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小学自然第九册《水的浮力》一课,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实验步骤是:1.取一根橡皮筋,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2.将50克重0.5牛顿的钩码挂在皮筋下,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用直尺量出这时橡筋的长度;3.用手轻轻向上托起重物,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4.把重物放入水中,观察橡筋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重物没入水中后测量皮筋是否缩短,探究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由于重0.5牛顿的钩码放入水中后,重力远远大于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将其托起时,测得的皮筋长度与没入水中后测得的皮筋长…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小学《自然》第八册《水的浮力》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同一钩码在水中不同位置发现“物体占据水的空间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  相似文献   

3.
用弹簧秤、带钩的金属圆柱和装水量筒研究浮力的规律。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圆柱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金属圆柱全部浸入或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均可)两次重量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金属圆柱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的刻度数就是它排开的水的重量,比较实验结果即可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4.
在浮力应用的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利用浮力测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沉与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等.现将几种常用求浮力的方法梳理一下:压力差法F=F向上-F向下;称重法F=G-F;状态法F=G(悬浮或漂浮状态);阿基米德原理法F=G=pVg.结合《2013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的知识点考查的具体要求,剖析近三年哈尔滨市浮力中考试题,希望对大家的浮力  相似文献   

5.
《水的浮力》一课中,有个实验让学生测量水的浮力大小变化,它是要求学生用一个钩码来测量的。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个实验有一些缺点:实验用的钩码的质量是50克,重量约是0.5牛顿,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约是0.1牛顿,而学生用的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1牛顿。要使一个钩码在水中分几个层次浸入,学生不易把握,且数据在测  相似文献   

6.
《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是以实验为主的课型。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二:①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②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想方法,概括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浮力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教学的难点在于师生一道研究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用的教具和学具:盛满水的水槽,玻璃杯,连通器,50克重钩码,弹簧秤,体积为10立方厘米、重量分别为20克、15克、9克、5克的塑料正方块,铜,铁,铝,橡胶片,橡胶泥,泡沫塑料,干松木块,砖头,水。教学中,教师可按以下八个步骤组织教学。1.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物体有重量,就会有压力。教学开始,教师可让学生在手上放一块砖,再换上一只空玻璃杯,然后将玻璃杯注满水,同时体验手上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社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水的浮力》。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2.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充气的气球、皮筋、直尺、铁锁、石块、玻璃杯、乒乓球、烧怀、木  相似文献   

8.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9.
《水的浮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第五册)一课,按教材要求,第一部分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这部分内容分四层进行教学: 1.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2.用其它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3.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4.指出物体在水中受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让学生初步学会做水的浮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并知道浮力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水的浮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理解水有浮力。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 :水槽、弹簧秤、砝码、乒乓球、泡沫塑料块、录像带。学具 :水槽、弹簧秤、砝码、玩具潜水艇、乒乓球泡沫塑料块、铁块、小石块、钥匙块。四、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 ,引入新课。让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  相似文献   

12.
在《动量》一章的教学中,发现有两道题学生出错较多.题1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的某一物体,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物体继续运动直至最后停止.  相似文献   

13.
一、诱导学生产生顿悟教师在进行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时,诱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悟出实验现象反映出的科学道理。例如《水的浮力》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悟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道理,在学生已经有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认识基础上,提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对上节课的目标性测试1.提问:什么叫浮力?它的方向如何?学生答:浸没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提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3.提问:怎样用弹簧秤测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d、?学牛答:用细线将物体捆住,然后拴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在物体浸入水中前后读数之差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二、关于部课的引人通过观察、实…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 :①按照图 14 10安装好滑轮组 ,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 ;②匀速拉动弹簧秤 ,使钩码G升高 ,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图 1  由《功的原理》知道 ,若钩码和动滑轮由n段绳子吊着 ,测量结果应该是S =nh。但在实验中 ,学生稍不注意经常会出现S >nh的现象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稍不注意 ,就会旋转一边 ,忽略而过。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若在未拉动细绳前 …  相似文献   

16.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2.学生动手实验,用细线吊重锤,先匀速上提,线不断,后加速上提,细线断。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问题提出1.通过实验直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掌握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问题一:如何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请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实验1]学生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学生用弹簧秤钩住钩码,钩码静止或将钩码缓慢上提,请学生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并…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  相似文献   

18.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G排液.根据浮力与重力二力平衡,可得F=G.综合以上两式得G=G排液。即:液体中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其重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19.
一、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知道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水有浮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实验科学     
五、水的浮力 (一) 准备工作:一盆水,一个弹簧秤,一个较大的带盖玻璃空瓶,瓶口系好绳子,红蓝铅笔。实验过程,1.用弹簧秤称一下空瓶,观察弹簧秤读数,并用红笔做个记号。 2.用弹簧秤在水中称一下空瓶,注意将瓶全部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