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上规模的寄宿制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有30%以上的学生周末不回家,而是滞留于学校.这些学生为什么不回家呢?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父母出县跨省外出打工--照学生的话说是"家中没人";二是路途遥远--照学生的话说是"时间来不及";三是经济限制--照学生的话说是"车费受不了".也有其他原因,如逃避父母的管束、逃避家庭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2.
我原来班里有个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身体不是很好,小时候父母的过分呵护养成了他很多不好的习惯。他学习不努力,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白天在学校主要是睡觉或是看游戏书籍,晚上回家则是上网实践自己的游戏攻略,对集体、对他人一点儿也不关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太麻烦了”。  相似文献   

3.
光阴之轮     
关于时间,我们有很多说法。季节是最无情的一种。镜子可以不照,可以学人家“山中无历日”,甚至可以逃避衣物脱卸——空气调节技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其中一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班上一个叫朱自洁的女生写的,写的是她昨天回家前,因为父母要求的,到英语老师那儿背诵的任务没能完成,担心受到父母的责怪,就自己在书上照老师的笔迹写上“A+”,回家瞒过了父母。可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向父母承认了错误,而父母为此很是生气,于是她把这件事写在了日记上。日记的最后  相似文献   

5.
8小时以外 三位老师你们好。关于“父母皆祸害”的小组讨论你们也看了.不仅是儿女有意见,父母也有话说,你们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呢?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学楼的转角处有一面镜子.上课前老师们从镜子前走过,都会习惯性地去照一照,整理下衣服头发,争取以最佳的仪容去面对学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注重的还是外表,却忽略了我们言行、情感、态度等一些由内而生的东西带给学生的影响. 这天,我在给孩子们上口语交际课——“父母的爱”.里面有三个小故事,要孩子们针对故事中父母的做法谈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说谎是语言上的欺骗。对于年龄小、见识少,是非观念较差的小学生来讲,很容易或轻或重地染上这一恶习。它的危害有目共睹,不仅让师生痛心,失望,更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尽快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教育纠正十分必要。 一般小学生说谎原因有三: 一、逃避责罚老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请家长签字的考卷总有一些同学未签;请学生转告希望家长来校面谈,也总会有人一再拖延。原因很简单,或因为考的成绩不理想,或因为所犯的过失不希望让家长知晓,于是,或者告知家长.“考卷没发下来”;或者向老师推说“父母出差了”、“爸爸没空”,更有甚者请人代签或干脆自己模仿着签。这种说谎,大都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打骂或其它责罚。 二、怕苦畏难有些学生,把完不成作业的本子藏在书包里,或干脆扔进垃圾桶,又以“本子没带,忘在家里”或“本子不见了”的谎话欺骗教师。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上怕困难,怕吃苦,于是说谎成为暂时敷衍老师、欺瞒家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练习写话题为“关爱”的作文。在全班五十个学生的作文中,有三分之二的作文都是写自己是独生子女,回家后得到父母怎样的怜爱,遇到难题后父母又是怎样急着给自己解答等等。从形式和结构上看纯属一类。在他们的眼里,除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外,就再也难以看到其他的“爱”了。  相似文献   

9.
坪坝镇中学是京山县最偏远的一所山区乡镇中学,全校1391名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近80%。“留守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他们有的情感缺失,有的无人管教,有的放弃学习,有的出现行为偏差……该校全体教职员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努力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开通“亲情热线”,让“留守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京山县坪坝镇中学的“留守学生”大多居住偏远,家庭条件较差,家里没有电话,与在外的父母取得联系变得非常困难。为此,该校专门设置了“爱心电话室”,开通了“亲情热线”,为“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各班班主任建立了“亲情电话簿”,“留守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尽在其中。目前,该校已开通了八条“亲情热线”,安排专人管理,24小时为“留守学生”服务,“留守学生”一周可以免费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八(2)班有个女生叫丁春霞,父母在广州打工两年没有回家,她非常想念父母。去年腊月的一个早自习,该校校长李圭华在查学生寝室时,发现丁春霞在寝室里哭。问明原因,原来是她父母今年又不回家过年。李校长拨通了丁春霞父母的电话,她父母以工作忙、时间紧、回家花钱多等理由提出不想...  相似文献   

