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颜氏家训》语气词的基本面貌与过渡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43-46,50
《颜氏家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对《颜氏家训》的语气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在详细的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历时的比较,以反映《颜氏家训》语气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
《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思妇题材的优秀篇目,其魅力在于以一瞬表现永恒;取景典型、移情于景;语句朴素而内蕴丰厚。对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的民歌和人诗、唐朝的春怨闺情诗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的《诗经》研究,是《诗经》研究上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经学研究,下启唐宋的文学研究,这一时期的许多研究成果为后世继承或给后世以重要启迪。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诗经》研究予以全面探索研究。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经学研究向文学研究的过度。这一部分不仅研究了过度的具体现象,同时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这一转变的深刻根源,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者期待视野的转变直接导致这一时期《诗经》研究角度的转变。第二部分对《诗经》文学因素的认知和探索。这一部分分别阐述了魏晋南北时期刘勰、钟嵘等著名理论家对《诗经》抒情特质,《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以及《诗经》语言特色的研究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接受者对《诗经》的文学因素已经有了较为充分和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博物学研究的成果。魏晋南北朝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还开辟了《诗经》博物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古老的《诗经》到浪漫的《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诗歌中成长。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才情。  相似文献   

5.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频繁,长年战争不断,反映在史书中就是大量战事的记录。史书记录这些战事时使用了丰富的军事词。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书中的军事词有助于加深对南朝军事历史的认识。《梁书》是南朝末年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它生动地记录了萧梁代齐的过程以及梁末太清之乱的全景。其中的军事词数量可观且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历代有不少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或传藏于世,或记载于文献,其中宋代以前的诗经图现仅见于文献记载,而通过参照画史及诗经学史,分析相关文献,可勾勒出汉代至唐代诗经图的发展脉络。诗经图之缘起,可以追溯到左图右书,但据文献记载,汉代绘画因重视政教偏重经史故事画,《诗经》作为六经之一,才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及至魏晋南北朝,因绘画题材文学化和《诗经》名物学的发展,《诗经》成为画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到唐代,诗经图发展减缓,只有成伯玙与程修己创作诗经图。  相似文献   

9.
正朱进国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并潜心于中国古代书信之研究,以其慧智巧心,精心结撰成《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赏析》一书,这是他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更是他著述立说的"立言"成果。朱进国教授的《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赏析》出  相似文献   

10.
根据《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和《广韵》,分析《古诗十九首》在用韵方面的特点,从韵例、韵部两个方面考查其上承《诗经》、汉乐府,下启魏晋六朝诗韵,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诗经》研究史上一个成果繁夥的时期,不仅在经学方面有所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学方面的审视已进入了一个自觉阶段,特别注重其文学上的抒情特点.而不再过分地强调秦汉时的“诗言志”,从而揭开《诗经》研究的新的一页。本文是从经学家、文学批评家以及其他三个方面人群的审视角度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颇具特点 ,表现为 :(1)解《毛诗》的著作占绝大多数 ;(2 )“义疏”体出现并盛行 ;(3)帝王解《诗》是这一时期的独特现象 ;(4 )以图解《诗》盛行 ;(5 )佛教徒、道教徒和玄学人物解《诗》 ;(6 )出现了第一部《诗经》学博物学著作 ;(7)专门为《诗》注音的著作普遍出现 ;(8)《诗经》学文虽多 ,保存下来的很少 ,绝大部分亡佚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人觉醒的时代,《庄子》是这一时代的文化主流,不仅士大夫阶层形成了玄学,而且对民间世俗也给予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深受《庄子》的影响,形成特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河东“史学三裴”之一的裴子野著成了“叙事评论多善”的编年体史书《宋略》,这与其家学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研究揭示出裴氏家学对子野成就《宋略》的作用,可窥魏晋南北朝家学发展之一端。  相似文献   

15.
在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中,天台陶宗仪的《说郛》是重要来源之一。今通行的涵芬楼本《说郛》是张宗祥先生据六个明抄本整理而成,未能参校浙江临海所藏汲古阁本《说郛》,难免有遗漏。汲古阁本《说郛》可对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辑校补充工作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学界一直承袭其说。若细细究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些作品已经与唐传奇颇为类似,初现"有意为小说"之端倪,如《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中的部分作品,无论在创作动机、内容虚实、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可以说明魏晋南北朝小说已经出现了"有意"的痕迹,鲁迅先生的说法值得再商榷。  相似文献   

17.
《齐民要术》所见农民和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末业 ,贫者之资也”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力图阐述的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特别是北朝农民与市场关系的产物。《齐民要术》通过叙述和计算反映了这种关系 ,其中对园圃业农民与市场关系的记叙尤为翔实具体。  相似文献   

18.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索与明确的内容表达。两汉经学今古文交错发展,《诗经》名物释义以“随文释义”为基本方式,释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魏晋南北朝经学衰微,以王郑之争、南北之争为背景,《诗经》名物释义在“随文释义”的基础上,出现以《陆疏》为代表的摆脱经学束缚而“独立阐释”的发展模式,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本路径下,汉魏《诗经》名物释义整体上体现着以“伦理政治表达”“语言文字训诂”“名物本体疏解”为主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对唐代《毛诗正义》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先秦漠魏晋南北朝诗》搜集完备、考订精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其中的《梁诗》为语词材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的个别书证迟后现象加以例补,为《汉语大词典》的完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古代爱情诗创作的三次高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创作出现过三次高潮,即《诗经》《楚辞》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和晚唐五代。《诗经》的自然质朴,魏晋南北朝的崎靡林丽和晚唐五代的深挚凄惋——三个时代的爱情诗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它们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各自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诗经》到晚唐五代的爱情诗歌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爱情心理和体验日趋丰富、复杂和深刻。这些爱情诗歌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