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首先对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测评的必要性作了分析.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隐性知识四个维度及其20个具体要素进行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厘清了隐性知识各维度、要素对总指标的贡献率,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利益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中外竞技体育人才投资主体都是国家,欧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通过公共教育系统实施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高度选择性的,竞技体育人才和体委系统通过"双向选择"机制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国家承担运动员的培养费用,运动员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国家在国际竞技体育赛事中努力创出佳绩。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人力资本国家投资部分不能由个人或俱乐部买断,俱乐部或个人买断的只是运动员参加商业性比赛的权利,"为国争光"是我国运动员的神圣使命和强制性义务。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付出巨大的时间、健康以及机会成本,他们理应成为其人力资本使用收益的重要受益人。代表国家队参赛既是我国运动员的强制性义务,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我国运动员合法参赛权利应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和邓亚萍,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退役运动员安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与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运用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与运动员退役安置的关系.认为: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竞技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加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管理,不仅要确保竞技体育人才的数量与规模能够满足当前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以后竞技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对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形成需求与供给合理的一种长效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吉林省体育系统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中的运动员、教练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后备力量欠雄厚,运动员数量与体育强省相比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建议: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加强教练员科研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殿辉 《体育科技》2010,31(3):122-126
在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如何能切实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体育人才。通过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历史、现状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结合我国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讨,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运动训练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训练与德育、智育、心理教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辩证关系。在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训练中,必须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刻苦训练、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内在思想动机并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启发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智力运用,培养具有智力教育支持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不仅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其具有出色的心理能力;引入美育,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学会发展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据实际,注重实效,着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发展、素质培养的专门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桂杨 《辽宁体育科技》2008,30(3):114-114
竞技体育优胜劣汰的规律,决定了不是所有的足球后备人才最终都能成为优秀足球运动员,大多数足球后备人才将被分流淘汰,进入社会其他领域再就业或继续升学,但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为基础。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人才学、训练学等学科为理论研究基础,以竞技体育领域经典案例分析为依托,对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材规律进行审视与归纳。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材要遵循项目本质特征规律为前提,重视基础训练与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有机融合,遵循"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树立科学训练理念是成材的核心,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与文化学习教育的统一是竞技体育人才成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