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需要承受高强度的中子辐照和表面热负荷,普通材料难以满足要求,采用流动的液态金属作为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液态金属作为第一壁的关键前提是需要解决其在壁面均匀铺展的问题,以及需要研究在外加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与壁面的换热特性,已有研究表明微槽道表面结构有助于液态金属的铺展。本文以液态金属镓铟锡合金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在外加均匀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在微槽道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以及无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在微槽道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并对比两种不同工况下实验结果的差别,研究磁场对液态金属在微槽道中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核聚变装置限制器有效地屏蔽来自器壁的杂质,排出来自中心等离子体的粒子流和热流。液态金属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液态金属具有导热性强、液相温度范围大和易于补充等特性,是未来聚变反应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主要备选材料之一。限制器的不同位置存在较大的温差,在表面张力驱动下液态金属自由表面形成热毛细对流。该热毛细对流受到聚变堆强磁场的影响。通过建立导电流体自由表面热毛细对流实验系统获得可视化的实验结果,研究温差变化和强磁场参数对导电流体自由表面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规律,深入分析该过程对液态金属在未来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双冷锂铅包层进行流固共轭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两端不同约束下流道插件FCI结构的热变形和热应力分布,分析对流换热系数和热导率对FCI结构热变形和热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若钢壁与外界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则FCI温度降低,导致热变形和热应力减小;高热导率的FCI材料将使得FCI沿厚度方向温度梯度减小,导致结构的热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蓄电池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作为LiCOO2的替代材料锰酸锂无论是在价格、环保还是在安全可靠性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明显的优势.但尖晶石结构锰酸锂,其容量迅速衰减问题至今尚未解决,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层状锰酸锂的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对锂锰尖晶石进行阳离子或阴离子掺杂以部分取代锰原子或氧原子,可以有效的提高锂锰尖晶石正极材料的循环可逆性.本文重点研究了其电化学特性与有关掺杂改性的机理,并初步探讨了锂锰氧化物的结构、合成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液态金属作为聚变堆中的液态第一壁,在强环形磁场与等离子体电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指向等离子体的电磁力,发生不可控的金属液滴飞溅现象,严重威胁聚变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用一种毛细槽道结构,它不仅可以增大液态金属与壁面的接触面积,使黏附力增大;而且它会大大削减润湿阻力和电磁力的作用,达到抑制飞溅的效果。液态金属表面的稳定性,可通过提高表面的润湿性以及表面结构的合理选择来改善。本实验分析毛细槽道结构抑制液态金属飞溅的原理和效果,并研究飞溅过程中表面结构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使用脲醛树脂和蜜胺树脂两种囊壁材料对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进行了微胶囊包覆.通过对两种囊壁材料的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以蜜胺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微胶囊具有较持久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平板间液态金属的流动换热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液态金属的微观热输运过程,左右两侧平板采用Cu原子作为恒温固壁,液态金属Pb处于平板间,以FCC结构为初始排列.模拟结果表明,在平板间的液态金属温度分布呈线性变化;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在恒温平板间的热输运模拟过程表明,平板间液态金属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线性变化.当在系统上施加一个重力加速度时,平板间未出现明显的自然对流,表明在微尺度下,边界阻力和粘滞力抑制了液态金属的自然对流.  相似文献   

8.
