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时,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往往混淆不清,容易弄错,尤其表现在做练习中.因此,指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众数与中位数﹄的教学建议灵武市教研室徐长春一、教材简析及教法设计1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及内容结构。义务教育教材从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及社会生活需要出发,新增了众数和中位数这两个特征数。正确理解它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求法及运用,对于学生运用统计知识把握...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知识点分析: “众数”选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认识后引出的新统计量:众数。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在观察和处理数据、探究分享、做出决策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关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5.
1 课前分析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 ,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所以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 ,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在学习目标上 ,(1)使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统计知识学习中,为了了解一组数据的全貌,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三数",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因此在统计类试题中经常出现求"三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众数     
《众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这一个统计量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有关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体会众数对描述数据特征的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对数据作统计分析,并能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知识的教学,教材围绕"如何  相似文献   

8.
桂华 《广西教育》2010,(13):46-47
中位数与众数是统计与概率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在日常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它们的定义和求法上,而对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因此,常常出现学生学习后会说什么是中位数与众数;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却不能很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中位数与众数是一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本质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众数》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悟、感知、理解众数的意义,并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统计问题。授课老师在这节课中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特点,将情境教学和建构主义思想运用于本课的设计。不仅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设计,更注重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使《数学新课标》和参与研究型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郭丽娜 《考试周刊》2013,(96):69-69
<正>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三个统计量,其中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一、立足生活,紧扣学习起点,巧妙地引出"平均数"的名称和用途【教学环节一】从比较投篮比赛的胜负问题中自然引出"平均数"。师:小朋友们对投篮有兴趣吗?生:有。师:现在有两队进行投篮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赢了。这是两队比赛结果的统计图(如下图)。  相似文献   

12.
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考查目标,灵活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反映一组数据某个方面的特征。数据的代表要求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合理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这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位数与众数是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中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概率这个板块的内容可以说是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在每一册数学教材中都有涉及.(众数>这节课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平均数和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所以,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很好素材.  相似文献   

15.
众数、中位数是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涉及的两个重要的统计特征量 ,是学生学习用数据说话的优质素材 ,也是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数学的最佳固着点 .然而 ,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建立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的适当联系 ,收效甚微 .桂文通老师的《众数、中位数》一课 ,立足于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 ,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的 ,以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主要策略 ,为我们展现了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重要学习环境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 .1 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评价在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测验大都采用"多人一测"、"多人一题"的纸笔测验形式,强调测试的结果,忽视学习过程。该文介绍了"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的概念、目的与特点,选取小学数学"众数"这一典型的陈述性知识开展实证研究。"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能够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也为发挥新技术优势,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构建学习环境、提高智能化的诊断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钮懿斐 《教育》2022,(15):58-61
本案例中涉及的执教学生为本校四年级学生.案例选取了实验教材补充内容"中位数和众数",在课标中位于第三学段,是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将其放到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研究,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人才,而统计素养的提高需要统计量的支持.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量只有平均数,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用到了...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概率     
罗娟 《贵州教育》2009,(3):82-90,51
复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知识与方法(统计图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决策和推测,让学生感受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援经历借助"点线图"直观描述、分析数据分布特征的过程,结合数据产生的背景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众数和中位数的方法。2援联系实际,经历用众数、中位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呈现数据张叔叔到一个新公司上班,他想知道自己上班乘坐公交车通常要花多少时间。为此,他统计了自己最近三周上班乘公交车所需的时间(课件呈现)。张叔叔最近三周上班乘公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与众数后,教材安排的一节以"了解同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