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14-2019年全国31省份马拉松赛事举办量为研究数据,采用地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分布与自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31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关系总体上呈正相关,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且空间依赖性较强,但这种依赖程度和空间集聚性已有下降趋势。②我国马拉松赛事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西部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两极差异明显,马拉松赛事发展的 “马太效应”逐渐增强。③新疆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马拉松赛事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大部分地区并未与周边邻接地区形成显著的空间集聚关系,且这种情况多年来并未发生太大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间合作办赛、向发展较差地区倾斜、以点带面等建议,旨在促进全国马拉松赛事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借鉴ACSI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结合中国群众性马拉松赛事的特点,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建立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基于此,构建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研究发现: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的指标包括参赛者期望、硬服务质量感知、软服务质量感知、感知价值、参赛者满意度、参赛者抱怨、参赛者忠诚度7个因素。就各个自变量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的影响路径来看,参赛者对服务的预期通过对软服务质量感知、硬服务质量感知间接正向影响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参赛者的服务质量感知既直接又间接地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参赛者的软服务质量感知通过硬服务质量感知和感知价值间接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参赛者的硬服务质量感知通过感知价值间接正向影响参赛者的满意度。就各个自变量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而言,参赛者的软服务质量感知对其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硬服务质量感知、服务期望和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马拉松热潮进行了探讨,描述了我国马拉松的基本态势,马拉松的举办数量和参与人员规模呈现双增长;马拉松的举办区域由东部沿海聚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拓展,而且表现出了中部集聚的特征.我国马拉松赛事热存在着赛事的定位、规划雷同,千赛一面,缺乏特色和差异性,赛事的运营管理水平不足,赛事收入来源财政依赖度较高、市场化不足,赛事的城市属性欠缺等问题.介于此提出了优化赛事定位,包括品牌定位、项目定位、营销定位等等内容;提升赛事的组织运营水平,提高主管部门的赛事外包主体选择和监管能力,建立完备的考评体系等;不断的提升赛事的城市识别度,要将赛事与城市的文化属性、资源特色等相融合,促进城市马拉松赛事名片的"实至名归"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扬州鉴真马拉松为例,从经济增长和文化基因两方面出发,分析城市马拉松的现实追求、经济影响和文化传承,研究扬州鉴真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背景、组织模式及运作机制,并阐述其价值特征。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时在现实追求过程中的局限性表现在政府组织投入有限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程度不足、赛事缺乏有效的扩展与创新等方面。因此,要协调政府机构,实行集中办公制度、推行市场运作、完善马拉松赛事体系、强化赛事拓展和赛事创新等策略。 通过促进城市马拉松的文化底蕴、城市特色和政企协作发展,推动马拉松赛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城市马拉松赛事数量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城市名片和诠释运动健康生活理念的社会平台,为了使马拉松赛事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马拉松的发展现状、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参赛者的情况、我国城市马拉松参赛事的定位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我国马拉松赛事和参赛者呈快速增长趋势;赛事资源与参赛者资源发展不同步;赛事定位雷同;缺乏包容性,未兼顾地区存在的跑者类型差异;本地区选手重视程度不够,未发挥体育的社区功能;赛事运营方式自上而下,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明确为什么办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为谁服务,如何真正自下而上地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产业环境及马拉松文化等问题,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揭示马拉松运动的文化价值机内在机制,本文以马拉松现象与城市发展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马拉松运动受到“热追捧”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马拉松运动受到追捧的因素是多元的,受众的盲从、国家治理政策的“松绑”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是推动马拉松热的关键;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对凝练城市文化、提高城市软实力、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民生问题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马拉松运动对城市影响的价值表达在于寻求具有普世价值的和平、友谊、发展、健康的价值形象。在马拉松运动受到“热追捧”的同时产业链不完整,品牌效应较低致使无法与国际知名赛事媲美;部分受众群体缺乏科学的认知和运动风险评估导致伤害事件频发;城市马拉松的赛事运营治理水平以及内容的娱乐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客观环境的限制影响了马拉松赛事举办的质量等问题同样引发思考亟待解决和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际马拉松改革开放后开始市场化运作,现在各赛事等级、规模及参赛人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影响力和办赛的整体效益并没有完全被开发,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国际马拉松的赛事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从马拉松赛事的项目属性切入,依托项目管理理论、赛事项目管理理论,旨在为提升我国国际马拉松的办赛水平,规避风险,及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运用调查访谈法和理论分析方法,选取不同利益群体参与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马拉松赛事持续参与行为形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赛事持续参与行为形成是外部情境因素和个人心理需要因素交互内化的动态过程,也是赛事组织系统耦合的结果。马拉松赛事持续参与行为形成的机制可以简单概括为赛事组织系统从不同参与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支持的输入开始,经过赛事组织系统的运作、转换,形成了特定的服务功能的输出,经过具体执行产生了特定的刺激赛事参与行为的结果,再经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再输出,使输出结果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最后持续参与行为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的表现进行了梳理,我国马拉松热表现在赛事规模逐年飙升,参与城市不断扩围,传播范围迅速拓展,商业规模不断提升等方面.马拉松赛事在举办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马拉松赛事同质化问题突出,马拉松赛事功能定位单一化,马拉松赛事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马拉松赛事群众基础尚待培育,赛事市场认同待提升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马拉松综合效应的发挥,也将影响到马拉松赛事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恶性关联到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些不足,我国马拉松赛事举办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多元化城市马拉松赛事定位,提升马拉松赛事运作水平,积极拓展马拉松赛事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举办的多元动因进行了探讨,我国经济基础为“马拉松赛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撑,营销时代的“城市名片”诉求催化着“马拉松赛事现象”,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涉足的推动,我国民众体育参与与消费观念的提升.在我国马拉松举办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不足:部分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运行水平不足,马拉松市场的总体创新性欠缺,马拉松参与者的科学运动和安全意识不强,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不够.基于这些问题我国马拉松赛事应该不断的提高办赛层次,要聚焦质量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运营水平;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创新层次;进行科学化管理,合理引导跑友树立健康的运动观;推进产业化运作,深度挖掘,提升赛事的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多渠道努力,不断提升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