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诗与唐诗大异其趣,与唐诗相比宋诗的题材和语言趋于通俗化。诗歌中有鲜明的忧患意识,出现了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风格上追求平淡为美。  相似文献   

2.
宋诗具有很浓厚的娱乐色彩。其表现是:宋诗中有许多娱乐性的诗体,写诗时有许多人为的限制,内容上戏谑的成分很重。这使宋诗在总体内容上缺乏重大的社会意义,冲淡了宋诗的伤感色彩,使宋诗的某些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得很突出。  相似文献   

3.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宋诗三论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宋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下,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求新求变的风气,表现出迥异于唐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境界,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形成了许多流派。就宋诗的发展脉络及宋诗所取得成就的阶段性来看,宋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宋编宋诗总集是宋诗总集编撰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非唯数量丰富,而且类型繁多。宋编宋诗总集在编选宗旨上,或存录文献,或标榜门派,或方便初学,或表彰乡贤,或宣传诗学主张,或寓亡国哀思;在编撰体例上,或以人系诗,或分体编排,或分门纂类,或附录诗话、诗格与评点,囊括了总集的诸多形态,为后代宋诗总集的编撰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6.
宋诗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六个阶段 ,描述宋诗的发展历程。认为宋初诗坛主要是模仿唐人 ;欧阳修和“苏梅”崛起后 ,诗风为之一变 ;到王安石、苏轼手中 ,宋诗不同于唐诗的时代特色得以确立凝定 ;江西诗派继起 ,建立起新的创作范式和审美规范 ;随后的南宋四大家 ,又把宋诗推向新的辉煌 ;宋末诗坛总体上呈下滑趋势 ,只有文天祥等人的诗歌 ,给宋诗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相似文献   

7.
《宋诗删》主要根据《宋诗钞》删订而成,并继承和发扬了后者的遗民宋诗学思想,选诗突出宋诗的伦理价值,追求"以诗存史",偏尚悲慨刚健的风格,部分收录诗歌反映了清初遗民的复杂心理。《宋诗删》对《宋诗钞》"宗宋"过甚的倾向提出批评,选诗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唐选宋"的倾向,这也是对清初诗坛宗宋流弊的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宋诗研究博大精深、成就斐然,其博通精思的特点突出地体现在全方位、多层次地阐述宋诗学的重要命题,为宋诗研究在方法、材料、视角、观点上提供了范例与启示。他的宋诗研究,至少可归纳为六个层面:一是诗史脉络的建构。《宋诗选注》的81篇诗人小  相似文献   

9.
鉴于学界对元遗山《论诗三十首》中论宋诗部分的纷纭意见,本文从文学批评角度提出新的阐释,并通过与当今学术界对宋诗较为一致的批评进行比较,认为元遗山的宋诗批评基本上符合北宋诗坛的创作实际,他的批评没有对宋诗贬抑过甚,也没有出现前后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宋诗三论     
对于宋诗,历来即多贬抑之辞,迄明清之际,名声更为狼籍,以至于“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于唾骂”。(叶燮《凉诗》)那么,宋诗的“弊端”究在何处?总括起来,无非三条:一曰“以文为诗”;二曰“以议论为诗”;三曰“以才学为诗”。其实,这三条不但不能把宋诗一笔抹倒,反而使我们看出这正是宋诗在表现手法上对唐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诗歌发展的道途上所开辟的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11.
《宋诗删》主要根据《宋诗钞》删订而成,并继承和发扬了后者的遗民宋诗学思想,选诗突出宋诗的伦理价值,追求以诗存史,偏尚悲慨刚健的风格,部分收录诗歌反映了清初遗民的复杂心理。《宋诗删》对《宋诗钞》宗宋过甚的倾向提出批评,选诗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唐选宋的倾向,这也是对清初诗坛宗宋流弊的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12.
刘芩 《文教资料》2011,(36):207-209
在唐诗这一艺术高峰之后宋诗也作出了许多的创新,无论是从内容题材上还是从文学主张上都进行了尝试并且颇有成就。然而,在唐诗之后的突围中,宋诗有面临了许多尴尬的境地。本文从“模仿”和“议论为诗、以文为诗、文字为诗”这两大创新方法上分析了宋诗在改革出新上的僵局。  相似文献   

13.
宋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一批天才文人以苦心孤诣之改革精神推动了其演变。虽倍受评者指责,而愈显其独特魅力。文章将致力探讨在宋诗的演进途中,无所不在的改革精神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分析宋诗繁荣的真正原因;同时界定那些天才文人在诗歌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适提倡新诗运动,反抗旧体诗,是在对晚清宋诗加以批判的同时,对宋诗原型进行再阐释下的一场诗歌革命。他发掘了被宋诗派遮蔽的宋诗白话传统,并将宋诗以文为诗的传统发挥成"作诗如说话",为新诗再造了一个新的宋诗传统。胡适所做的,就是以现代的需要重新阐释和规定宋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诗史中,唐诗是无可争议的顶峰,宋诗承其余绪,虽始终未能摆脱唐诗影响,但宋朝也诞生了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他们对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宋诗风格的形成宋诗的沿革起自"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  相似文献   

16.
宋诗入选高考古诗词曲鉴赏题已形成一种态势:2004年北京、重庆、福建三家选用了三首宋诗,2005年全国卷Ⅲ、天津、辽宁、浙江、山东、江西、广东七家选用了八首宋诗,2006年辽宁、江西、四川三家选用了三首,2007年重庆、辽宁、广东、湖南、福建、四川、宁夏七家选用了七首,2008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上海、广东、安徽、江西、宁夏等七家选用了八首宋诗作为命题材料。宋诗鉴赏题可采用解答古诗词曲鉴赏题的一般思维方式,也可结合宋诗总体风格,紧扣流派特点进行赏析。下面我们结合2008年高考宋诗鉴赏题作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7.
禅宗与宋诗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学流派,在唐代发展到了高峰,宋代是它的式微期,但由于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进一步加强,禅宗对宋人尤其宋文人日常生活渗透和对文化的影响,都广于和深于唐代。祥宗与宋诗人、宋诗、宋诗理论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劳翠勤 《考试周刊》2007,(16):92-93
梅尧臣是北宋初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中探索了一条与唐诗不同的道路。他的现实主义风格及平淡诗风,为宋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对宋代及其以后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谈谈梅尧臣对宋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无疑是一极盛时期,并得到学界一致肯定,而对于宋诗总体的认识,分歧却很大。褒之者认为宋诗深曲瘦劲,别闢新境;而贬之者则认为宋诗枯淡生涩,不及前人。但如果以宏观的高度鸟瞰中国诗史,宋诗虽有别于唐诗,而最善于学习唐人的实为宋人。唐人因种种缘由,在中国诗坛上刻下了辉煌的一章,宋人如要有所建树,不得不自辟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