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说明新课程改革正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论述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当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从而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因此,历史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红 《广东教育》2007,(6):35-3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和人格完善。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比例和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应该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材施教。以下是笔者在乡镇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念。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强调应当努力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岳冬 《考试周刊》2013,(21):38-38
<正>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就个人实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没有教师直接教授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着眼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都需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变成以学生为本的主动自主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行为。在江苏省现行规范办学形势下,随着学生大量自主支配时间的增多,如何让学生自主地用好各种时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1.
苏为民 《西藏教育》2012,(10):35-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做到“四个应为”: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其主旨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被动状态。笔者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分,尝试采用“自学阅读”和“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激发初中年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红 《广东教育》2006,(6):35-3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和人格完善。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比例和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应该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材施教。以下是笔者在乡镇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也是学习动力的…  相似文献   

15.
任金洲 《考试周刊》2012,(3):112-113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目标,结合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及自身实践,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学生应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实施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从实施课改以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探索初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大胆尝试,采取了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学生应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实施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从实施课改以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探索初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大胆尝试,采取了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介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投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学法的改变相适应,“探究式教学”成为新课程中引人注目的研究和探索课题,其理论与实践受到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