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报人同出一门,所受家训相同,习性相近.从事相同的新闻职业,业务上互相帮助提携,在同一领域里创造出相当卓的成绩而成为一时之谈。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这些兄弟报人,由于所处历史时段特殊,风云际会,谱写了精彩纷呈的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篇章。他们是中国新闻业早期的开拓和中坚力量,因其特有  相似文献   

2.
1995年11月7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有一篇题为《涉嫌谋杀拉宾凶手兄弟被捕》的新闻稿。笔者觉得,这则标题上“兄弟”二字及内文中“……这名嫌疑犯叫哈盖·阿米尔,是4日向拉宾开枪的凶手伊格尔·阿米尔的兄弟”一句中“兄弟”一词的用法,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它不符合“书面用语”的规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兄弟”一词的解释之一确为“弟弟”,但注明只能作“口语”用。然而,当它上了报纸,显然就成了“书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纸通常被人们称为“小报”,这就道出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小”。怎样在“小”字上做文章,显示它应有的个性特征,是地市报纸新闻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盐阜大众报是四开四版(周六刊)的小报。近几年来,我们同兄弟报纸一样,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研究。我们认为,大报的许多经验和长处值得小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关于两岸商签ECFA时,引用了《左传》中的一句话,“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用古语引出“兄弟话”.引发两岸民众好评如潮,一时风靡天下。自2003年3月温总理上任后.每每面对记者问起两岸关系时.多有类似的精彩引用。  相似文献   

5.
杨勇 《军事记者》2013,(11):70-70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写出的稿子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作为报道人员,只有到活水中,才能逮到活蹦乱跳的“大鱼”。就拿我最近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一篇题为《“新闻发言人”列入训练内容》一文来说吧。写这篇稿子时,我们单位正在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展首都防空军事演习活动,采访期间.我无意中看到了师宣传科干事张涛手中拿的一份“军事新闻发布会脚本”.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感觉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相似文献   

6.
入伍第一年,团政治处根据我在地方党政机关搞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把我调到了报道组。刚到报道组那阵子,感觉自己写部队的稿件很不容易,不知从哪儿下手。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写作“战法”,重新理清了工作思路,写部队稿件时就顺手多了,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稿近四百多篇,其中有好几篇受到了军报编辑的好评。一些同行羡慕地问我有啥好“诀窍” ?说实话,“诀窍”咱没有,体会倒有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体会是:让“丑媳妇”多见“公婆”。   我常把初稿比作“丑媳妇”,第一读者比作“公婆”。将初稿先交给第一读者——连队官兵…  相似文献   

7.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进入会场时,他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分布在人民大会堂各入口处的15台由摄像机和显示屏构成的“数字保安”不动声色地进行着会场安全检查。“数字保安”不仅显示着代表、委员进入会场的情景,同时对他们代表证上的所有信息,如照片、姓名、单位、编号、磁条码等全部资料一一进行核对,稍有不符,即发出提示、警示和警告。这套“数字保安”是由首钢设计制造的,去年11月首次亮相就为党的十六大服务,今年又荣登“两会”执行任务。“数字保安”的正式名称叫“电子证件管理系统”,外型高1.68米、宽0.…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宜昌、西陵峡口、下牢溪旁,有个宝地,名叫“三游洞”。这里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声名远播。公元819年,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兄弟和元稹同游此洞,史称“前三游”。公元1059年,宋代大文豪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一同来游过此洞,史称“后三游”。其实,除了苏轼本人,他的老师欧阳修、  相似文献   

9.
我家柜子里珍藏着一个消防头盔.上有“成都消防5号”字样.尽管上面沾有泥污.我一直舍不得丢掉.这是我采访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时.一位重庆籍消防战士送的.这个5号头盔和我一同走废墟、钻缝隙。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战友说我有“新闻缘”.这话一点也不假。入伍以来.我在新闻报道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12年.发表了千余篇稿件.获得几十本荣誉证书。我在收获梦想的同时.也收获了浪漫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余志 《航空档案》2004,(4):59-60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飞机逐渐在一些国家进行空中飞行。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比较大的清朝,很快也出现了飞机,然而,飞机不是中国制造的,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法国飞行员环龙成为第一个驾驶飞机在中国飞行的“老外”。可惜的是.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国进行飞行时遇难的“老外”。  相似文献   

