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夫与一条恩将仇报的毒蛇之间的故事。不久前,故事中那条蛇又上演了这样的一幕。那条蛇在林子里乱窜,它的肚子早已空空,森林里可以吃的东西越来越少。蛇饿得发慌。这时它看见一位农民挑着担子走来,蛇的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罪恶的念头。唉!我怎么把“老本行”给忘了呢?于是它爬到那条农夫必经的小路上。过了一会儿,蛇听见脚步声,它断定是农夫走过来了。于是它发出微弱的求救声。农夫听见了,紧走几步过去,但不敢接近那条蛇,因为他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农夫与蛇的故事。蛇见农夫不敢接近,于是就装…  相似文献   

2.
《新农夫和蛇》是一篇构思新奇、耐人寻味的现代寓言。一、寓意深刻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中的农夫救蛇是由于农夫的善良和愚昧,蛇的恩将仇报乃是出于蛇的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一天农夫上山砍柴,路上看到一条已冻僵的蛇,农夫觉得非常可怜,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让它暖和暖和。过了一会儿,蛇苏醒过来了,就咬了农夫一口。你一定认为蛇很坏,是吗?对!我们都会认为蛇太坏,农夫的好心没好报!可是,我们学过自然科学后就会知道: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冬天,蛇要冬眠,并没有被冻死!农夫不懂科学违背了蛇的生活规律,蛇反而觉得很不舒服!正像在你睡得正香时,有位不识相的人把你吵醒,说不定你也会骂人甚至打人的!这与蛇又有何区别呢?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4.
独立的灵魂     
走出独处冥思后,进入社会和生活,你会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同时也才真正开始认识社会本质。尽管已从书本上,以及零碎的耳闻目睹、道听途说中知道了人和社会的复杂性,但一旦真正接触社会时,我们——久居校园、涉世未深、稚气未脱的少年们,就常常是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的。在众多的生活规则和方法还未被我们搞清楚时,在我们判定其正误时,就应该以责任、平等和自由这三条基本的原则来开始生活的起端。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原谅和容忍,但决不要忘记《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尽管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形形色色的虚伪、欺骗和…  相似文献   

5.
近日,听妻给三岁半的儿子讲“农夫与蛇”的故事。讲毕,妻习惯地要儿子说感想。儿子双手托腮,两只大眼转了几圈,成竹在胸地说:“如果以后遇到要死的蛇,千万不能救,而要设法干掉它,不能让它再咬其他农夫了!妈妈,你说对吗?”面对满脸期待的儿子,被其聪慧和善良灌醉的妻连连拍手道:“棒,棒,棒!你真棒!”开始笔者觉得妻对儿子想法的肯定无可非议,原因有二:其一,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4,(5)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狡(jiao)猾(hua)的狐狸用花言巧语骗(pian)取了乌鸦嘴里的肉;你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农夫救(jiu)了一条蛇,活过来的蛇却要咬(yao)死农夫;你听说过龟  相似文献   

7.
<正>一"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蛇是恶毒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是奸诈的……道德评价、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年龄相伴生长。当我们的思维方式被知识和观念驯化的时候,我们就很难读懂周晓枫的《斑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化是一种启蒙,但文化也会  相似文献   

8.
牟丕志 《课外阅读》2012,(17):62-63
蛇咬死了农夫之后,很快有人写出了《农夫与蛇》一文。于是,农夫与蛇的故事很快便在动物世界传开了。许多动物都谴责蛇忘恩负义的行径,说它是天下最恶毒的动物。为此,蛇感到痛苦极了。它想,自己干了这样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恐怕这一生也没有出头之日了。然而,事情并不是蛇想象的那样坏。在蛇咬死农夫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断有记者采访它。蛇不愿意接受采访,因为它觉得自己做得太损了。它说,我干了这样丢脸的事,有什么可报道的?可是,记者们并不愿放弃。有不少记者提出,只要蛇接受采访,就可以给它可观的报酬。  相似文献   

