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尽管儿童生活世界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多有所逗递,但始终却没有脱离“成人宰制儿童”的阴影。让我们正视儿童所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反省当今儿童的“生活世界”。惟有拨开其迷雾和锁链,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彰显,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回到“原初”状态,才能“敞亮”起来。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独特的,成人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世界,而是应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呼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教育就是生活”是美国 学 者 杜 威所倡导的。生活是客观的、现 实 的 。 因此,教育作为人 类 社 会 生活的一部分,它 不 能 也 无法 脱 离 真 实的客观世界。 《 读 书 》杂志曾刊载过题为《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作者把世界分成了两部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似乎儿童世界是世外桃源,存在于成人世界之外。儿童唯有生活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游戏的现状促使我们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进行反思。儿童的生活世界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童真、童趣和童话般的世界。儿童游戏源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可是当前儿童游戏渐渐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游戏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具有哲学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是教学理念的新取向,是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但是,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教学理念新的发展取向,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以成人的逻辑对待儿童的哲学,把儿童作为成人来对待,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决定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世界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儿童的世界——儿童是这个舞台上的绝对主角,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在这里展示,儿童的话语在这里张扬……这又是一个成人的世界——有关成人教养儿童的种种困惑、成人对待儿童的种种"劣迹"以及成人关于儿童的种种思考都在这里凝聚……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取向的差异,儿童研究可分为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基于成人视域和儿童视域融合的研究。其中,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是成人本位的研究,成人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是儿童本位的研究,儿童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是共生立场的研究,成人与儿童在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和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割裂了成年与童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内在联系,最终沦为了异化的"反儿童"研究;因此,有必要推进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以期实现儿童生命与成人生命的绵延生长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儿童视角”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借助于儿童视角,余华对成人世界、乡村记忆和人类生存境遇作了原生态的还原和真实的敞开。从叙事形态上看,成人视角制导下的“儿童世界一成人世界”、“儿童话语一成人话语”形成了儿童视角的“复调诗学”。从价值形态上看,儿童视角不仅有着对成人世界的理性审视、对儿童本体创伤性心理的关怀,而且也内含着作家的深层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9.
《本爱安娜》是一部充满趣味的儿童小说,对于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外部的生活世界都有细腻的展现,而且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中成人世界的问题也有所揭露。小说通过高超的叙事策略,把儿童的世界展现为表面文本,把成人世界以隐含的文本表现出来。这两种文本的结合,使得儿童的小世界中包含着成人的大世界,所以小说达到了趣味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侯海凤 《中国教师》2012,(11):31-34
<正>如果运用简单的二分法,我们可以认为,除了人(儿童和成人),儿童生活世界的其余部分就是由物(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构成的。显而易见,物构成了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儿童与物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有怎样的价值,很多成人却并不清楚。实际上,儿童生活世界之独特性正体现在儿童与物的独特关系上。换句话说,透过儿童与物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生活世界、儿童文化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是中世纪西欧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西欧中世纪,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影响的。他们的生活不仅依赖于成人,其教育也是被成人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成人世界里,与成人没有完全区分开,学校发展也有限。儿童的存在是一种依附的存在,儿童的发展和地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杜威儿童游戏理论的应用价值,指出儿童体育教学应以成人世界的生活经验为主导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3.
走进当今的小学生习作课堂,教学所体现的是单一、枯燥的模式和图景.具体地说,习作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远离儿童世界,偏重于科学世界,偏重于成人所理解的世界,缺乏对儿童可能生活世界的合理构建.这种成人化倾向的存在,也许是缘自我们心灵深处无法摆脱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世界是由成人主导的,因为成人具有先进性与成熟的理性.  相似文献   

14.
儿童教育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业。儿童教育是让儿童拥有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经成人裁剪过的,儿童在这种生活中成长。这种生活将会沉积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教育就是造就与这种生活相一致的人。儿童长大成人后,会有意或无意地使教育场景中的价值观念、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等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再现出来。因而,教育可以开风气之先,但也可以败坏未来。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化是儿童这一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的集合,体现着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儿童文化需要成人文化的关怀与养育,成人文化也需要儿童文化的拯救与唤醒。儿童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丰富而又生动的,总体而言,具有原始的整体性、无畏的体验性、创造的游戏性以及审美的艺术性等精神特...  相似文献   

16.
儿童生活在梦想之中,游戏是他们实现梦想的手段,因此成为伴随人类成长的一个严肃话题。游戏概念是复杂的,在成人世界里,儿童游戏具有自主性、自发性、无目的性、情境性、愉悦性等诸多特征。成人对儿童游戏的规训包括成人对儿童游戏内容、价值、工具等方面进行的有意识影响,它既是儿童游戏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极容易导致儿童游戏意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朱宁波 《教育科学》2006,22(5):43-45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育习惯于从“成人视角”来考虑问题,因而在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都不免刻下成人权威的印记。现象学教育学采用全新的“儿童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思想,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体验,为我们理解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的视角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也能运用哲学、讨论哲学问题吗?如果能,儿童以怎样的哲学指导生活?儿童的哲学思维是如何获得的呢?儿童的哲学世界与成人  相似文献   

20.
陈雪曦 《教师》2016,(4):24-25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由此看来,儿童的教育需要儿童视野。儿童视野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一、儿童眼中的生活是怎样的1.儿童眼中的生活是简单的在成人的世界里,世界因为熟悉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