第27号令(以下简称"27号令"),在"27号令"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类档案"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首次将学生类档案的概念和类别纳入规章性文件,理顺了学生类档案管理的多条线关系,显现出高校学生类档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学生类档案的本质属性作了分析,认为高校设立学生类档案的提法,概念上模糊、归口管理部门定位有待商榷;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管好学生类档案的重要性和比较有效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学生类档案的本质属性作了分析,认为高校设立学生类档案的提法,概念上模糊、归口管理部门定位有待商榷;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管好学生类档案的重要性和比较有效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对高校档案的定义表述中,突出强调了“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档案价值的“主体”,其寓意是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档案利用需求、重视学生档案的价值,这是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的精神.若仅简单增设“学生类”档案而不注重其定义表述的新变化则认识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反思“实物档案”本质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实物档案”概念之争尚未成定论.实践中,“实物档案”概念已得到档案管理部门不同程度的认可,且“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已开展得有声有色.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拟通过反思“实物档案”概念本质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抛砖引玉,推动档案学专业术语规范性建设,维护档案学术的权威与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对“文件”一词进行概念梳理,提出在尊重行业惯例的前提下,全面看待“文件”与“Record”的关系问题.此外,按照“概念集合”的思路,对“文档”、“文件”和“档案”兰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文件”在上述概念体系中的定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文件概念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在理论层面上,文件与档案之间是集合归属...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档案管理是和社会各项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对它们进行研究时就必须从这种联系出发。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张辑哲先生在其新作《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维系之道》)一书中独辟蹊径,突破社会各项具体事业的局限,将档案与档案管理和人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为扩大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档案利用者和社会各界服务,北京市档案馆与银联268声讯台,于6月14日联合开通了"档案查询向导热线",每天24小时提供自动声讯服务.只要拨通"26888222",档案利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了解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概况和想要知道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中央文库”真实历史为背景,推出档案教育文化创意项目“第七档案室”。文章围绕该项目及其现有成果,就核心理念、研发思路、阶段性成效等内容分析论述,探讨新时代档案文化“破圈”传播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挖掘多领域、多角度的档案开发利用创新点,为档案文化科普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天,文化与经济的合二为一、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强劲趋势,已然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现,其间的角逐、竞争也正在与日俱增.特别是后者,一是表现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竞争,二是表现在精神控制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无主档案”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置的途径与方法 ,提出了用法律方式预防“无主档案”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陆  李慧  卞咸杰 《兰台世界》2017,(12):48-51
"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重塑再造。本文以手机档案馆为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利用进行了探析。目前传统的档案利用有很大局限,借鉴图书馆、博物馆与"互联网+"融合的案例,手机档案馆的建设具有很大前景。对"互联网+档案利用"的具体途径探析可以从手机客户端和借助微信平台两个方面展开工作。面对"互联网+"档案界还存在着服务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尚未满足新要求、软硬件投入不足等问题,应认识到"互联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档案时更要要强化专业性、体现互动性、保持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走出"档案产业化"的误区--与"档案产业化"论者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档案产业化”的观点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和档案的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入手 ,对所谓“档案产业化”的概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明确提出了档案不是一种产业 ,不能将档案作为产业来办 ,档案事业不能走产业化之路的主张 ,澄清了作者认为当前在“档案产业化”问题上存在的几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8.
"档案"词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华  王霞 《山西档案》2005,24(6):15-17
近期,丁海斌、王爱华两位老师撰提出“清人关前满人称档案为ξ(满,罗马译音dangse,汉译为“档子”、“当”、“挡子”、“档册”等、为方便叙述,下权以“dangse”替代)。“档子的来源是萨满教的萨满档子(刻有符号的木牌)和满族人的记事木签,后来逐渐成为满族比较通用的档案名词”,“档案一词是清人关后满汉化融合的产物。笔认同此观点。笔认为,“档子”与“档案”是义相通的一对词,探究“档”与“案”的上源,对回答档案词源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造成"弃档"的关键原因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向发生了偏移,它主要为流动人员和干部工作服务,而不是为流动人员的用人单位服务。材料不全、利用的限制和管理手段的落后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为消除"弃档"现象,必须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于其用人单位,具体的措施有:加强收集工作、放开利用权限和加快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由于公共机构依照职权在职务活动中,制作、获取并记录、保存了大量的公共信息,其中包括诸多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资料,如医疗机构保存的病患病历、各种治疗资料,金融监管机构保存的个人金融信息等,又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可以轻易地建立数百万人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系统,一旦泄露,可能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带来难以言状的痛苦,摧毁受害人的正常生活。相应的,公共档案的记录和保存形式也朝着信息化、电子化和无纸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