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价值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是客体的属性、结构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现实的关系。价值又具有主体性,在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有需要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价值具有属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事实认识是对客观世界内部联系的认识,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从主客体角度探究事实认识与价值评价的辩证关系,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关系●关伟一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肯定意义。价值是在主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事物满足主体事物需要的一种属性。也就是说,客体事物的价值,是在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课程的价值选择田圣炳一所谓价值,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实质上是主客体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关系。离开了主体的需要,价值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最高教育层次,是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从宏观...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表征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关系范畴,评价是人们对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所以价值评价过程就是主体的客观需要被不断地提升为价值意识,而人们又以价值意识为依据对为我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出断定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断定也就必然包含着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按照合理价值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要达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学价值的生成关系是主客体关系。客体事实有各种属性,在文学价值的生成中,作家首先要选择和认定事实。价值事实不是客体事实的全部属性和内容,而只能是能满足作家主体需要、目的的那些事实属性。  相似文献   

7.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从抽象角度出发总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将其具体化则容易得多,价值属性亦如此,从大量具体的价值现象出发,可以看出,价值既不是主体的孤立属性,也不是客体的孤立属性,而主客体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表现的整体特性,具体的主体、客体、确定的主体目的与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四要素构成的价值关系整体,是价值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见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中起了决定作用。实践在价值本质:价值形成的基础源自于主体需要、价值形成的条件是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形成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关系的不断生成中,三个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关系范畴,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也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认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我们以更新、更高的视角认识人自己,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遭遇"外在性"与"内在性"危机的现代性价值系统呈现紊乱与颓废之势,这无疑影响到了价值观教育的存在空间与意义空间。但是,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直面这一"恶"的境遇,还要具有超越性品质。它理应在努力实现自身救赎的同时,对现代性价值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现代社会摆脱困境做出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善恶、美丑、利害分别表达了某种价值评价。这些价值评价包含着两个共同的内容:主体的主观性因素和客观事实。这决定了价值评价的双重特征:主观性特征和客观性特征。主观性特征表现为:它们表达了主体的主体性元素,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主体性。客观性特征表现为:它陈述了某种客观事实,以及主体本身对客观现实的依赖。在价值评价中,不仅表达了主体的元素,而且陈述了客观事实。价值似乎有两个载体,即价值物和价值评价。由于价值评价本身包含了价值物,因此这两个载体合并为一个载体:价值评价。价值依托于价值评价而存在。在经验层面,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些价值评价,而看不到价值,因此,事实上,价值等同于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的价值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而人的价值的平等性和差异性又是人的价值问题中的难题和关键。从两个维度考察人的价值:一是以创造和贡献为主的维度,其侧重于实在性价值,属功用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差异性;二是规范性价值的维度,其侧重于人生自身意义,属目的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价值的平等性。两者具有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又有矛盾性。为实现人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必要在二者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心灵需要不断的填充 ,科学与技术在此追寻探索中产生 ,并用于价值实现的实践活动。科技和社会关系巨大影响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在实践中被永不停歇地修正 ,人类的发展史即是价值实现史。文章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况 ,对人的命运是否应当由物来控制和决定 ,以及价值分裂今天的我们的未来 (价值 )略作探讨 ,以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16.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非劳动生产要素凭借其所有权必然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而且非劳动生产要素因其在价值的创造中做出了贡献,其参与价值的分配是理所当然。在市场调节基础上,新创造的价值应首先补偿各要素付出的成本,剩余部分再按劳动和非劳动要素的成本权数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再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7.
儒家仁道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的仁道价值体系中,至少存在四种主要的价值原则,即自然价值原则、德性价值原则、个性价值原则和自由价值原则.这四者是相存并生的,对于解决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分析评价儒家仁道价值体系对于建构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术商品化是艺术作为生产劳动影响艺术价值的显在表现,而这方面的探讨大多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现象之中,誉之毁之,莫衷一是,其症结是理论的薄弱或缺失,因此实践二者关系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品中,艺术的本体意义与社会功能不再以单纯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文本存在着,而是以商品的事实存在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为交换价值。两种价值的差异性共在,决定了艺术价值与商品的关系,实质也就是艺术作为商品所包含的价值结构关系,即艺术的“特殊使用价值”与艺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关系,并现实化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决定了艺术与商品存在着共在共荣的双赢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艺术与商品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