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长胜 《视听界》2002,(6):20-20
有人认为,新闻失实问题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顽症”。就广播新闻来说,由于缺乏严谨的新闻态度,忽视新闻规律,新闻失实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片面强调新闻的时效性。时效性是广播新闻较之其他媒体的一个显著优势。一条新闻,谁先报道,谁就争取到主动,所以在广播媒体之间抢新闻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一点,记者都很明确。要在时间上占得先机,采写新闻的时间常常就比较仓促,往往不等新闻事实结束,记者就得往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王俊美 《青年记者》2003,(10):22-22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作为机关报,不报道会议是不现实的,也是失职的。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党报记者、编辑深感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9年的记者,我认为,只要用心发现,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3.
许静 《新闻前哨》2007,(5):80-80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事、某单位或某人的舆论监督有“头”无“尾”,缺乏力度,导致公众对媒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要消除这种“不信任”,新闻舆论监督就必须“寻根究底”。一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媒体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新闻传媒界的“流行语”,受到了从技术人员到主管领导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IT厂商的重视和追逐。当前,关于“媒体资产管理”,我国新闻传媒界、特别是传媒技术界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媒体资产管理”的技术应用有了哪些进展,取得了什么经验?  相似文献   

5.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6.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宋庆武 《记者摇篮》2007,(4):55-55,45
在有关新闻学术的研究中,“新闻标题”历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平面媒体中,新闻标题一直被冠之以“新闻眼”的称谓,简单的“三个字”强调出了新闻标题在新闻写作和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作为新兴的媒体,其新闻的成熟期较晚,特别是作为以音像为主要传播元素的媒介,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8.
“公共新闻”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它被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而做的努力。此后十几年内,美国在“公共新闻”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7月17日,上海《文汇报》刊发王向东的文章,批评绯闻现在非常走俏。在一些报纸版面上,绯闻是娱乐新闻的“主打产品”,简直到了版面“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状况。文章还说有的报纸已对刊登“自己的明星”的绯闻感到“不过瘾,就把国外的全文照搬,传播进来”。王向东在文中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而绯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绯闻不是新闻,也不可能是新闻。绯闻既不“娱”人,也不添“乐”。把绯闻误当做娱乐新闻,既是对新闻的践踏,更是对娱乐的亵渎。媒体上绯闻泛滥是一种不健康的舆论导向,绯闻失控是媒体的失职,更是媒体的耻辱。诚…  相似文献   

10.
新闻稿件是让人阅读的。提升新闻的吸引力,除了在标题上下工夫进行“精耕细作”外,在新闻的主体中使用群众语言,让新闻“接地气”,使文章读起来有土地的味道,有群众的声音,让群众感觉不费力,很亲切,同样非常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是新闻事实的“服装”,它不仅仅构成了新闻的外表,还是吸引受众阅读、提升媒体魅力的不二利器。  相似文献   

11.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2.
高义刚 《视听界》2010,(1):104-104
新闻策划指通过有目的、有准备的计划,发掘事件的新闻价值。其中重大题材策划,更是对媒体新闻制作水平的综合考量,也是媒体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本文以在江苏省引起较大影响的“江苏第一爆”事件为例,探讨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  相似文献   

13.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成为主流媒体是每一个媒体的梦想。要成为主流,在无法放弃社会新闻的前提下,必须改变社会新闻的传统报道方式,寻找一种社会新闻的崭新报道方式,把社会新闻变成人人需要的“实用新闻”,加大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让读者感觉到:社会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那么,怎样增强社会新闻的服务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最近媒体上又有沸沸扬扬的“郭晶晶耍大牌’,新闻,是说世界杯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获得亚军的郭晶晶,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耍大牌”,忙着为一件小玉器穿绳,忽视记者的提问。随后她又在一次答问中称加拿大选手哈特莉为“胖子”,引起媒体哗然。记者感叹:“冠军易得,做人难学。”  相似文献   

16.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上海“疯女案”之后,我国新闻官司呈迅猛上升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传媒业遭遇的新闻官司已经有几千起,其中针对“新闻失实”提出的侵权案达80%以上,这中间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因批评报道而被诉“新闻失实”名誉侵权又占了绝大多数。此外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载体。能否准确运用新闻语言,是能否真实、及时、客观、全面地传播新闻事实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新闻语言运用“失准”,造成信息传播不全或受众信息接收发生误差等情形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意不全。即由于新闻语言遣词造句不到位,使得传播的信息没能“打中”媒体最需传递或受众最想获取的信息靶心。  相似文献   

20.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