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并加以统计,从影响跑速的步长、步频因素对我国男子百米跑运动员成绩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百米运动员的步长能力不足是影响速度能力和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应在优化步长、步频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步长能力为突破口,强调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2.
步长、步频是决定速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用期性的位移速度取决于步频的高低、步长的大小。目前国内外对步长和步频问题存在着相对立的观点,有的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的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此不是探讨步长、步频谁对百米跑关系更为重要,仅试从我省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步长、步频等项指标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分析当前我从省在短跑选材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4.
我国百米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是步长大、步频高。百米全程44—46步。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史密斯创9″93世界纪录时,百米全程只用43步多。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步长可达2.40—2.50米,步长与身高之比为1.33:1,步频可达近5步/秒,途中最高速度11.7米/秒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霍夫曼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作了统计,并用指数表示出来,即步长指数为1.2(百米平均步长÷身高),步频指数为8(百米平均步频×身高),如短跑运动员能达到上述两项指数,那末就体现了完善的短跑技术和达到优秀的运动成绩。在短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影响速度的主要矛盾,以便根据具体悄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笔者在对体育系83级1班(男)、5班(女)短跑教学中,就采用了找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在短跑的训练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有人认为我国运动员的速度较好,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水平的关键是解决速度耐力问题。近几年来又有人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运动水平的因素是速度能力差,提出优先发展速度能力并相应的发展速度耐力。在少年的短跑训练中我认为在发展速度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速度耐力素质。在速度训练方面主要是抓快速意识和高频率。人所共知,百米的成绩取决初步频和步长。在少年时就必须及早的抓以速度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以多项  相似文献   

7.
径赛中所用时间的多少取决于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又决定于两个因素:步长与步频。显然,步长与步频这两种数值要根据径赛项目的特点(短跑运动员比马拉松运动员步长大得多)而定。分析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情况,可知人的身高和腿长与他的步长和步频在径赛中有着密切关系。按实际情况平均地算出: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跑动当中的步频和步长。步频受先天因素影响很大,要想通过训练来提高潜力不大,所以说提高速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步长。根据短跑速度特点,我认为利用自然地形进行下坡辅助性和上坡对抗性快速跑的训练,能收到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二位录像简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第18届俄勒冈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冠军Fred Kerley关键技术环节运动学特征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和掌握Fred Kerley在世锦赛男子100米比赛中的关键运动技术表现特征,以期揭示世界级百米运动员的竞技特征,为提升我国短跑整体水平、了解该项目的竞技规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在选取Kerley四场比赛中,步频指数达到8.50成绩便突破9.80s,两次破9.80s的比赛均是如此。对于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都是提高步频来寻求成绩上的突破,我国优秀百米运动员亦是如此,并不能盲目追求步长来提高成绩。(2)在纵向对比运动员成绩时,风速因素也可考虑进去。世锦赛百米决赛如果风速在顺风0.9m/s的有利情况下,Kerley百米成绩甚至可以达到9.73s-9.74s。(3)Kerley百米跑步频指数与Bolt已极为接近,以稳定步频略微提升步长为主要练习方向,追求步长指数也趋于“博尔特化”,有望突破百米最佳成绩。(4)Kerley最大速度能力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百米全程最大速度出现在47-55.5米之间,为12.687m/s,最大速...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变我国田径项目的落后状态,是当前体育走向世界舞台的突出任务。当前,女子百米的世界纪录为10″88,二百米为21″71。如与我四届全运会的男子成绩相比,其百米成绩为第八名,二百米成绩与第二名相同。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我认为必须从解决训练指导思想着手。在短跑训练问题上,是抓绝对速度还是应抓速度耐力?是步长重要还是步频重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百米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跑速=步长×步频;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是步长大、步频高。百米全程44—46步,世界百米纪录保持者史密斯创9″93世界纪录时,百米全程只用43步多。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步长可达2.40—2.50米,步长与身高之比为1.33:1,步频可达近5步/秒,途中最高速度11.7米/秒左右。我国运动员步长短,百米步数多,据测量统计,我国男子10″2—10″9的46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50.6步;11″1—11″8的49名运动员,百米全程步数52.29步;起跑至30米分别为17.9步、18.37步;30—100米的平均步长分别为2.15—2.18米、2.05—2.10米。女子11″6—12″9的47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为55.52步;13″0—13″7的19名运动员,百米全程平均步数56.2步;起跑30米,分别19.04步、19.53步。国外优秀百米运动员起跑30米是17步以内,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陈家全,起跑30米成绩3秒5,步数17步。比赛中10  相似文献   

