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鲍传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育公共品总量供给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难以制约政府个体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扩张,规避政府失灵所带来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范。因此必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传统教育管理的框架,才能从根本上动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教育公共品供给规模,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重新划分教育行政疆界;建立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实行教育督导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及其求解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是影响城乡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几个问题上。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实现人的城镇化,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十分严重:公共教育财政分配不均问题依然突出;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资源占有不均现象非常明显;教育中的"遗忘"和"差别"对待问题普遍存在。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实现,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激发教育部门智慧创新教育管理方式;转变学校定位,注重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参与和均等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精英决策为主,难以全面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共参与以及教育利益分配、公共参与的公平性。政府有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推动建立教育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产品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短缺原因,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以及公共品供给管理监督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供给来源、供给监督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公共品供给中,农民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且这种依赖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农民对政府的高度依赖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公共品需求与供给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公共权力从基层上收之后乡村社会越来越散,农民对政府"输血"式的援助产生了供给依赖,失去公共权力的乡村干部也难以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品提供政府主体缺位,是当前农村公共品提供中存在最根本的问题。从表象上看农村公共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用于农村公共品提供的转移支付规模过小;地方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品上缺乏动力;实际提供的农村公共品结构不合理,本质上都源于相关制度即政府官员行为诱导机制、农村居民对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提供制度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农村公共品提供机制在运行中扭曲,并进一步引致农村公共品提供政府主体缺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着眼于教育现代化,立足于教育发展实际,实施教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教育服务供给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体系障碍、结构不合理和配置不均等问题。满足人民优质均衡个性化教育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应该完善供给机制、改革供给体系、优化供给结构、改变供给方式、补齐供给"短板"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作用巨大。教育一向被认为是公共品,应由政府提供。但在像上海这样一个教育需求增长迅速的城市,光靠政府的教育供给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教育产业中某些不具备完全公共品性质的非义务教育,可以引入民间的投资。并且,根据中国对WTO所作的承诺,除了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不开放之外.其他教育都对外资开放。因此.政府和市场应如何结合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产品的供给发展与社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公共产品的未来供给趋势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阻碍农村发展、农民脱贫的核心问题,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缺陷则是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地区不均和效率低下的关键。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归纳及成因研究,认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需要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力度、积极推进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确保支农资金落实到位、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法制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蒲蕊 《教育研究》2006,(6):34-40
评估型政府的形成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一个共同特征。对“评估型政府”概念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政府管理教育职能的改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政府如何在放权的同时保持对公共教育的强有力的领导。在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评估型政府的形成与发展意味着政府与公共教育关系的重建。在我国,公共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出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的政策思路和改革路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政府管理教育模式与新的政府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4.
许多学科都十分重视对本学科逻辑起点的探讨,但长期以来公共管理学却没有对此作充分的论证。本文认为,公共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应为公共物品。作为“物品”,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样对社会共同体是必不可少的,有一个生产、经营、管理、消费的问题;但由于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它又具备了“公共”性质,不能按照私人物品供给和管理的机制来实现,而必须由公共权力机构来统一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和“物品”之间的内在张力正是公共管理行为产生的内在根源。“公共”和“物品”之间的矛盾也决定了“公共”与“管理”的持续冲突,而后者又构成了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凤英 《教育学报》2006,2(1):17-23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对教育产品属性认定的不同标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由于教育产品外部性的存在,研究者们所提出的教育产品属性认定的不同标准并不矛盾,是有因果联系的;综合教育产品的消费特征和提供方式,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不同层次类型教育产品的属性存在差异。教育产品属性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应承担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教育服务提供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公共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分配和使用结构不合理,教育服务提供的政府垄断,教育服务政府提供和政府经营的合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在没有确定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效率边界下,向着财政收入层层集权、公共事务治理责任及相应的支出负担层层下移的方向演变,结果导致基层财政普遍处于“紧”运行之中,并衍生出一系列基层公共治理问题。理顺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必须按“以公共需要为本”的公共治理观和公共财政观、“财政负担与财政能力大致对称”的政府间纵向支出结构安排观以及“基本公共品优先保障”的各级政府横向支出结构安排观,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效率职能界定、政府间公共事务治理责任及相应的支出负担划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建、打破城市与农村公共品分割分治的“一品两制”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族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其有效供给有利于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有利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产品供给制度,引入少数民族的意志表示,提高民族义务教育产品的使用效率,以解决诸如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供给差距大、使用效率低等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经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就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物品提供的政府失灵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低效率的矫正等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抗击疫情、缓解冲击、重建疫情后的世界教育、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多个国际组织呼吁各国提供教育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回溯"公共产品"概念的出现与形成,梳理"国际公共产品"理念的发展,探讨国际公共产品对全球治理的价值,分析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型,尝试对教育国际公共产品进行分层分类。此外,通过检视中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所做的努力,向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共同奋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常瑛 《运城学院学报》2011,(4):11-13,3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制,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长期存在,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改革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渠道,合理调整和优化供给机制,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