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12年5月25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2012非洲文化聚焦”活动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中国壬辰龙年春节期间,全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城市中300多项红火、热闹、喜庆的“欢乐春节”活动有声有色,如火如茶。这是中国文化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侨办等部门共同于海外推出的重要的对外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使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民几乎在同一时刻,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中国春节铺天盖地的欢乐与喜庆。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中国文化部在德国隆重举办了“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根据文化部统一安排,《圆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作为中国文化年的收官之作,自2012年6月开始进入筹备阶段,历时半年,终于12月12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顺利开展。本次展览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圆明园管理处、圆明畅和文化发展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25日,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活动迎来其最后一讲。此次论坛主题为“启蒙与知识文化”,依然由国博副馆长陈履生、前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阿克曼担任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久负盛名的布拉格城堡首次迎来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为庆祝中捷建交65周年,在国家文物局、捷克文化部及中国驻捷克使馆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8月7日晚,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捷中友好协会主办的《华夏瑰宝展》在布拉格城堡拉开帷幕,捷克工贸部长杨·姆拉代克及夫人、国务秘书托马斯·普鲁扎、文化部副部长卡塔琳娜·卡丽丝多娃、外交部副部长卢卡什·考茨基、捷中友协主席雅罗斯拉夫·德沃吉克、布拉格城堡管理中心主任伊沃·维利谢克,中国驻捷克使馆马克卿大使、郭宗光参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以及捷克各界代表、新闻媒体等近百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活动。  相似文献   

7.
“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12月4日圆满落幕。历时整整一载的“中国文化年”诸多活动,仿佛旋过土耳其数十城市的一股强劲“中国风”据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文化处统计,“中国文化年”框架内,共有87个与中国文化有关的项目与团(组)赴土耳其进行交流,中国访土人员约1700人(次),共实现近400场展览和艺术表演,交流项目涵盖杂技、影视、教育、舞蹈、音乐、戏剧、展览、青少年、美食、图书出版、新闻媒体、宗教、智库和动漫等领域;现场出席相关活动的土耳其观众近24万人(次)总之,“中国文化年”项目覆盖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安塔利亚等40多个土耳其的城市,成为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土耳其举办规模最大、历时最长、项目最多、门类最全、层次最高、延伸地区最广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庆祝中国和德国建交40周年“中德文化年”重要活动之一的《穿越·曾成钢雕塑展》于2012年10月14日在德国北部著名的基尔运河之滨、汉堡地区伦茨堡卡尔舒特艺术中心开幕。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致电、致函,预祝展览成功。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强调进一步发展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战略伙伴关系;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6项措施,明确共同打造中非“文化聚焦”品牌,即逢双年于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系列活动,逢单年于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法国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成功地实施了互办“中法文化年”活动,从而一开中国与外国互办国家级“文化年”活动的先河。之后,中国相继在美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西班牙、韩国、瑞士、印度、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先后举办200多个规模不等的“中国文化节”、“中国艺术节”活动.  相似文献   

11.
凡比较敏锐的人均发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经由改革开放最初的个别项目、短期项目、阶段性项目,发展成为当今,就时间而言——旷日持久;就规模而言——宏大壮阔;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就地域而言——幅员辽阔……,且不言前不久在德国结束的声势浩大的“柏林亚太周·中国文化年”活动,也不说即将与法国举办的门类齐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紧紧与“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衔接交叉并长达一年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日本文化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和“中日韩人员交流年”系列大型文化…  相似文献   

12.
首届“亚欧艺术节”重要项目《万象凝彩——2009亚欧国际邮票钱币展》9月2日在首都图书馆开幕。文化部外联局长董建新致开幕辞,来自30余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及文化专员出席开幕式。该展由中国文化部、外交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3.
1998年3月 30日至4月 2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来自140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文化界人士相聚斯德哥尔摩,共商人类普遍关注的文化与发展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派出了以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驻瑞典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代表共同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和我国在文化与发展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本刊自 1999年第 1期始陆续分期刊登有关文件。  相似文献   

14.
10月8日,比利时联邦艺术中心布鲁塞尔美术宫的大厅,大红灯笼、青青翠竹,中国隶书写的“中国文化”和“欧罗巴利亚·中国”的红色条幅……无不向传递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下午4时,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夫妇与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步入大厅,宣布第40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开幕。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1998年3月30日至4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来自140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文化界人士相聚斯德哥尔摩,共商人类普遍关注的文化与发展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派出了以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驻瑞典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代表共同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民族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1998年3月30日至4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来自140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文化界人士相聚斯德哥尔摩,共商人类普遍关注的文化与发展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派出了以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驻瑞典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代表共同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30日至4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来自140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及文化界人士相聚斯德哥尔摩,共商人类普遍关注的文化与发展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会议,派出了以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驻瑞典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代表共同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相似文献   

18.
凡比较敏锐的人均发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经由改革开放最初的个别项目、短期项目、阶段性项目,发展成为当今,就时间而言——旷日持久;就规模而言——宏大壮阔;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就地域而言——幅员辽阔……,且不言前不久在德国结束的声势浩大的“柏林亚太周·中国文化年”活动,也不说即将与法国举办的门类齐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紧紧与“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衔接交叉并长达一年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日本文化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和“中日韩人员交流年”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又在2002年盛春之际隆重开幕。上述中日韩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缘于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和中韩建交10周年,其创意可追溯至2000年朱镕基总理访问日本和韩国时,分别与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就2002年中日两国互办“中国文化年”、“日本文化年”以及中韩两国共同举办“中韩国民交流年”活动达成共识。同年,东盟和中日韩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2002年共同举办“中日韩人员交流年”亦达成共识。为此,中方成立了由17个部委和团体共同组成的中日韩“文化年”中方组委会,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任组委会主席。在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早期发展是夏商周三代。夏文化的详貌目前尚难确定,真正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的是殷商西周。那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策,则是所谓“学在官府”,教育文化完全为官府垄断,平民百姓不敢问津。那时候,执掌文化大权的是“巫”、“史”、“祝”、“卜”等官员,他们是一批世袭的职业文化匠师,大凡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音乐歌舞、婚庆葬丧等诸般文化活动,均由他们操纵。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98-298
2011年是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也是上海与米兰结为友好城市32周年。5月25~31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上海周”活动在米兰揭幕。为配合此次活动,上海图书馆在米兰索玛尼图书馆举办颇具地方特色的金山农民画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