12.
翟丰  张艳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42-42,45
通过对我国优秀的校男子短跑运动员在百米加速段落的速度、步长、步频的比较以及全程跑有关指标的分析,揭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比赛全程及加速段落运动学特征,步长、步频的差距,并提出相应训练建议以利于对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以提高高校短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加速段落是百米跑全程中最重要的段落。中国优秀男子短跑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在这方面有何差距及步长、步频对其影响,是广大教练员、科研人员感兴趣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该段落的速度、步长、步频的比较,以及同他们全程跑有关指标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比赛全程及加速段落运动学特征的规律,以及步长与步频对加速段落的影响;并提出了关于加速段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建议;建立了有关加速段落成绩的推测方程,以利对短跑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  相似文献   

14.
步长和步频是跑步时身体位移在空间与时间方面运动学特征的表现。在跑的项目中,跑的成绩取决于跑的平均速度,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步长和步频。对1 00米跑来说,全程平均步长=1 00米/步数,全程平均步频=步数/1 00米成绩,故可推导出1 00米成绩=1 00米/(步长×步频)的公式。这个关系式直接表明了步长、步频的值越大,则成绩就越好。因此,通过保持一个因素增加另一个因素、或两者同时增加、或一个因素增加的幅度超过另一因素降低的幅度等都可以提高成绩。然而,步长和步频是发展速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跑速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INTERNET检索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步频、步长等技术特征做了比较与分析;淤期能从中找出影响我国男子百米成绩向世界迈进的原因,为今后成绩的提高与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华 《体育师友》2003,(3):24-24
步长和步频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关键,训练中无论是发展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提高奔跑能力或改进跑的技术,其目的都是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训练实践与经验,就步长、步频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百米飞人"劳义的成绩与世界冠军博尔特的成绩存在巨大的差距,对二者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比较,借此找出劳义技术上的特点与世界强手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的"百米飞人"劳义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研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对2010年亚运会冠军劳义和2009年柏林世锦赛冠军博尔特两人的100m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劳义有较好的步长能力,与博尔特的百米技术差距主要在于他的步频能力、起跑加速能力及途中跑技术,在今后的训练中应保证步长能力不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步频能力和改善起跑、加速跑及途中跑阶段技术的合理性,完善整个百米技术突出自己的特色,那么劳义的百米成绩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数理统计法,对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和博尔特的100 m技术的时空特征进行剖析,其目的是分析我国选手苏炳添与博尔特之间的技术差异性,以便为苏炳添日后改进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苏炳添与博尔特之间的技术差异主要在于"步长"上,博尔特步长明显长于苏炳添。2)苏炳添的步频指数不理想,即步长、步频呈现非均衡发展,而博尔特步频指数较为合理,步长、步频呈现均衡发展态势。研究认为:苏炳添应在保持步频的背景下,以增加步长的训练为突破口,即:增大前摆角度、支撑腿缓冲角度、膝关节角度以及折叠程度等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短跑教学训练中,我们经常利用学生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数值大小来分析我们在跑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手段。显然,速度、步长和步频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平均步长和步频之积。我们把这种关系,变换成另一种形式,采用制作函数图象的步骤。取得有关数据,制成“中学生百米速度、步长、步频函数对应数值表”。此表对中学体育教师、青少年业余体校教练员教学、训练均有参考价值,并可为撰写这方面文章的读者提供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女百米跑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步频与步长是决定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步频和步长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其相关度是男子大于女子,步频与步长之比,男女平均值分别为1.98∶1,2.18∶1,若用 X_1、X_2分别表示步频和步长,则可用一个很精确的函数表达式表示推算成绩(?)值来,其公式为:男:(?)=22.7305-1.403X_1-2.8996X_2,女:Y=31.7183-2.3685X_1-4.9787X_2。(2)步频呈先升后降规律,最大值在30~60米段,步幅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在60米后主要是尽可能地提高步幅,同时尽量减少步频下降幅度,即在不能继续维护最大步频情况下,在已获得最大速度后,应充分利用身体向前惯性,主动“放松”(下转第5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