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现代小说《呐喊》与《彷徨》25篇小说中,有四处写到酒店和两处写到茶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酒店"与"茶馆"在鲁迅作品中频繁地出现,不只是起着"道具"作用,而是显示了鲁迅作品的特色。老舍曾说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酒店也应作如是观。我也曾在拙作《论鲁迅小说的乡土色彩》(《鲁迅研究》1985年第11期)说过:"鲁迅往往把绍兴一带的小酒店和茶馆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酒店、茶馆是群众闲谈之地,它是社会的一角。它象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曾系统地阅读过中学的十二册语文教材。在十二册教材里,我发现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作家能象鲁迅那样荣幸能有这么多的作品被选为教材。根据统计,教材中共选入鲁迅作品二十二篇,其中小说八篇,杂文十篇,回忆散文三篇,序文一篇。教学好鲁迅的这部分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光荣职责。它对于我们学习鲁迅,普及鲁迅作品,使广大青少年懂得鲁迅,了解鲁迅,能象鲁迅那样去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根据小说情节, 课文作了一幅插图,插图里有作者本人鲁迅的像,显然鲁迅这个像就是小说中的“我”了。我认为,这个插图不当。鲁迅的小说(除了历史小说)里,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小说中出现的“我”多少  相似文献   

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今年秋季使用部编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一、三、五册共有五篇鲁迅作品: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三篇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和《故乡》.我想谈一谈这五篇鲁迅作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刘汉生 《文教资料》2008,2(9):126-128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除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带有讽刺性的杂文外,其它各篇,或是小说,或是散文、散文诗,其"主题"决非仅仅是批判,更多的是表达鲁迅先生对民族和广大民众的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鲁迅作品内蕴的把握并不全面.鲁迅小说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体,离开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对鲁迅小说的误读.中学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对鲁迅作品内容的解析,对其形式研究却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是民族的、时代的一面镜子。鲁迅作品教学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收鲁迅散文三篇,小说八篇,杂文七篇,共十八篇。份量是比较重的。但由于“四人帮”对鲁迅的歪曲、有关资料的严重不足和长期以来“左”的深远影响,目前的鲁迅作品教学问题比较突出.这里试列举一二.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中的“我”是贯串全篇的线索,起到了结构全篇的作用。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作品分析时也比较重视。但仅靠这一点,还不能形成小说的“格式的特别”,因为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线索的写法是很常见的,鲁迅作品中就还有《一件小事》,《故乡》等。鲁迅在发表《孔乙己》时所写的《文末附记》中,曾谈到过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是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是描写社会上  相似文献   

13.
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如何将不同类型的人物用文字记录下来,真实地再现他们的精神风貌,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下面,我们就以鲁迅作品为例,学习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说在鲁迅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鲁迅选集>共十二卷,小说仅为其中一卷[1].张秀枫编选的<鲁迅小说全编>收录的鲁迅小说共33篇,其中32篇为短篇小说[2].……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其思想性文学性都较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入八篇鲁迅作品,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八篇文章中鲁迅的思想表现较为广泛,这里主要谈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鲁迅的思想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质量,使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鲁迅作品真正成为今天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当今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仅就加强中学鲁迅作品的系统性教学问题,试作一些探讨.我们对中学鲁迅作品进行整体审视,不难发现:鲁迅作品贯穿于中学阶段的各册语文教材之中,体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写作时间既有前期,也有后期.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为教材的二十多篇鲁迅作品,几乎包括了鲁迅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它们粗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文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一直占着引人注目的重要地位。选作教材的鲁迅作品共18篇。体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写作时间既有前期,也有后期。这些鲁迅作品不仅篇目多,内容丰富,艺术格式新颖,表现手法独特,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每个年级每册教科书中。这18篇鲁迅作品,几乎包括了鲁迅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它们大体上勾画出鲁迅思想发展的轮廓,反映丁鲁迅为了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19.
学生阅读鲁迅作品,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隔膜,为加深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大多采用单篇深教的方法,对群文阅读实践的较少。本文重点论述如何从回忆性散文"两个我"的角度与小说"景与人"的角度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更好的走进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20.
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材中,都编选了一定份量的鲁迅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鲁迅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至今还是其他绝大多数入选篇章所不能企及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教材编选鲁迅作品的体例不很合理,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缺乏确切的评估,有些教师的讲授又不甚得法,因此收效甚微.下面,我就鲁迅作品教学的体会,直陈管见,求教于专家和同事们.鲁迅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营养,为了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作用,就不能不考虑进行一番精心安排,使之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