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和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康拉德在作品中对欧洲殖民者进行了无情批判,也对非洲人民表现出了同情;但作品所体现的主题及作者本身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小麻雀》的主题。《小麻雀》的主题是什么,说法繁多,但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①《小麻雀》表达了作者同情弱小,厌恶强权,揭露丑恶的思想感情;②表达了作者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思想感情;③表达了作者在三十年代对处于沉重剥削、压迫下的中国人民的怜悯的思想感情。上述三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作者对被损害的小麻雀表示同情和  相似文献   

3.
《社戏》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作品通过刻画平桥村一群农村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突出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在选材与谋篇布局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与构思。但在仔细研读和分析以后,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六单元是以“绿”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5.
<正>无数次的课堂教学,没有《囚绿记》的教学过程那么令人激动;无数次的生命感动,没有"常春藤"的倔强执着令人感动。在讲授《囚绿记》前,我参看了人教版教参,它对本文的主题是这样概括的: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6.
关于《囚绿记》的主题,教参认为"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笔者以为该文的主题应是爱之异化,为害尤甚。圆窗外的常春藤枝繁叶茂,细嫩柔软,霖雨之际,淅沥之声不绝于耳,婆娑舞姿轻盈曼妙,足令人陶然而醉。常春藤的绿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象征着崭新的希望,让孤独的"我"感到了快乐。不仅如此,绿叶还与"我"对话,令"我"忘掉尘世的困倦,往昔的不快,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陶者》、《蚕妇》两首古诗,虽均系宋代作品,但并非出自一人之手(《陶者》作者梅尧臣,《蚕妇》作者张俞),然而这两首诗却绝似孪生,同多而异少。下面试加以分析。 (一)相同点 (1)主题相同两首诗都直接反映了低层劳动人民虽辛勤劳作,却享受不到劳动果实而生活贫困,剥削阶级不劳而获而坐享其成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是两首诗的共同主题。 (2)选材角度相同两首诗都选取了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生活场景,描述了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的生活疾苦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一曲梦想爱的孤独之歌——《人鼠之间》主题试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 ,对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进行主题分析 ,指出小说通过描写几位农业季节工人对梦想的追求、梦想的破灭以及自身的毁灭 ,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着力渲染了人的内心孤独、需要爱和友情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蚕和蚂蚁》的主题,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童话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根源”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的不同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的向往。”这样的主题归纳对吗?我感到大有商榷之必要。童话《蚕和蚂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力求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故乡情》辑录了《将军的私事》和《他与故乡同在》两篇故事。这两篇故事,选材角度相同,表现的主题也相同,标题“故乡情”与所表达的主题是十分吻合的。在这两篇故事中,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以饱蘸感情的笔调,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革命前辈对故乡、对故乡人民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充分反映了作者少年和儿童时期美国社会的现状,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由的热切向往和强烈追求.小说以哈克贝利追寻自由为主线,从个人和社会的冲突入手,结合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展示了自由、孤独、异化及迷信的主题和社会现实.同时,作品的成功与作者个人来自平民的出身和他做过多种工作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介绍的十幅浮雕有什么特点? 答:十幅浮雕分别表现了我国百余年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历史阶段或事件。作者对十幅浮雕所具体介绍的,虽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艺术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是向人们讲述了一部百余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起草、周恩来同志亲笔书写的碑文所作的形象化的表述。作者根据每幅浮雕的主题,把历次革命斗争中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光辉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同时,也对历次革命作了言简意赅的评价,突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13.
目前,见之于报刊的关于《柏林之围》的主题的概括,大抵有如下几种: 一、“小说通过这个悲剧故事,刻划了儒夫上校两代人的鲜明性格,揭示和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语文学习》1983、2、二、“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及其所遭受的深重灾难。”——《五年制高中第四册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选入了陆蠡的散文<囚绿记>,这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纯朴清丽,结构谨严精巧,情韵深厚悠长.这说明选家很有眼力.但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囚绿记>的主题归纳为: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笔者以为这种归纳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第七册3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深沉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首都人民群众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文章以灵车为经,哀思为纬,经纬交织,情景交融,集中地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热爱和深沉缅怀周总理这一主题。全文分三段。第一段,通过对时间、空间、人们的装束、性别、年龄和等望的形象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等候灵车的盼望焦急的心情。开头,作者用“灰”“阴”、“冷”三个形容词,点明了天气特征,烘托了人们沉郁的心境。写  相似文献   

16.
王涛 《考试周刊》2011,(56):37-39
巴巴多斯作家乔治.拉明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主题。他的代表作《在我皮肤的城堡中》是加勒比海文学中最早的成长小说,也是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学著作。小说是作者为抵制异化和本族文化边缘化而写的一部关于儿童及少年时期的自传,记录了二战时期加勒比英殖民地人民独立运动期间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殖民制度的瓦解过程,从中体现了殖民地人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并竭力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身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赞美草原、赞美蒙汉人民之间深情厚谊的文章,在作者笔下,大草原是那样辽阔美丽,就像一幅令人陶醉的画;蒙古族人民是那样盛情好客,招待初次见面的客人简直比阔别多年的老朋友都热情。课文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画龙点睛,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可谓“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共产党员、著名戏剧家田汉刚刚写出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歌词就被捕了。主题歌曲作者是年青的共产党员、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在配曲时,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歌曲的基调积极、高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表现了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的主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本文并非主要写藤野先生,是歌颂藤野为主;也不是表现中日人民友谊为主;而是以表现作者寻找救国救民的爱国道路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的。”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首先,不应把鲁迅写作藤野先生》的思想基础当作文章的主题。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只是反映了问题的共性——作者写作《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作品的共同思想基础,不能看成《藤野先生》这一作品的个性。其次,从选材看,《藤野先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9,(2):110-118
通过分析CNKI数据库保密管理研究相关文献发现:保密管理研究高频词具有明显的管理属性和技术属性,其中管理属性多于技术属性;保密管理研究主题集中于保密管理工作研究、信息安全系统建维研究、涉密信息管理研究和涉密介质管理研究四大主题,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发现四个研究主题的确立是科学的;对研究主题和核心作者共现矩阵进行可视化,得到各个研究主题内的作者团体,发现作者之间合作较多。其中信息安全系统建维研究主题的作者团体人数最多,联系最为紧密,是保密管理研究最为集中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