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个历史过程。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第二个高峰是形成了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个高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掌握一个概念、一个理论,既要重其涵义、重其结果,更要重视它形成的过程;既要重视规律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这是素质教育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卷中,出现了一类侧重考查考生对某个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能力的试题和一类侧重考...  相似文献   

3.
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关键是培养一批优秀校长,从资本视角研究优秀校长成长能够突出其成长的过程性。校长成长过程是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形成和积累的过程;校长通过教育实践形成人力资本,通过交往实践形成社会资本,通过文化实践形成文化资本。校长的三种资本在实践中具有同构性。把资本理论引入校长研究开启了校长研究的新视角,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其本质是一个“体验——建构”的过程,认知机制、情感形成机制、价值选择机制和反思机制共同组成了责任意识形成的内在机理。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内容、形成过程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形成的,张之洞的成长经历、学习过程、职业生涯在其家庭教育思想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他的性格因素和学识素养是这一思想形成的内因.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体现出了他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创造性,以及解决家庭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创新性,这对当今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的优势,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形式,并指出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关键是培养一批优秀校长,从资本视角研究优秀校长成长能够突出其成长的过程性。校长成长过程是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形成和积累的过程;校长通过教育实践形成人力资本,通过交往实践形成社会资本,通过文化实践形成文化资本。校长的三种资本在实践中具有同构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屈骚传统在唐宋之际的失落过程,并由此厘清了宋诗情感特征的形成过程及深远意义。其形成过程,包含荒幻的削弱、怨谤的平复、悲哀的扬弃这三条线索,分别对应着"反荒幻"、"反怨谤"、"反悲哀"的"反骚"呼声。其深远意义在于:古典抒情诗从此丧失了开拓新境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学界一致认为是在民族主义运动之后产生,并习惯用西方的逻辑思维解释这一过程。事实上,仅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难以对其形成过程构成完整认识。文章采用唯物史观对民族国家形成的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剖析,对于这一漫长过程仔细梳理,认为其形成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因素,除了政治经济的建构外,也包括文化因素的补充。对于民族国家形成,需要多学科多理论的支撑,是个学界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亦称"文本间性",是目前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主旨精神在于消解权威,解放文本,释放文本的意义.然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互文性"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涵,一方面显示了这一关键词对后人启发的丰富性,同时也形成了诸多不便.本文试图追根溯源,指出互文理论的贡献者及其理论观点,分析其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以期理清视域,方便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房青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25-126
优选论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采用这一理论对湘潭方言的声调变化进行分析。新派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5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但在二字组中,入声仍呈现它的底层调24;湘潭方言二字组存在连读变调:T3+T→T4+T;用优选论对湘潭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写,而且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连续变调现象是武汉方言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汉方言的单字调声调和两字组连续变调规律;然后从优选论的角度,采用四个忠实性制约条件和五个标记性制约条件对武汉方言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优选论的制约条件模式可以对武汉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做出简单正确而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优选论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它以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合理的分析方法对生成音系学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做出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和充分的描写,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音系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文章从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渊源、理论框架、研究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使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优选理论中的制约条件具有普遍性和可违背性。优选理论最初应用于形态音系学。近年来很多研究将优选理论应用于句法、语义和语言习得领域。不同语言中可违背性制约条件的强度排序不同,解释了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5.
潘凡 《培训与研究》2009,26(1):24-26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6.
XIAO Rui-Zhu 《海外英语》2014,(12):262-263
Transliteration aims to adapt loanwords to perfect sound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With the guidance of Optimality Theo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nstraints that must be observed in transliteration to achieve Chinese phonological harmony from phonemic equivalents. It analyzes the ranking of constraints for structural acceptability of the loanwords.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kes a hypothesis that negative transfer from L1(Mandarin Chinese) has an effect on EFL learners’ pronunciation of the two English interdentals /θ/ and //.To analyze this hypothesis the author applies OT(the Optimality Theory) to illustrate the way Mandarin Chinese influences the interdent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8.
儿童音系习得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探讨了优选论理论框架下的儿童音系习得,揭示了其在语言习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采用肯定型标记性制约条件,对烟台话三字组连读变调现象作了尝试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肯定型标记性制约条件的运用在分析类似烟台方言三字组变调的语言现象中比否定型标记性制约条件更简单,而且更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ve been relatively few single case studies concerned with the remediation of spelling deficits among developmental impairments. Among these there have been a small number that targeted specific components of the spelling process and used linguistic theories as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mediation procedures. This single case study examines remediation of writing skills and aims at evaluating two different lexically based intervention methods, one of which used Optimality Theory as its basis. We applied a rule-based remediation and an intervention method using whole-word forms to a child with selective impairments in the lexical-graphemic components. The investigation was done with words in which phoneme-grapheme-correspondences in word final position change due to voicing neutralization. The individual exhibited a method- and item-specific effect with respect to the rule-based method. In addition, a transfer effect to untreated items and a generalization effect to untrained but related tasks was observed. The absence of a method-specific and a generalization effect for the whole-word form intervention and the success of the rule-based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e specific cognitive component(s)s that constitute the source of the deficit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Optimality Theory to address this particular defic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