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明显的"重物质、轻精神"、"重保障、轻发展"、"重管理、轻服务"等现实问题,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贫困生的有效资助策略,加强人文思考,构建人性化、多元化的立体式资助体系,有利于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济困助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奖、贷、助、勤、补、减、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贫困生资格认定缺乏合理机制、部分资助政策不合理、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对高校贫困生的健康缺乏关注、银行惜贷现象严重、资助主体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拓宽资助经费来源渠道、加强高校对贫困生在经济、精神上的资助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生就学成本的不断增加,贫困生在各校都占有相当的比例。针对我国现有的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多元化混合型大学生资助的模式,探讨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途径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目前实行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学生资助体系,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助学金金额大、覆盖面广、受助者众多,且具有无偿性、申请门槛低等特点,因此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本文就高校贫困资助中国家助学金这一单项资助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期从事高校贫困生学生资助和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提升高校助学金工作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的高校科研资助政策经历了从公平竞争的基金制度到全社会多元化的资助体系这一历史进程.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资助的来源主要为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政府应为主体;竞争是高校获取政府科研资助的主要途径,但却有失公正;同时,也存在相关监督机制缺失的问题.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科研投入;通过各方努力落实公平竞争;并完善如科研经费预算、科研成果审查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奖贷助"为主导、"勤补免"为补充的高校贫困生多方位资助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文章立足法治视角,审视当下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诸多争议,以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高达320万,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奖、贷、助、勤、减、免"为主的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同时也逐年提高了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扩大了资助范围,但贫困生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研究美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建设模式,针对美国研究生资助体系政府主导、资金来源稳定、社会参与度高、资助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分析了其对构建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内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充资助金额总量;改革资助方式,扩大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面;创新资助体系制度,提高资资助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经济资助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亟待发展和完善。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发展比较完善,具有资助理念多元化、资助层次多样化、资助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值得我国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建立起“奖、贷、勤、补、免”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但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认定标准不一、认定程序不规范、认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认定是实施有效援助的基础,建立有效、可实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十分紧迫。应通过建立源头控制、学生审报、班级考核、学院审核、学校公示、动态认定等有效机制,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杜琼 《教书育人》2012,(21):8-9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院校的贫困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加大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国家奖助学金为主导,"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长期以来,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仅仅体现在经济资助的方面,较少关注这类群体心理方面的需求。事实证明,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比经济压力更大,影响更深远。如何让高校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奖、助、贷、勤、免"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发放学生资助金额首次突破500亿元,比上年增加92.74亿元,惠及4170.14万人次贫困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有限资源有效利用,确实需要加强贫困生资助运行体系的研究。而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有效运行的首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尝试结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实践,阐述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校已初步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现有体系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面存在不足。结合当前高校贫困生现状,高校应构建物质、素质、心理方面的资助,推进感恩教育,建立有偿助学模式,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中角色定位模糊、社会参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新资助政策体系。完善资助工作机制,明确和强化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体系中的权责,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使贫困生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我国逐步建立了"奖、勤、贷、助、补、免"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但是近年来,在资助政策推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文章分析了高校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尽最大效能发挥资助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资助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西藏高校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但是,随着国家对西藏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近年来西藏高校资助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资助工作的育人效能发生了偏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但资助工作的效果如何,这是资助工作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国教育和资助工作的公平与效率。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应从树立先进的资助理念、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完善的以能力资助为目的的资助体系、建立有效的资助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品质和绩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高校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开辟勤工助学岗位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资助体系,收到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高校应该净化经济资助的源头管理,优化经济资助的执行模式,强化经济资助的外围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免费上学阶段逐步演进到以奖代助阶段,再到现在的成本分担阶段,体现出由片面追求公平逐步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由政府独揽逐步转向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由单一的奖、助政策逐步转向奖、贷、助、减、补和"绿色通道"相结合等特征。但在政策设计上仍存在重政府、高校解困,轻社会力量资助等不足,有待通过进一步健全高校助困政策体系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