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网络流行歌曲看网络对青年文化价值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流行歌曲是依靠网络传播的原创歌曲,是网络文化的一支新军。本文选取了www.tom.com上48期flash排行榜上共93件网络流行音乐样本,对网络流行歌曲这一新的网络现象进行了定义和分类。从中分析了青年人对政治、社会现象、青春、爱情、幽默观的态度,及网络流行歌曲中传递的青年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鹤 《新闻界》2020,(4):96-96
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生活的重要记录者,它见证了现代华语流行音乐在民国时从孕育到辉煌的整个过程。桂强教授的《摩登的吟唱与声音媒介的嬗变: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研究初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一书是在民国都市流行音乐研究逐渐升温背景下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的娱乐文化已经十分发达,其内容十分丰富,在黎锦晖等人影响下产生的流行歌曲,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内容,黎锦辉由于在流行歌曲方面的开创之功、重大贡献,被称之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者"、"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相似文献   

4.
《反光镜》编者:针对目前对流行歌曲的质疑,我的看法有以下三点:流行歌曲主流是好的必须承认部分流行歌曲中歌词低俗、粗制滥造的现象是存在着的,但不应该因此把流行歌曲全部否定掉。很多人认为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张口闭口情啊爱的,没大志,太空虚,应该多演唱像《大刀进行曲》、《抗战歌》、《九一八》等革命歌曲,因而像现在经常传唱的《一封家书》、《小芳》、《真心英雄》的众多抒情流行歌曲受到了批评。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流行歌曲并不是一无是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抒情类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港台流行歌曲进入大陆,大众文化在中国开始成长和迅猛发展.原先一直若隐若现的精英文化也从一体性文化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以追求审美为特征、具有浓厚乌托邦情怀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2,(Z1)
【台标呼号。听众朋友,现在为您播送文学专题《唐宋时的“流行歌曲”——介绍三首能唱的词》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就是词。今天看起来,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高雅深奥的文学样式,其实在唐代和北宋初期它只是一种通俗小唱,即现今所谓“流行歌曲”。北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它在文人手里逐步雅化,与演唱分  相似文献   

7.
陈双薇 《新闻世界》2008,(12):156-157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凝炼的语言形式,丰富的表现主题,悠远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现代的流行歌词吸收了唐宋诗词的艺术营养,提升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而唐宋诗词又在当代流行歌曲中被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韩静 《新闻世界》2011,(10):173-174
近年来,网络歌曲以其明快的旋律,通俗的歌词,直白的情感表达,迅速"走红",出现了一批传唱度极高,深受网民喜爱的歌曲。网络歌曲一方面属于商业制造的一环,另一方面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而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是流行歌曲的主要类型。本文分析了网络歌曲所呈现的爱情观,并探讨相关文化现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有一首流行歌曲,名字叫"没有哪个行业能像娱乐业".这句话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 米切尔·J·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认为:"文化,娱乐--而不是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有的借用古诗的词句或意境,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它能引发联想.再现典型情景,延伸经典魅力。歌曲在传唱之时,体现出高雅的品住,丰厚的文化养分。可以让青少年在追求流行的时候,多接受一点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天津高校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港台流行歌曲对天津高校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港台歌曲在高校学生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校学生对港台歌曲的接受受大众传媒影响极大;高校学生喜欢的港台歌曲多是情歌和励志歌曲;港台歌曲对高校学生提供的主要是正面影响,起到了娱乐身心、审美熏陶的作用;高校应重视港台歌曲的影响力,引导学生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这个刚刚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古国,竞然像从梦中醒来,惊奇地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娱乐文化的地毯式轰炸。这些娱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几乎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到武打片、警匪片、娱乐片,从流行歌曲、摇滚乐、迪斯科、游戏机等等一直到网上游戏和影视歌明星,娱乐文化越来越占据了人们较大的视野。 我们应以什么心态来看待娱乐文化呢?娱乐文化也是创造价值的一种活动,这充分体现在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畜的价值取向中。当今世界,许多商品和服务都成功地利用了娱乐文化的因素,利用了群众心灵归属的渴望。例如NBA利用乔丹等巨星娱乐化形象的推广,在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2月12日刊登的新华社消息《现代文化进入苏南农家》,读了叫人觉得别扭,文章对事实的概括不恰当。消息说:“外来文化的进入,使苏南农民的文化视野开阔了,文化思想解放了”。可是在这个帽子下所例举的事实呢?是“一幅幅表现女性体态美的比基尼画,如今已堂堂正正地悬挂在一些青年农民夫妇的起居室内”。还有,“交谊舞、人体艺术画、音乐茶座、流行歌曲等在这里已成为时尚。”不知道作者是否真的相信这些表象便能代表“文化思想解放”,其实“比基尼”进入农家并不能说  相似文献   

14.
侯平 《东南传播》2014,(1):44-48
笔者以天津高校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港台流行歌曲对天津高校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港台歌曲在高校学生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校学生对港台歌曲的接受受大众传媒影响极大;高校学生喜欢的港台歌曲多是情歌和励志歌曲;港台歌曲对高校学生提供的主要是正面影响,起到了娱乐身心、审美熏陶的作用;高校应重视港台歌曲的影响力,引导学生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电视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视文化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电视是一种全方位展示生活各个层面的信息源,它再造了一个生活现实。表面上看绝对是先有生活,后有电视。但是从流行服饰到流行歌曲,从审美情趣到思想观念,以至我们谈情说爱的模式,都受到了电视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电视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十分重要的人文环境。如今,电视文化将更加明显地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化创造,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思想。一是人们心理距离的缩短。电视把一切遥远的、抽象的变成近距离的具象的,而且把所有这一切变成平凡的、亲切的,这将大大缩小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本文在总结分析"中国风"现象来龙去脉的基础之上,运用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批判性解读,认为中国风歌曲在制作上存在着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点,在听众接受上存在着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而其具有的怀旧情结能够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辉的贡献之深、影响力之大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黎锦辉从先前的儿童音乐创作到大众流行歌曲方向的转变,从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到《家庭爱情歌曲100首》的创作发行,他对于中国音乐的贡献引发学界的众多探讨,同时引起笔者对于其流行歌曲流行的传播角度的分析。本文以黎锦辉及其早期流行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资料和个人分析为依据,以传播学的5W视角为文章框架,对于黎氏音乐在当时的流行歌曲轰动成因与效果做出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东英  吕波 《新闻界》2008,(4):49-51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上榜的流行歌曲进行抽样分析,通过对歌词、音乐、歌手形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陆的流行歌曲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性别陈规定型;流行歌曲的商业化倾向决定其利用女性形象作招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凌华 《军事记者》2006,(5):15-1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已经成为现代人读书看报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一则好新闻,如果标题制作得不精彩动人,往往会与读者失之交臂,使作者和编者的心血付之东流。而流行歌曲之所以为人们喜听乐唱,除了曲调优美动听外,歌词也往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有哲理。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甚至会越过国界,为几代人所传唱。对新闻爱好者来说,如果把歌曲中优秀的歌词引入新闻标题,会让读者眼前一亮。笔者是一位新闻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流行歌曲的“发烧友”,因此,我常喜欢把一些好听的歌词克隆到新闻标题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09,(6):F0004-F0004
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2008年6月23日拉开帷幕,共征集25000多首歌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流行歌曲赛事,经过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等七大赛区的初赛和复赛.共评选出210首歌曲进入了最终决赛。2009年5月8日~5月22日进行了14场决赛。专家和观众共同评选出了《白云》等30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