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康春梅 《文教资料》2010,(24):60-61
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合理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能整合其他课程的优势,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为此,教师不仅要着眼实践活动本身,而且要能找准实践活动与语文能力训练的契合点,使活动真正体现语文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晓梅 《小学语文》2013,(12):31-33
语文综合性学习承载着在语文实践领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合作探究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强调语文知识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听说渎写等语文能力的整合,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整合,强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课改的最大亮点却成了最大盲点。  相似文献   

3.
杨中华 《小学生》2010,(4):44-4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又决定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为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寻求建构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已然是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语文和美术课程因为内在的关联性决定了整合的可能性。语文和美术课程科学整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峰 《文教资料》2006,(34):106-107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尚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应该从形成正确的培养观、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师语文素质等方面来促进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将语文课程作为基点,开展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运用主题情境,即将主题进行提炼和整合,根据主题开展相应的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进行语言实践的场所,以此激起学生的实践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单元要素包含“学什么”和“怎么学”,既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又有学习方法、学习思维,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教师要以语文单元教学为抓手,将单篇融入单元,形成整体,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以语文要素为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发挥评价的甄别与促进功能,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皮连生教授"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设计语文专项能力的专题教学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运用于实际教学,并总结出有效实施的方法策略,使得语文专题教学课程更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详细的阐述:语文素养以语感为中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诸要素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总之,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失却语文味.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应服务于语文学科.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在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不失去语文的本真呢?  相似文献   

11.
刘江丽 《新疆教育》2012,(10):10-10
新课标准的制定,明确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单元整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单元整合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关注人文,关注过程,注重读写结合,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论语文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活动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实践性、自主性、整合性、人文性等特征。语文活动学习对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是培育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语文活动学习的类型丰富。开展语文活动学习要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要把课内活动学习与课外活动学习整合起来,要有意识地对活动加以指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鲍艳 《现代语文》2009,(3):34-35
基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职教课程观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语文课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形成适合其专业要求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语文能力是学生对其言语活动过程起稳定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特性。语文能力的这种稳定调节作用是以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通过对语文知识技能的迁移、概括化和系统化,可以逐步形成语文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除了传统的语文知识传授之外,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中职语文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从业能力为核心,将语文技能分为听说模块和读写模块,同时整合教师资源,实施分块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袁文丽 《考试周刊》2012,(39):38-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串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解读教材,关注语文要素的体系性和层次化,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强化整合、实践,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使单元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碎走向统整,使单元语文要素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英 《考试周刊》2010,(12):16-17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不仅决定了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博性.而且冼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比较雄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必要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语文教师只有具有更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才有可能去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等方面谈谈教师如何讲求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主张将具有共性特征的文本统整在一起,引领学生以联系的视角阅读文本,探寻感知文本之间共性的表达密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突破壁垒、类比辨析、开发资源等途径整合文本,促进文本的交融、对应、超越,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教师注意借助综合性学习来巧妙地链接课堂内外,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能促进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语感的获得和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该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习得言语经验,获得语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