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习近平健康治理思想服务"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推进21世纪中国健康治理、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而提出。习近平健康治理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以共享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的,具有显著时代价值的,彰显民生为本的治理理念,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科学指南,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指针,丰富了新时代我国健康治理思想内涵,推动新思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其生成理论逻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历史逻辑厚植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现实逻辑来源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中国战略科学理念包含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大卫生、大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强国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蕴含了理论、历史、现实三层意蕴,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其中,马克思主义健康观和中国传统健康思想的内在张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探索提供了历史依据,内与外的时代考验提供了现实依据。其价值意蕴主要包括“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卫生、大健康”和“公平性”“公益性”并重。其实践路径主要体现为:依靠人民力量,为完善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体系奠定群众基础;发挥制度优势,为构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夯实制度保障;依托创新思维,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它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中国传统健康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要的积极回应以及对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长期实践探索而逐渐生成的。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为发展目标、直接动力、工作核心、重要途径以及实现机制等方面。通过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凝聚全体人民力量释放健康生产活力,深度挖掘卫生健康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大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开创了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新态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构成,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有其系统、深刻的生成逻辑:接续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思想是其理论积淀;不断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根基是其现实关切;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健康需求是其时代面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是其价值彰显;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担当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是其精神之基;立足当前风险挑战、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是其深远考量。探赜习近平优先发展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对于深刻领悟其科学内涵,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以来,健康权已被广泛纳入各国国内法或宪法。健康权是人对健康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明演化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制度下,优先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健康权益保障的物质基础坚实,法制支撑有力。但我国公民健康权及其权利保障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公民健康权主要保障制度还处于改革关键期,健康权权属概念体系还处于形成发展中,健康权法治保障还未形成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健康中国和依法治国战略,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健康权的理论与发展提供了崭新路径指引,通过加强健康法治建设,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公民健康权的内容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公民健康权理论内核,构建以"公民健康权"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法律体系,健康权将展现新的时代内涵,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之一。从战略地位上看,健康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动力之源上看,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健康现代化的实践是新时代健康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基本动力和发展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健康现代化的组织保障;完善基础医疗设施,改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生命健康意识,提高防病治病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完善医疗制度体系,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坚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本领;必须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社会治理实践,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其科学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明确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社会治理目标,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强调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体系,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切实把高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加快推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要抓住党的领导是高校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这一治理之本,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保证高校治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人民立场系统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协同发力,形成高校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的治理新格局;坚持以学术精神文化引领高校治理,以高校治理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公共行政改革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共同要求。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政治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统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内涵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高等治理体系现代化更加强调理顺关系、协同作战。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涉及到多类主体、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利益格局,当前应在以下关键节点上下功夫:首先,优化权力配置和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其次,完善以法制和民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问责和监督机制;最后,落实宏观教育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以来,北京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行以12345市民热线为主要渠道的"接诉即办"改革,在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打造了人民至上的"北京样板"。北京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12345热线"前哨"作用,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全面聚焦"双减"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促使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稳定、连贯、一致的同时实现了重大的转型。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向以治理理念为核心的治理型意识形态转型。治理型意识形态是以现代治理为核心理念的意识形态体系,其基本特色是尊重、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冲突,注重和谐共生及制度体系建设,以系统性和现代性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因而,治理型意识形态的构建必须以现代治理理念为核心,坚持人民立场、体现时代特色,积极培育价值包容型、利益融合型和创新发展型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治理变革,既是一部社会成长史,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文明化进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经营"再到"社会管理"最后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包办社会"到"经营社会"再到"管理社会"最后到"治理社会"的发展历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历史成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在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活力获得空前释放和增强;在不断扩大社会体量的基础上,社会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基础上,社会公平获得积极维护和促进;在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的基础上,社会自治实现有序推进和发展;在不断优化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社会体制实现有效重塑和完善。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集中体现在"十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实行法德共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仅要处理好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而且要面对现代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社会治理新型格局,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面临两个大局提出的新概念,需要从高质量教育体系视角加以审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指向建设教育强国,新发展、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高效能、高精尖是其具体特点,集中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内涵,在主体上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内容上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时代特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在行动上积极守正创新,内涵上坚持高质量标准,核心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上服务人民。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通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这一战略基点,来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教育治理需要在分层治理的基础上引入类型教育思想,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应治理。按照不同标准,我国教育可以有多种分类;以教育功能为分野,可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宜坚持以知识建构和人格涵育为核心指向的治理思想,推动“四个自信”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增强普通教育文化塑造功能、提升普通教育的融入性和嵌入性。职业技术教育宜坚持以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为核心指向的治理思想,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构建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网络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治理视角审析,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高效运转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涉及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体系,要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须回应并解决好“谁治理、治理主体之间是何关系”等问题。在职业教育治理框架中,“主动”“循环”“多元”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逻辑转向。因此,为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高效运转,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尝试以下路径及措施:健全职业教育治理保障与共享机制,助力形成“主动”治理的局面;创新职业教育治理制度,促进生成“循环”治理的生态;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推进达成多元“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健康思想理论的当代发展。该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历史望远镜"回顾总结、吸收借鉴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民健康理论,在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包含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将系统思维融入到人民健康发展事业全过程、坚持走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构建起理论框架和基本内涵。其理论特点主要表现为:人民性、系统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实践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民生福祉、彰显人民健康事业的公平正义、助推人民健康事业的改革创新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新时代中国的新发展、新形态、新表达,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从治理角度透视,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深厚的民主治理理念、科学的治理逻辑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遵循、制度依据、实践途径和文化支撑。在治理方式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治理、综合治理、制度治理、科学治理,真正使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实践和治理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治理方式,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