9.
懂一点禅理     
一条蛇的禅理 寒冬,禅师和弟子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禅师要上前去救它,弟子拦阻道:"师傅,你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吗?" "当然没忘."禅师说. "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救它呢?"弟子问. "救它,就一定要跟农夫那样,把蛇放进怀里去救它吗?"禅师说完,便找来一些柴火,在冻僵的蛇旁燃起了一堆火,在火的温暖下,蛇慢慢地活了过来.  相似文献   

10.
<正>相信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吧,许多大人都以此来告诫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像那个愚蠢的农夫一样不分清楚好人和坏人就去帮助或救他们,反遭到伤害。可我却不赞同这种观点。首先,我要为农夫叫叫屈。他因为救了一条蛇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且遗臭万年。可是,我们想想,当你走在路边,看见一个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稍大点喜欢讲故事。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给我创造了发挥潜力的广阔舞台。面对这些天真纯洁的小观众,我开始“演”故事了。一次,在讲《农夫和蛇》的故事时,讲到蛇要吃掉农夫时,我伸出手臂,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蛇要吃人的样子。突然,教室里进来一  相似文献   

12.
冬天雪后的一天,一位农夫上山去砍柴。在一棵老槐树下,农夫抡起了斧头。忽然,他听到呼救声“:农夫,救救我。”农夫定睛一看,原来是槐树下有一条冻得半死的蛇。农夫可怜蛇,将其揣入怀中,带它回了家,并把它放在火炕上,精心呵护。不多久,蛇苏醒了。农夫与蛇惺惺相惜,结为了兄弟。农夫为兄,蛇为弟。临别,蛇说“:大哥,小弟会报答你的。”农夫与蛇挥泪告别。来年开春,蛇带着众兄弟前来报恩。它带来不少食物,但对农夫来说,这也只是杯水车薪。农夫贫穷,很想致富。于是农夫对蛇说“:蛇弟,兄长终日靠砍柴为生,日子依然穷困。现在市场上蛇毒昂贵,能否……  相似文献   

13.
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为众人所熟悉,寓言意在告诉人们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以下两篇文章都有点另类,语言风趣幽默,构思不同寻常,内容却又合乎情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两篇美文吧!  相似文献   

14.
邓德明 《语文知识》2003,(11):48-48
(一)农夫和蛇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可怜它,拿来放在他的怀里。蛇温暖过来,回复了它的本性,咬它的恩人,把他害死了。他将死的时候说道:“我是该死,怜惜那恶人。”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是不会变的,即使人家对他十分仁善。(《伊索寓言》)  相似文献   

15.
游宇明 《生活教育》2011,(23):54-55
人到中年,回顾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竟然相当一部分是告诉我们如何仇视别人。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农夫与蛇》,说的是冬天一条蛇冻僵了,农夫可怜它,将其小心翼翼揣在怀里,希望用体温温  相似文献   

16.
<正>寒冬,禅师和弟子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禅师要上前去救它,弟子拦阻道:"师父,你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吗?""当然没忘。"禅师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救它呢?"弟子问。"救它,就一定要跟农夫那样,把蛇放进怀里吗?"禅师说完,便找来些柴火,在冻僵的蛇旁燃起了一堆火。在火的温暖下,蛇  相似文献   

17.
善良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 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8.
薛芬 《生活教育》2011,(12):54-55
人到中年,回顾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竟然相当一部分是告诉我们如何仇视别人。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农夫与蛇》,说的是冬天一条蛇冻僵了,农夫可怜它,将其小心翼翼揣在怀里,希望用体温温暖它。  相似文献   

19.
学会善良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就代替了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0.
后悔药     
上帝来到人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真后悔,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就好了”。上帝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后悔药真的能使人类不再后悔吗?于是,他拿着精心制作的后悔药,再一次来到人间。有位农夫,生性善良。一天,他在路边遇到一条冻僵的蛇,恻然不忍,于是,不顾旁人的告诫而救了它。当蛇苏醒过来时,却反咬他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