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明寿  陈燕 《现代传播》2007,(4):140-141
一、博客:科普传播的新载体 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的科普博客作为博客家族的衍生部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谷歌搜索引擎中有关科普博客的查询结果有57.8万项.作为一种互联网上新兴的交流技术,"科普博客"的出现无疑带领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科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2.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3.
从2002年博客衍生于"博客中国"至今,博客已然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事物,中国几乎进入"全民皆博"的时代。博客本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的交  相似文献   

4.
徐晓波 《新闻界》2006,(6):55-56
一所谓博客,是指在互联网上基于web2.0技术建立、由个体自主决定其内容主旨、按时间序列不断更新并通过链接与其它网站相互联系的个人网站。在众多博客中,有一类博客被称为“新闻博客”。所谓“新闻博客”,一般是指那些以发布新闻为主的博客网站以及网站的主人。随着近年来博客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达1.01亿。"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介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趋向。目前网上的博客类别很多,比如日记博客、知识博客、新闻博客、技术博客、法律博客、情感博客等等,其中以大众传播为己任的新闻博客  相似文献   

6.
博客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客的内涵 博客概念由方兴东等先行于2002年8月引入国内,但其概念的普及得利于两大事件:一个是王吉鹏事件,一个是木子美事件。前就是一个典型的舆论监督事件。以王吉鹏为首发表在博客中国网站上要求清除互联网黄毒的一系列章,直接促发全国上下互联网扫黄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创新方面必将迎来新的契机。学科博客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学科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国内图书馆在学科博客建设上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译名.自2002年方兴东等人的一声呐喊,博客以野草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互联网上蔓延.  相似文献   

9.
王敏 《今传媒》2007,(4):59-60
2006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呈现高速上升态势的博客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热点应用之一.而博客作者及其读者群均较一般网民具有更高的学历与收入的特点,也使得博客与其他媒介相比具备了更高的营销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上博客世界的出现,由博客从事的“自媒体”(we media)信息传播,与专业媒体的报道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两种常见于博客传播中的、由博客展开的基于专业媒体报道的后续报道形式,从一个侧面探究博客传播对新闻报道循环链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今博客在互联网上从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已呈燎原之势,形成了对传统传播媒体的强大冲击,并在新闻领域乃至社会领域引发了许许多多的是非问题。其实,博客  相似文献   

13.
博客的个人书写性以及它在互联网传媒平台上表现出的开放性与多维性,不仅根源于网络媒体的多向性交流方式,也根源于博客书写者在网络上的身份建构和文化认同。如何理解博客将个人性书写转变为公共的思想陈列窗口,这个转变为大众传播和社会交流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博客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在第二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透露,中国博客数量已达到1.07亿,网民拥有博客的比例高达42.3%。据权威数字统计,我国博客作者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平均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位博客作者。然而,据笔者观察来看,我国大学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几乎都有自己的博客,有些人甚至拥有多个博客,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怎样利用和管理新闻博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媒体对博客新闻资源的利用中,新闻博客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新闻源类型,对新闻博客的有效利用与有序经营,对于传统媒体在新闻来源渠道的拓展和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方面,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新闻博客,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利用网页向公众发布自己采集的新闻以及发表自己观点的博客。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客以极快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规模达到4700万,博客涉及的内容已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原创内容的极大丰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博客文章中话语的应用来考察博客对社会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博客营销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盛行,市场多元化、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来在网络上博客风潮兴盛,许多出版社纷纷搭上这一便车,结合书籍与博客,创造新的出版营销宣传方式,为作家或新书推出专属的博客,以达到宣传营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博客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简言之,博客就是网络日志。博客化的核心是自由、个性、张扬以及参与,它的魅力就在于无关商业。然而,这一定义,随着广告的侵入,正在被改写。和讯网首开在个人博客上投放广告的先河,宣告着互联网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终究不敌利诱,被商业化浪潮席卷而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全球成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博客、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播的生态。博客主、微博主因新媒体提供的这一能自主传播信息的平台而拥有媒介。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来临了。在互联网上,微博盛行,是信息传播最快的渠道之一。微博一经转发,  相似文献   

20.
在博客传播大行其道的时候,记者博客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2006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记者、主持人纷纷开设博客,成为一道风景,光是中央电视台就有小丫跑两会、柴静两会观察、伟鸿看两会、马斌读两会、小崔会客等,还有浙江在线、人民网都在这一期间开设了两会专题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