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体悟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师生互动的积极成果。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因为感动,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相似文献   

5.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了感动,教师的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有了感动,学生就不再觉得课堂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陈娟  沈飞 《教育》2008,(5):54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彼此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常常感动,感动地我们天然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生态,感动于在缤纷多彩的信息社会里,语文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途径。于是,总希望在如饥似渴的涉猎中,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浸润中,我的学生能够拥有厚重,  相似文献   

9.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哲 《新课程研究》2010,(5):148-149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这种情感的投入和调和。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全力开发语文课堂的感动因素。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有能够提升学生智商的教学内容,更有能够充分发展学生情商的教学空间,而感动就是教与学中师生情商发展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动、在评鉴语言中感动、在读写迁移中感动、在宣泄情感中感动,如此形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升华过程,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让课文和学生近些,再近些,才能接触到语文的本质。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 1.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我在教一篇课文前,常常自问:我是否已真正走进课文。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文章不厌百遍读”,好的文章常读常新。于是我养成了深入课文的备课习惯,有些课文或精彩段落我往往朗读成诵。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体现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现.感动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开掘语文课堂的感动资源,使语文教学因为感动而精彩.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体现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现。感动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开掘语文课堂的感动资源,使语文教学因为感动而精彩。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体现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现。感动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开掘语文课堂的感动资源,使语文教学因为感动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语文如果重视了美育,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力,培养学生拥有优秀的人格。可采用从情感教学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等方法,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了美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所谓“移情”,就是教师需将学生的感情牵引到作品中去,使自己也和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同样的情感,这种审美对象和欣赏者情感上的交流融合,升华共鸣,就叫移情。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从感知阶段飞跃到感觉、感动这个自由王国呢?移情法又该怎样贯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首先,教师要先自己感动才能以情感动学生;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最重要的是移情生活,使课文与生活相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学生在阅读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9.
王佐 《考试周刊》2013,(89):46-46
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学好语文。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20.
怎样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沉醉于语文学习情景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呢?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受到感动;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其次,必须认真开掘快乐之源--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让它在教师的设计下,成为感动学生情感的"息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情感带来的快感,他才能真正地乐学、爱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