磁场中液态金属射流的流动行为研究对聚变装置强磁场环境下液态金属第一壁的实现极为重要。对处于横向水平磁场中的液态金属竖直射流进行三维的直接数值模拟,主要对小We数情形射流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破碎行为进行研究。模拟发现,在磁流体动力学效应下,液态金属射流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增强,其破碎长度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长。同时,液态金属射流在磁场中破碎后形成的液滴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磁场强度越大,洛伦兹力使射流界面扰动波的波长变得越长。对于较大We数情形,磁场对射流的界面扰动影响更为明显。射流界面处的膨胀波及正弦波扰动由三维变为明显的二维状态,射流的稳定性也因此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月震发生在约700~1 200 km的深度,且具有27天多的活动周期.本文对月球所受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固体潮汐作用的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行百万网格的并行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剪应力随深度变化,如果月球可能有半径为700 km左右的液态核,或者虽然月核较小,但月幔底部处于部分熔融状态,则月震发生深度恰好就是剪应力最大的深度.月核是否存在一直没有直接的地震学观测证据,本文的计算从另一个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液态月核可能存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计算研究层状SnSe2材料中锂离子吸附和迁移。发现锂原子在SnSe2表面被强烈吸附,结合能(>3eV)显著大于石墨烯、磷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Bader电荷分析表明锂原子的几乎整个2s电子电荷都转移给了SnSe2,锂原子以正离子的形式存在。单层SnSe2表面锂离子的迁移势垒为0.197eV,低于石墨烯、MoS2等二维层状材料。基于单层SnSe2的锂离子电池理论,平均开路电压为3.05V。此外,锂离子的插入也带来了从半导体态向金属态的转变,从而具有较好的电导率。这些发现增进了对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中锂离子吸附性质和迁移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利用SPSS19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对影响香菇产量的品种、培养料及栽培场所进行了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在影响香菇产量的因素中,作用大小依次为:培养料〉品种〉培养料×品种〉栽培场所〉栽培场所×培养料×品种.在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中,培养料因素中是木屑+棉壳培养料优于木屑培养料,品种因素中以秋栽3号最优,其次为武×856,栽培场所因素中是室内塑料棚优于室外塑料棚.在香菇生产中,应注意品种与培养料的配套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读书要了解次第与方法。有了次第,才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遍览群籍;懂得方法,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地成书立说。学习古代重要经典——易经,更是如此。提出五项易学的研究方法,分别是明源流体系、立扎实根基、寻明师指引、勤搜集考订、重体验实践,相信对有志易学研究者,能建立基础的知识,并指引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煤粉颗粒广泛应用于采矿、能源等气固两相传输行业中。在工作过程中,煤粉颗粒之间及颗粒与壁面之间的碰撞与摩擦会产生静电,若不及时放电,会在工作系统中逐渐积累,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问题,如煤粉颗粒结团、堵塞和爆炸等危害。此外,气固两相流中煤粉颗粒带电会导致一系列测量问题,严重影响测量精度,甚至损坏仪器等。基于已有单颗粒静电生成的测量实验系统,研究三角形煤粉颗粒的各个因素对静电生成的影响,对诸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颗粒的长宽比、面积、前冲角、相对湿度及表面粗糙度均对静电有较大的影响,总结煤粉单颗粒静电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 = 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相似文献   

15.
化学缓蚀剂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泛函密度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 +G(d)基组上,对8种常见的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使用的化学缓蚀剂化合物分子进行了结构和化学反应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缓蚀剂分子具有类平面型的共轭结构,其活性中心主要在氮原子上,通过对所有缓蚀剂分子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最低空轨道(LUMO)和能量差(ELUMO-EHOMO)△E分析后发现,苯并三氮唑(BTA)和2-氧代苯并咪唑(MBI)对青铜文物的保护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锚碇围岩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研究是确定系统极限承载力的基础。基于现场地质资料的数值仿真计算与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思路。通过FLAC3D计算发现,在设计荷载下,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在锚体空腔和结构拐角处常出现应力集中和大变形区,系统整体未形成连贯的破坏区,出现的局部破损区主要集中在锚体后部右上角等5个部位。超载数值试验发现,破坏并不是简单的沿锚体和岩体的边界发生滑移,而是带动周边岩体发生倒塞型的整体拉剪复合破坏。现场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对易破坏区进行重点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7.
卢瑟福背散射技术是分析固体表面层元素成分、杂质含量和浓度分布分析,以及薄膜厚度、界面特性分析不可缺少的手段,具有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对样品的损伤较小、分析方法简便可靠等优点,在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卢瑟福背散射技术分析原理入手,利用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大角度库仑散射现象,通过对散射离子能量、产额等物理量的测量,确定离子交换KTiOPO4波导中Rb原子的深度等参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