10.
韩老师是我有生以来所见到的最好的老师了。他60多岁了,高高的个子,那一头略微有些谢顶的银发,如白雪皑皑的富士山一样;一张宽宽的嘴巴在四方的脸上横着,总让人感到如此可亲。对了,还有那双眼睛,透过镜片,目光有时严肃却不乏幽默,有时笑逐颜开却又不乏严肃。两年来,我发现他身上有“三多”、“三少”——“三多”初次见面,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长。“老而弥坚嘛!”他笑道。是啊,银发皑皑不正是他的一种魅力吗!回家后,我将这种感觉告诉父母,谁料,妈妈说她就是韩老师的学生!我大为惊异。第二天,几个同学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保康县农职业高中把学生学习技术和脱贫致富紧密联系起来。他们的办法用副校长陈怀明的话说就是在改革农职业高中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三部曲”。第一部,让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实用技术,制定出家庭经济发展规划,然后回家脱贫;第二部,学生脱贫后再回校继续深造,同时把家庭作为自己实践的基地;第三部,毕业回家后科学致富,学校继续对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友》2013,(7):35-37
“浙江横店超越重庆,更远超延安,成为抗日战争的总部基地”——不知道是谁冒出这么一句话,说到人心坎里去了。“横店抗日根据地”的说法能应运而生,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片多,用编剧高满堂的话说,“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二是剧情雷人,用网友的话说,可谓“李寻欢附体,飞刀敌炮火,秒杀数百敌军;疯狂开外挂,徒手撕鬼子,逆天血飞满天”。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写作常常“有话说不出”或“无话可说”,为了能看到一篇篇文字通顺、情真意切的文章.我绞尽脑汁找方法,求创新。一日翻阅杂志时,一行新颖的标题——“倒出茶壶里的饺子”吸引了我,我突发奇想,何不用此法来改变学生们“有话说不出”的毛病呢?几年来我以此法搞试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验分三步: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不诚实表现的心理探究○王红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有过不诚实的表现,他们说的与做的、老师在场与不在场往往相差甚远,个别小学生表现得还十分突出。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不诚实的习惯。其心理成因主要有:一、逃避心理有位小学生一次放学后回家很晚,父母追问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打开文学历史的画卷,有豪放派的激昂慷慨,有婉约派的缠绵多情,有边塞派的雄深博大,有花间派的卿卿我我。有鲁迅的闪闪匕首,有沈从文的潺潺溪流。……总之,照中国人的话说是“文如其人”,照外国人的话说  相似文献   

16.
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既存在搜肠刮肚"无材料可写",又存在材料仿佛一大堆,"不知写什么好"的问题。其实,作文如炊。学生畏惧写作,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无米可炊"——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无话可说,也无字可写;二是"有米不知该如何炊"——有许多话说,却不知怎样下  相似文献   

17.
浏览大小报端,不时发现一些中小学生和父母或爷爷奶奶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不愉快,有的甚至演变成流血惨案。家的亲情,被这些孩子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有些学生的家庭观念过于淡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种是对家庭成员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关心。有的学生在外地上学,平时不能回家,可是到了寒暑假也不回家,既不参加社会活动,也不是搞勤工俭学,而是到同学家中串门。还有的学生长期不给家里写信,不懂得给父母以慰藉和关心;—种是对家庭成员的劳动成果毫不珍惜,明知家境并不宽裕,自己花钱却大手大脚,没钱就向家里要,简直把家庭看作取之不尽的“银行”;还…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王川老师:刚带一个新生班,仅仅因为不点名地批评了一个男生,他就回家对父母说你对他有“偏见”。你说你听了他家长的转述,感到很“冤枉”,因为“上一届学生,即使忍不住动了手,学生对我依然亲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对你“不点名批评”那个男生,我不了解更多的细节,无法做具体评价。读了你的来信,我最想告诉你的是,关键是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时下,学生肩上的那个书包越来越重,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为学生大呼“减负——!”其实,又有多少学生的书包真正瘦下来了呢? 我也是一个学生,是一个天天离不开书包的群体之中的一员。真的觉得书包好重!但有趣的是父母提着都觉得累的书包背到我们身上,我们却能满世界跑,在上下的跳跃间,里面的课本、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叮嘱、环境的压力像一把巨大的锤子,一下下敲打着我们稚嫩的双肩。算了吧,停下步子,回家去吧,还有一堆功课要做呢!不!偏不!肩上的份量越重越是要跑,像是巨负下的一种逃避,又像是不堪重负的发泄。跑啊跑啊,跑到天涯,锤子还是在肩上不停敲:咚!咚!咚!就像孙悟空永远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相似文献   

20.
有人曾对青少年学生做过问卷调查:“你最讨厌的家教方式是——”,填写“唠叨”的占65%;“你最理想的父母形象是——”,62%的学生答的是“理解子女,不唠叨”。可见,唠叨确系现今家教中的多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