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龙年说龙     
阿蒙 《神州学人》2000,(1):25-25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入。龙的意识大抵沿自古代炎黄先民的图腾崇拜。古时典籍称:伏羲之母华肯在雷泽因脚踏龙身人面的富神的足迹,感孕而生伏羲。伏羲文娟“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列子·黄帝篇》。炎帝之母在华阳淤玩,看见神龙一有感而孕,生炎帝。炎帝“人身牛首”《正义)引(帝王世纪》。作为部族的徽记的龙,其形象随历史的演变、氏放的融合分化而不断变异。定型后的龙的形象大体是这样的:牛头,象鼻.鹿角,马鬃,蛇躯,鳞身…  相似文献   

2.
<正> 史前时期,也就是意符文字时期,流传至今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些神话,可能并不是神话,而是用意符文字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意符文字发展为单音字后,对原意符文字的字形、涵意分别记录,年远代湮之后,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按照意符文字的抽象表意特征,破译几个并非神话的神话的历史内涵。 《帝王世纪》等古籍记载:伏羲、女娲的长相都是“人首蛇身”。山东嘉祥汉代武梁祠石刻画像中,伏羲、女娲合为一图,上半身是男、女两个人,下半身是两条互相缠绕的蛇(附图一)。四川新津宝子山出土汉代石棺画像与此相似(附图二)。而古籍记载他们功绩的传说是:伏羲氏初创书契,画八卦,制骊皮嫁娶之礼;女娲氏抟黄土做人。  相似文献   

3.
东君,即日神。楚国地方习惯称日神为东君,可能有所本。《汉书·郊祀志》有“东君云中君”,可见其他地区祭神时仍袭用楚俗的旧名。“君”,在古代一般是对男子的称呼。《九歌》中的云中君、湘君都是男神,东君也不例外,当由助祭男巫饰演。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日神东君名叫羲和,太阳东升便是由羲和驾着马车送上去的。而《山海经·大荒南经》中的羲和竟是女性,是太阳的母亲: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应作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显然,这里的羲和是女子,是生日者。《山海经·大荒东经》云: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戴于乌。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启生活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看来启的地理环境是两面有水,一面临沙,可见此处是经常风雨不调的(《楚辞与神话》虽然忽略了这一点)。他珥蛇乘龙,蛇、龙都与风雨有关,因而萧兵教授说启是晴雨之神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蛇年说蛇     
蛇,为古代图腾“蛇,龙之类也。”(郑注:《洪范》)蛇,龙原系一物,相提并论。后来,龙渐渐演化为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形象。在古代,蛇似为氏族族徽图腾。(“图腾”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属”。)美国弗利亚美术陈列馆藏有一晚商青铜人面盉(“盉”,音hé;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象壶,有三条腿。)。盉盖雕似八面形,具二角(又一说,系由男根崇拜演变而来的头饰),盉身饰以蛇纹。依《山海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记载,则此类图像可能是黄帝系统的氏族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的大量存在使蛇(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表象"。 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起源的分析,发现"人首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变,体现的原始人类的精神。从而认识到 在原始思维的内在结构中蛇的形象占有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宛窳妇人即《山海经》中的(穴契)窳,寓氏公主即《尚书·尧典》中的嵎夷。她们都是生活在帝尧时期、今山东地区的古代蜀族的领袖或英雄,蜀人因蚕而名,他们因而成为“蚕神”,又俗称为“马头娘”。  相似文献   

8.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家多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释之,意真有其硕大无朋之长蛇矣,盖误。象,古书言为舜第。《孟子·万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朱熹《集注》:“庳,音鼻。”鼻正为动物象的特征,故《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往》引《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乃象冢也。”舜,即帝俊,即帝喾,原意为太阳。而太阳内之“踆乌”(三足乌)即其化身。舜、象皆为氏族图腾。即鸟图腾族  相似文献   

