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确认识少年儿童承担负荷的能力,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且尚未完成时期,虽说具有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但疲劳出现过早。因而,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一般训练初期(准备期)应安排中等运动负荷,无论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都应控制在训练对象所…  相似文献   

2.
训练周期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元,训练结构是训练安排的整体构架。通过对我国20km男子竞走项目年度训练周期结构进行研究发现:1)年度不同小周期围绕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训练展开;2)一般准备期旨在提高有氧水平,改进技术,提高战术能力;专门准备期旨在促进竞技能力提升;赛前期旨在发展专项能力;比赛期重点是调整并保持最近竞技状态。负荷量在一般准备期较高,专门准备期达到顶点,赛前期、比赛期及恢复期走低;一般准备期素质及技术训练安排较多,后在专门准备期、赛前期与比赛期逐渐下降;训练强度在一般准备期较低,后随专门准备期、赛前期、比赛期逐渐增强;3)相比平原运动员,高原运动员训练专项化程度较高;训练负荷量相对较大,但负荷强度相对略小;沿各同质小周期,其负荷内容类别逐渐集中,方法手段专项化程度渐强,负荷强度渐高。  相似文献   

3.
拳击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拳击周期训练的时间、内容、负荷安排及时期、阶段划分的分析研究,发现拳击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在训练中占重要地位。一个训练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过渡期。应找出各训练期的具体训练方向和训练重点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宋来  徐磊 《冰雪运动》2012,(5):14-18
短道速滑项目夏季训练与赛季训练的不同在于夏季训练没有比赛的干扰,教练员可以更好、更合理地安排训练,运动员也可以在相对完整的训练中迅速恢复、积累体能,提高竞技能力。所以夏季训练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为系统的训练,是决定运动员赛季成绩优劣的关键性基础阶段。因此,对短道速滑项目夏季训练的时期划分、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训练问题更具研究价值。通过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夏季训练阶段运动负荷的监测表明,夏季训练的时间为4~9月,共计21周,划分为四个阶段;训练内容安排的比列为冰上专项练习占总训练内容的65%,而陆地模仿练习及力量练习占整个练习时间的15%和10%,跑步、跳跃与其他练习各占5%;运动负荷的安排与特点为负荷强度成一条上升的斜线,由第1周到第21周依次逐渐升高,而负荷量却呈倒V字型,由第一阶段的低到二三阶段的高再到第四阶段的低,具有鲜明的训练负荷节奏变化安排的特征,对国家短道速滑队备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具有一定的训练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5名山西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的训练观察及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T)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使5名男子柔道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疲劳,但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Hb、HCT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b、HCT是男子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对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和预防运动员潜在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表明冬训的运动负荷安排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为通过科学调控运动训练来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控制,对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近些年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定向改造以适应专项特征,运动负荷刺激机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产生变化,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绝对负荷中,负荷累积与损伤风险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对负荷中,负荷变化对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为了降低损伤风险,在训练安排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较低水平负荷或使用极高水平负荷,以及避免负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蹦床集训队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计划安排、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生理、生化以及心理指标与训练负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模拟“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LoHi训练法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为LoHi训练法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对1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2周的LoHi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气体代谢、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能力测试;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进行5次专项有氧能力的测试.结果2周LoHi训练后,①男运动员VO2max、VO2max/kg、Vemax和O2-plusemax显著提高(P<0.05),女运动员无显著性变化(P>0.05);②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后,男女运动员运动后的Bla均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0.001),男女间无性别差异(P>0.05);同时运动后Bla的下降率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③力竭性递增负荷运动中,男运动员Wmax提高了12.7%(P<0.01),女运动员则提高了6.12%(P>0.05); Tmax男子提高17.7%(P<0.05),女子提高7.44%(P<0.05);④男运动员在2周LoHi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呈升高趋势,Bla呈逐渐下降趋势,训练后7d运动成绩最好,Bla却下降51.9%(P<0.01);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和Bla均呈下降趋势,训练后7d运动成绩最高,18d下降,但Bla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结论两周LoHi训练提高了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特别使运动员的一般有氧能力和专项有氧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女运动员对缺氧的适应能力明显低于男子,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浅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就是在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运动员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由于不同训练时期、阶段和小周期,以及训练课的具体任务、对象不同、技术水平的差异,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所差别。如过渡期的训练,主要任务是调整、恢复,一般安排小负荷量。不同训练程度的运动员,承担负荷能力,适应负荷时间的长短,恢复功能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只有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安排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0.