12.
晓方 《新闻前哨》2009,(9):94-94
如今媒体时常有一些“秀”才栏目——推出一些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物.让他们上场“秀”一把特殊的“才艺”。尤其是电视台,借助可观赏性的优势.各种“秀才”节目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著名导演谢晋拍过一部名为《大李、老李和小李》的电影,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氏兄弟跟随长辫子姑娘学做广播操,每当广播操做到低头弯腰一节时.姑娘的辫子就会耷向前胸.这时她就往后甩辫子,殊不知被李氏兄弟当成必做动作,后来他们每每做到这节操的低头弯腰时。兄弟俩就有一个多余的“甩辫子”动作。、显而易见.这是导演安插在剧中的一个笑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父子两代的转换正在发生变化.那种单向的以父为主的沟通被证明不再有效.而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的“好哥们儿”关系越来越多.这反映的其实是从”家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过程.即从强调个人要服从家庭,渐渐变为主张个体意识的独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介绍兴盛于清朝同光年间,常熟沈煦孙、沈养孙兄弟的“师米斋”、“希任斋”藏书楼及其流变历史,沈煦孙、沈养孙家族的情况,沈氏兄弟与吴昌硕以及邑中名人的交往,以及“师米斋”、“希任斋”藏书的最终去向.记录和补正与“师米斋”、“希任斋”有关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嘉祐年间,是北宋“人文极盛”的年代。当时的文坛上,有眉山苏氏父子三人,诗文唱和,名动京师,是为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为之惊,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宋代文风颇盛,父子兄弟能文者甚多,然似三苏父子这般,皆堪称一代文豪,齐列名唐宋八大家者,却无人能及。 《三苏全书》的出版,是我国文史学术界的一件大事。该书是文史学界对“三苏”的文学类(书中列为集部)和非文学类(书中列为经部、史部、子部)所有著述的第一次集中整理,填补了我国该项出版领域的空白。此书不仅对于整理保存“三苏”父子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份,在《中国新闻周刊》当年第47期《疯狂的养生》系列文章中,本刊记者曾以直面“刘太医”的形式揭露过当时尚未“出事”、正处于“事业巅峰”状态下的刘弘章父子。此后一年多时间,本刊数度接待了一些接受过“太医恩惠”者的来电和来访。令人吃惊的是,来访者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认识到上当受骗,却还在试图为“刘太医”做辩护,并希望本刊能够告诉他们,“太医”的理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简直是在主动要求继续上当受骗。现在。刘弘章被逮捕并接受了审判。对于那些稍微具备医学常识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好事。  相似文献   

18.
晓方 《新闻前哨》2009,(10):84-84
据报道.最近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的“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为女大学生傍大款痛心疾首。她认为,受到一些“灰姑娘”嫁入豪门的电视剧影响.有相当部分女大学生出现了“傍大款”的观念.“这是一种悲哀.我感到很痛心。”(《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竞争H趋激烈的今天.为及时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形式.甚至花重金征集新闻线索.广泛地吸引和接受市民和读者的“新闻报料”。这本是一种广辟新闻源.强化竞争手段的好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问题。因为“新闻报料人”的素质各异.目的不同。报料因为是有赏的.一些人受功利驱使.为增加“报料收入”.见风即是雨.或添油加醋.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还有极少数人不怀好意.虚拟、编造“新闻”.报复他人,  相似文献   

20.
不知是少数同志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理发,在某个活动中,无意被摄了下来,还是摄影者疏忽了自己投稿对象是军内报刊?反正,近来常见一些“大包头”走上了军内报刊版面,让人看后如食苍蝇,实乃倒胃口,“大包头”现象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已不仅仅是形象问题了。军人留什么发型,《内务条令》早有明确规定,就连入伍不久的新战士也能答出个一二来。为什么少数同志就是我行我素,明知故犯呢?报刊宣传是一种导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要避免“大包头”现象在军内报刊上出现,对摄影者来说,在“抓拍”时一定要选好“角度”,对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