9.
想象的特征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力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用是巨大的,并且是源远流长的。人类童年时期的图腾那是想象力的产物;中国古籍中(如《山海经》流传最广,材料最多,也最为出名的女朗、伏我由人首蛇身组成也是想象力的产物;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龙的产生,也是想象力的产物。马克思曾说过:“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且已给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这一段,再鲜明不过地说明了“想象”是人类的高…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是一个神秘形象。这种神秘感主要起因于古代典籍对她的矛盾记载。 我国古代典籍对西王母的记载可分为两类: “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尔雅·释地》) “西王母在流沙之滨。”(《淮南子·地形  相似文献   

11.
<正>《辞源》载:“盘瓠,也作般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磐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有关盘瓠的记载数《后汉书·南蛮传》最早,而《山海经·海内北经》、《宋书》、《魏书》、《南史》、《湖南通志》、《辰州府志》等文献,都记载着盘瓠的起源。盘瓠的后裔瑶族的《过山榜》、畲族的《狗皇歌》等也较详细叙述了盘瓠的起源。现今苗、瑶、黎、  相似文献   

12.
原始社会,人们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原始居民常常遇到自然力的束缚和打击。为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并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自然界加以具体解释,因而逐渐创造出一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等都是历史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三皇的传说,古文献记载有六种说法:①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记》);②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③伏羲、女祸、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④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⑤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⑥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  相似文献   

13.
一女娲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最早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女娲的是屈原的《楚辞·天问》,即“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女娲的功勋的记载初见于《淮南子·览冥篇》,说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其它记载则多见于《山海经》、《太平御览》、《独异志》等书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娲神话在先秦属于南系的神话,所以在早期的北方典籍如《诗经》《尚书》等书中,均难找到它的踪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南方,恰恰相反,我认为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一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汉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自上世纪被发掘出来以后,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的历程,融会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皇帝轩辕氏等许多神话历史人物事件并且与我国现存史书记载的有关内容不尽相同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山海经》《国语》《淮南子》《史记》等都有对其人其事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对共工这一神话人物的褒贬也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所以他被尊称为“三皇”之一;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恶神,最终被禹所杀.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海内南经》云:“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日黑蛇青首,在犀牛西。”郭玲注云:“今南方姐蛇吞鹿,鹿邑烂,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此其类也。《楚词》日:‘有蛇吞象,闻大何如?’说者云:长千寻。”检《楚辞补注·天问》“一蛇吞象,闻大何如”下洪兴祖“补回”:“《山海经》云:南海内有巴蛇,身长百寻,其色青黄赤黑,食象,王岁而出其骨。君子眼之,无心腹疾。在犀牛西也。注云:今南方蛇(按同‘蛇’,为俗写,《说文》作‘蛆’)蛇,亦吞鹿,消尽,乃自绞于树,腹中骨…  相似文献   

18.
一、年、祀、岁纪年,就是把年代记下来,用以表示时间的概念。我国历史上的纪年主要以帝王为代表。这种纪年的方法,在商代就开始了。《汉书·律历志》引《尚书·伊训》有“太甲元年”。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解释年字说:“年,谷熟也。”在原始社会时期,从传说中的神农氏时起,人们已开始了农业种植,古人把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这一周期,叫做一年,商代的甲骨文把年字写成形,象人背负着已成熟的谷类作物,这就是年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每当说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总是念念不忘炎、黄二帝。因此,无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华人,还是侨居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裔、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其实,还有比炎、黄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那就是被誉为“人文始祖”的伏羲。由于传说伏羲“蛇身”或“龙身”以龙为尊,因此所有的华人又都自诩为“龙的传人”。伏羲,原来是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对此,先秦文献就有记述。汉代一些史书把他纳入历史序列,举为“三皇”之首、“五帝”之先。唐代史字家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首席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童话的起源,是和古老的神话与民间传说的产生密不可分的。回顾人类文化史使我们知道,神话早于童话出现。原始人把自己幻想中的“神”,与在劳动和斗争生活中出现的某些英雄结合起来,对大自然中一切难以理解的现象,作出大胆、朴素、而又十分天真的解释。因而这就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的《山海经》、《淮南子》中,保存了许多英雄神话。这些神话中的英雄主人公都是力大无穷和充满智慧的神,其中最著名的如炼石补天、治服洪水、杀死猛兽的女娲,教人结网和从事渔猎生产的伏羲,为民射去九个太阳以免植物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