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化学防护系主任郁建兴教授,在执行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任务中不幸罹难后,在总参党委、首长的指导下,学院全力以赴,集中精兵强将,与上级机关一道合力攻关,对郁建兴烈士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3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为郁建兴烈士追记一等功。回顾郁建兴烈士先进事迹的宣传实践,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正>宜宾烈士刘国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立过一等功,回国后加入雷波县公安战线,1957年底不幸牺牲于当地剿匪战斗中。烈士遗孀及遗子从未到过宜宾刘国才老家,仅和烈士家人有过书信往来。近日,央视《等着我》栏目志愿者根据雷波县留存下来的烈士登记表,电话联系上了宜宾市档案馆,查找  相似文献   

3.
1997年,《图书馆建设》庆祝创刊20周年并出版100期时,我写了一篇短文《迎接〈图书馆建设〉的第三个十年》(发表于《图书馆建设》1997年第6期)。去年,在海南过冬的时候,接到毕红秋的电话,力邀我为30岁的《图书馆建设》写点儿东西,我这才意识到当初迎接的第三个十年已悄然而过了。  相似文献   

4.
4月5日,我突然接到《空军报》编辑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我采写的《捐款记》一稿准备刊用,只是稿件中的“司机小阎遇到不幸”一句含糊了些。这个“不幸”到底是撞断了手,腿,还是牺牲了? 我在采写这篇稿件时,因担心将小阎牺牲的事实写出来,对小阎所在单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便含糊其辞地用“遇到不幸”来搪塞,没想到……接到这个从北京打到内蒙的电话,感激、惭愧的同时,更使我深受启示。启示之一:倘若编辑同志的责任心不强,也许会因某个“疑点”而懒得费口舌或动手脚,使本来只要稍  相似文献   

5.
为了报道真相,危险与记者结伴而行;为了维护和平,奉献与牺牲相随。伊拉克战争中,中外记者同时面临着战火、灾祸、饥渴、病痛、伤残、困惑……但也同时收获着报道、友谊与对和平坚定的渴望。为制止战争而执行武器核查任务的我国专家郁建兴,遇难于伊拉克。现在《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栏目中,特别编发了“新华社速度:10秒领先世界”一文(见4至5页);并编发一组《伊拉克战争中的战地记者》的图片和文字(见6至7页及封二、封三),有关郁建兴部分,有记者采访记和相关报道各一篇,(见8至12页)。愿借此与读者共祈伊拉克早日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6.
英雄,是他的追寻伊拉克战争前夕,2003年3月16日《每日新报》国内新闻专版发表了一篇《走进郁建兴的“家园”》的通讯报道和相关的新闻背景。这篇独家新闻报道成为当天报纸抢眼的文章,受到了读者的关注,人们竞相传阅。就是卖报纸的小贩也高喊“买一张看一看‘英雄的家园’,武器核  相似文献   

7.
一直到读完《十面埋伏》的最后一行字,合上书页,我才仿佛松了一口气。《十面埋伏》跌宕的情节,真挚而沉重的情感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突然我特别想了解写了从《天网》、《抉择》到《十面埋伏》这一系列精彩的法制题材小说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样写出这些作品的。终于,我通过电话采访了作者张平。纵览你已经出版的几部小说,从《法撼汾西》到《天网》、《抉择》,以及最近出版的《十面埋伏》,政法题材一直是你始终关注的主题。我想知道,这是出于你个人的兴趣偏爱,还是与你的生活经历有关,抑或是出于某种现实意义上的考虑?其实我还有别的几部长篇,并不是所说的这类题材。在人们的印象中认为我一直是写“政法题材”的,可能与你列举的这几部作品的影响比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从1976年开始在部队搞摄影报道。1985年12月14日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行前,《解放军画报》、《陕西日报》、《人民军队》等报刊聘我为特约记者。当时,我觉得背了十年、只有几斤重的“铁疙瘩”,一下子变得很沉很沉。战争、战地摄影对我来说太陌生了。而自己在战场上又是双重身份一战斗员与摄影员,不但要考虑如何完成好报道任务,还要想到伤、残甚至牺牲。因为我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摄影员。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也许只此一回。所以,我常用战士的一幅对联来勉励自己:“害怕艰险莫走这条路,贪生怕死别八这个门”。  相似文献   

9.
沦落的升腾     
严歌苓说:"我一向不认为《金陵十三钗》属于我最好的小说之一,但是它是一篇我长久以来认为非写不可的作品"《悲惨而绚烂的牺牲》,载《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6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我认同作者本人的看法,《金陵十三钗》不属于严歌苓最好的那一部分小说。但是,对我来说,《金陵十三钗》的阅读体验虽然不像一杯烈酒,令人瞬间感到辛辣畅快,却仿佛一杯用阿巴斯甜调制的糖水,在喝进去一段时间后,若有若无的甜味才漫到舌  相似文献   

