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不同地域特色、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居住环境等,将衡阳市社区分为高档社区、普通社区、安置房社区、廉租房社区和棚户区五种类型。从低碳认知、低碳态度、低碳行为三个角度评价居民的低碳意识强弱,建立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将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低碳意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社区存在不同的问题,高档社区、普通社区居民低碳意识较强但低碳行为有待改善,安置社区居民低碳意识中等但低碳态度存在偏差,廉租房社区、棚户区居民低碳意识较弱,低碳知识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存在的问题,选择媒体宣传、政府引导、开展主题活动以及粘贴宣传海报等合理高效的环境教育途径,以提高居民低碳环保意识,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单位社区在社区发展形式中依旧占据一定地位,具有自身的特点。居民参与意识是指社区居民为实现对社区义务的管理、决策、监督和建设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有目的的价值取向,它对居民参与行为具有重要的支配和导向作用。影响城市单位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的主要因素有:社区居委会、居民的年龄及学历、居民内在的利益驱动等。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上主要存在参与内容具有明显选择偏好、参与行为具有区隔性以及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不符等问题。通过建构利益驱动机制、认同驱动机制和制度驱动机制,帮助居民拓宽获取社会资本的渠道,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搭建社区参与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居民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24-130
随着20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的正式提出,社区居民参与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社区居民的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参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大多数参与者会在社区同质性的情感纽带下,努力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从而达到情感、收益两不误的双赢状态。因此,在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方面,既需要推进社会治理观念、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又应培养社区精英意识、增强社区认同、完善社区居民利益需求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郊新市民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客观上面临"低保障,忧未来;高支出,低收入;住远郊,缺认同"的限制。主体上由于文明素质堪忧,法制意识淡薄,公德意识不强,加之行为方式中的土办法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加剧这种难度。文章认为社区教育在社区发展中具有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等重要要功能。其在教育的连续性、社会的适应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郊区农民城市化过程中也必能起到重要作用,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内容上,社区教育应该注重新市民角色意识的培养、思想观念的更新、行为模式的改变、社会权利的重视,以及就业力的提升;在模式上,可依托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就近培训,政府买单",采用居民联谊会、家校联手、部门联动、典型推动、跟踪拉动等多种形式使城郊新市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生态教育正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参与的重要途径。我国社区生态教育面临着居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知识贫乏、生态认知偏颇、生态参与意愿低、生态破坏行为缺少约束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多方联动,针对社区居民各自的群体结构、人文状况、受众特点,以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为原则,在生态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运作机制上,创新生态教育模式和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文化就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则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与方法,其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整合、导向、传承、规范、娱乐、教育、沟通、发展等功能。为此,必须把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来繁荣与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维权意识被唤醒,但其在现阶段却频频出现过激维权行为。文章从维权意识、维权内容和维权途径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维权误区的主要表现,从中探索帮助大学生走出维权误区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地方政府的强势推动下,城郊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城市改造、吞并,农村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向城市社区发展的过渡型社区。然而政府主导下,过渡型社区存在着多方面的治理困境,以河南省许昌市的过渡型社区DX社区为例,社区存在着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薄弱、自为意识匮乏,社区主体的综合素质低下、治理能力欠缺,社区人员的居住人口复杂、文化认同低下和社区治理的规章控制失效、乡村精英凸显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过渡型社区的社区居民观念的"文化堕距"、社区居民素质的能力低下、社区文化价值的认同障碍和社区治理模式的滞后脱节等,而通过过渡型社区的社区主体、政府和社区组织等三方在增强意识、培养素质,加强建设、提高管理和完善服务、铸造认同等措施可以实现这种社区治理困境的消解,助于完成现代城市社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麦齐好 《高教论坛》2012,(8):41-43,80
社区教育是建立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手段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学习型社区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组对北海市企业园区、居民社区、乡镇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了不同群体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愿望、动机和行为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激发居民终身学习内动力、健全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结合本土实际创新社区教育模式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缪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9,(22):145-146
古村落旅游资源是由村落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和不断积累而成,同时也在居民的日常行为中体现。本文从古村落社区居民行为与古村落旅游景观资源的关系分析着手,针对目前古村落自身发展中居民需求变化引起的行为方式转变与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提出村落居民参与与旅游开发互动发展的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化模式决定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旅游制度安排的态度,直接影响制度交易费用,进而影响到制度的实现和维持;不同的文化模式对应不同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合作力,影响民族村寨社区自组织能力和模式,进而影响到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不同的文化模式下社区居民对公平的评价不同,直接影响到对效率和公平取舍,进而影响到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其目的是丰富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和制度研究理论体系,焕发或增强政府尊重东道主社区地方性知识和乡土传统的政策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主要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发挥其自治功能、协助功能、协调功能。但实践中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存在居委会自治功能弱化、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意识淡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组织的关系模糊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强化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地位、提高居民参与自治意识、理顺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组织的关系,确保实现真正的社区居民自治。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文化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是社会体育的细胞,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方式,是为满足社区居民身体和心理的需要而创建的一种环境和氛围。它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社区体育意识,它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着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关系着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对人及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厦门市鼓浪屿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珂 《成人教育》2004,(7):13-14
21世纪中国将迈入学习化社会,社区教育是建立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的调查问卷,对厦门市鼓浪屿社区居民有关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参与行动及评价进行了现状调查,以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愿望、动机和行为特征,以及社区教育的环境、条件及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思考,为规划我国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由于所处独特境况,在维权及融入城市社会时,行为易出现非理性化、极端化甚至反社会化的倾向。对其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既能促进其理性维权,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战略目标。失地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地方政府、社区、失地农民公民意识教育三方协作机制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自上而下"的推行模式往往得不到社区教育对象的认同。参与式发展理念在社区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使我们看到了社区教育构建的起点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而"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对社区教育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培养乃至社区治理的民主化进程都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旅游行为问题看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转非社区作为城市化的产物,在社区治理方面呈现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性公共平台缺乏、社区治理体系混乱的状况。生活场域的变化造成了农村居民的认同困境和归属缺失,导致了农转非社区的参与性治理缺陷。农转非社区的参与式治理应从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个层面推进,其中居民意识的形成是参与式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意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意识薄弱的根源在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精神贫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专家和社区居民的观念中都存在一些不利于社区参与的观念.要提高社区参与意识,需要提高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官员和旅游专家的参与意识,以便更好地实施社区参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