对2名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进行身体机能监控,综合分析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皮质醇(C)、睾酮/皮质醇比值(T/C)和血尿素(BU)变化特点,探讨赛前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与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第1阶段T水平上升,后3个阶段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整体呈上升趋势;T/C值逐渐下降,且运动员a较运动员b下降明显;BU水平呈先下降后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受运动负荷控制、运动员个体差异和高原饮食的影响,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功率自行车或心率遥测仪对WCBA优秀女篮运动员进行测试,通过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和评价,为女篮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功率自行车或训练中大强度训练血乳酸和脉搏呈现不稳定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明显下降,反应延迟,注意力分散,通过短暂调控,运动员恢复到较为理想的状态。研究结论:在WCBA运动队训练中,建议使用心率和血乳酸指标监控和评价WCBA的训练负荷。通过对WCBA运动员训练负荷(心率和血乳酸)的测定,可以反映训练负荷强度的大小,对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和训练后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训练效果。训练中应根据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变更训练计划,调整运动强度,防止疲劳的产生。运用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加强科学化训练,提高WCBA女篮的训练质量和专项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监测备战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吉林省6名女子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的身体机能的变化,拟为女子马拉松队的赛前集训期间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女子马拉松队赛前集训期间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联赛准备期中损伤特征的研究,为有效控制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备战2018-2019年WCBA联赛的14名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sRPE监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通过跟踪调查记录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分析训练负荷对损伤的影响。结果: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慢性损伤率为100%,非接触性急性损伤高于接触性急性损伤,健将级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P=0.020);sRPE与基于Polar心率带的训练负荷得分(r=0.644,P=0.000)有显著性强相关;以中等负荷组(491~590 AU)为参照,低负荷组(98~490 AU)损伤风险有所降低(OR=0.912),而高负荷组(591~676 AU)的损伤风险(OR=2.174)和极高负荷组(677~1 219 AU)的损伤风险(OR=1.692)有所增大,其中高负荷组的损伤风险显著性上升(P=0.040)。结论: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普遍患有慢性损伤,好发非接触性损伤,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足踝部和腰部为主;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明显更高;中等负荷的训练课下运动员有较低的损伤风险,但减少负荷并不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相反增大负荷会使损伤风险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大负荷时损伤风险又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赛前强化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与成套动作。(2)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3)赛前强化期抠动作质量,以组合动作练习为主,加大了第二套分段动作的数量,主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负荷量适中,平均周负荷量为1200次;强度较大,以组合与分段动作难度为主。主要以单个与成套动作循环训练法、成套动作分段训练法与超长成套动作训练法为主。(4)甲2组运动员自选套以两周团身,转体动作多为180度,乙组运动员自选套以单周背弹或腹弹动作,很难完成两周动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篮球储备资源需要加强,而青少年的篮球运动员是主要的储备力量,运动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就需要教练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科学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篮球运动员获得更充沛的体力,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仍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处于发育时期,体能往往存在着不足,因此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练习篮球的基础课程,众所周知,一场篮球赛的身体对抗强度大,对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过硬才能掌管一场比赛。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应结合每一个篮球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采用现场测试法、实践应用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心率指标在少儿中长跑选材和训练中的测试和应用.研究认为:心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在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可以普遍使用;心率可以体现心脏功能的好坏,选材应重视心率储备大的苗子;心率可以反应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大小和训练后的恢复状况.建议,心率测试方法应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之选材和训练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的检测分析,着重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方法,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加强科研恢复具有指导意义,可为提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掌握运动员的机能变化特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年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与询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年龄特征(包括专门训练、身体素质发展、技术掌握、竞技能力高峰期等的年龄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能为我国各层次排球队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等,提供运动员年龄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计划与方案实施二者特征的论述有助于更好地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调控好各个相关因素,达到促进运动训练计划与方案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状态,使训练负荷安排的调控更加科学化。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掌握一定的变通能力,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时期进行紧密观察,从而变更训练手段,以达到提高运动训练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