10.
A、引子:简短而不可或缺的我们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读到这样高情感、高活力、高境界的新闻作品了。《秋天,我们发起进攻》,(见《中国青年报》1991年1月23日,作者杨浪、贾永)何其美妙、动人的标题。以致当我们决定对这篇作品进行赏析、解剖后,我忍不住拨通了作者之一杨浪的电话。我总觉得,好的品评文章只有在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心之后,才有可能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剧《毛岸英》的热播,全国人民大都知道了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侵朝美军一次针对志愿军首脑机关的轰炸中英勇牺牲。但和毛岸英一同牺牲,直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通过手表辨别出毛岸英遗体才确认身份的另一牺牲者——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高瑞欣.  相似文献   

12.
寻找刘友石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是远在北京的中国档案出版社周社长打来的(此前我曾在北京采访过中国档案出版社,认识了周社长),周社长在电话中说,中央有关部门在整理毛泽东书房中的遗物时,发现了毛泽东39首诗词篆刻印谱,篆刻很精美,极具艺术欣赏价值,从布局和用刀看,作者具有一定的功力,经专家鉴定,认为值得出版。后来出版这本《毛泽东诗词印谱》的任务便落实到了中国档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27日上午,我意外地接到傅雷先生的二公子北京特级教师傅敏先生的电话,告知他陪兄长傅聪先生已于当日到达长沙,下榻湘泉大酒店,只逗留四天,邀我前去相见吃个便饭。我知道今年是杰出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学者傅雷夫妇在文革中罹难35周年,侨居英国的著名国际"钢琴诗人"傅聪先生是应邀回国,在长沙、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举行纪念他父亲傅雷先生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到长沙是进行首场演出,并将在岳麓书院参加"千年论坛之音乐往事——傅聪谈艺录"活动。这些年来,我因策划编辑金梅先生所著《傅雷传》,与傅氏昆仲有过书信和电话联系,彼此神交已久,但缘悭一面,这次他俩联袂前来潇湘共襄盛举,相  相似文献   

14.
★《终结者3》 “我还会回来的!”——这是《终结者》中的经典台词,也成了如今商业电影的奋斗目标。《终结者3》刚刚才上映,《终结者4》已经在筹拍中。《终结者》不知何时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5.
“喂,李伟同志吧,您在我报发表的《西安鬼市探幽》(见报稿附后)在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请来领通知。”啊!当我接到《星期天》报负责同志的这个电话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仿佛置身于虚无飘渺的梦幻之中。直到5月13日在“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颁奖大会”领奖台上,省上领导把“获奖证书”授予我时,我才从梦中回到了现实。我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通讯员,能获此大奖,自然感慨颇多。我仅就这篇获奖稿谈谈自己的采写体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大地震中,教师范美忠丢下学生最先跑出教室,并在博文《那一刻地动山摇——“5&#183;12”汶川地震亲历记》写到自己当时的行为只是出于逃生本能,完全与教师责任或个人道德无关;还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此文一出立即掀起千层浪,网友们认为范美忠此般言行令师德蒙羞,“范跑跑事件”也由此升级。  相似文献   

17.
我的星期天     
星期日的早晨,太阳给灌水河畔洒上了一层金色。我和爱人挽着孩子佳佳,准备到商场买套衣服,这是为了给我过生日而买的。刚走到广播站门口,来了电话找我,我拿起电话才知道,上级要我带上录音机,到  相似文献   

18.
两个月前,当我初听到李谷一将要与《声屏周报》对簿公堂时,深为《声屏周报》的同行们捏一把汗。那时,我不曾想到是今天的审理结果,只是因为知道《声屏周报》记者对自己所报道的事实,全是通过电话采访得来的,这可能就是造成这场新闻官司败诉的根据。当然,这不是电话采访本身的过错。新闻记者的天职,是尽可能快地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告诉给读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自然可以运用包括电话采访在内的各种必要的采访手段。但是,电话采访同其它采访手段一样,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不足。它的优势就是  相似文献   

19.
这一两年来,我写的一些新闻作品如《与雷宇对话》、《一位国家级专家竟去读硕士研究生——程抱垒的选择发人深思》、《“孟维娜’行为”追踪》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或引起反响,或引来争议,不论誉毁,身边的好友也罢,同学也罢,有一种评价倒是相同:“你写的东西有嚼头,不会看了就忘”。于是有人奇怪:你是正在读书的研究生,哪来的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作答:我写的这些东西,充其量只是几发“马后炮”。这不是假谦虚,发现并率先报道这些新闻的都是别人,我不能掠美;在别人报道过的领域继续开掘,犹如“马后炮”,这才是我的实绩。如果说要我  相似文献   

20.
张先 《中国广播》2009,(12):65-66
2009年9月21日,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四集广播连续剧《情满昆仑》荣获优秀广播剧奖。这一信息公布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王乐义的电话。王乐义在电话里对《情满昆仑》获得“五个一正程奖”表示热烈祝贺,对广播真切反映农民生产生活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